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中共柳州市委《关于制定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2月7日中国共产党柳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 2015-12-14   《柳州日报》

内容导航:

    七、全面推进共享发展 ,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凝聚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进精准扶贫、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提高城乡居民基本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28)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因人因地施策,精准实施“七个一批”,采取“大会战”等超常措施,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确保到2020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立健全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为重点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做好贫困户贫困村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做好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扎实做好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加快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等工程,提高扶贫对象收入和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扎实推进贫困农民教育培训,通过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增值收益。抓好交通路网、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异地搬迁等工作,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金融扶贫,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发展生产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等机制,深入推进产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系列扶贫工程,实行低保和扶贫衔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建立完善全社会支持参与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积极引导和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形成全社会扶贫的合力。

    29)建立完善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压力,促进就业创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和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健全科学的     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保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基本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大对特殊或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统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并轨,逐步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建立商业保险和社会基本保险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规划,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积极顺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健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信息呼叫平台组成的立体式养老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医养结合、以养为主”的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培育发展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产业。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完善救助工作机制,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残疾人生活保障制度、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困难学生教育救助制度组成的社会救助网络。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实施补贴与实物保障并举,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良性发展,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30)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力争建成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立足柳州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高地,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扎实办好学前教育,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建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学区制管理、轮岗交流和县属轮教等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推行县域内学区化办学,缩小城乡差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引导普通高中走特色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道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业链和人才培养链融合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建成服务柳州、示范广西、影响全国、辐射东盟的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城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柳州工学院。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注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办学体制。促进教育公平,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及营养改善工程,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畅通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通道,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

    31)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增强城市发展文化内涵,提升柳州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打造广西文化强市和西部地区重要文化中心。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高干部群众的认同度和践行的自觉性。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人民为创作导向,加快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打造高标准、具有柳州特色的文艺精品。创新文化传播、交流方式,推动文化走出去。加快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文化设施网络,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均衡布局、统筹管理市区文化体育设施,便利和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加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重视和支持文化创意,以重大项目为带动,以重点产业为引领,以骨干企业和文化品牌为龙头,以产业示范基地、园区为载体,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努力构建具有柳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体育、旅游等多领域融合发展,积极发展自行车、汽车等特色运动或赛事,深度打造柳州奇石节、国际水上狂欢节、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等特色文化品牌,深入打造中国水上运动娱乐之都。

    32)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国家卫生城市升级版,将柳州建设成为健康城市。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实行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健全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诊疗体系智慧医疗网,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优先保障基础医疗机构建设,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从制度设计层面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严重匮乏和合理流动问题,提高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建立适应性强、快速高效的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医,逐步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防控应急体系,建成覆盖全市的紧急医疗救助网络。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落实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3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强化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等重点问题治理。落实安全生产制度,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遏制较大事故发生。完善社会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市、县、乡三级备灾网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能力。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强化城乡社区组织自治功能,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共建机制。深入推进“平安柳州”建设,把建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柳州市“十三五”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划》,健全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群防群治防控网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对城市治安复杂部位的治安整治和管理,建立艾滋病等传染病违法犯罪人员特殊监所,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 1页: 一、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    第 2页: 一、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   
第 3页: 三、全面推进开放强柳,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竞争力    第 4页: 四、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承载力   
第 5页: 五、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源动力    第 6页: 六、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增强龙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 7页: 七、全面推进共享发展 ,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凝聚力    第 8页: 八、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保障力   
第 9页: 九、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支撑力    第 10页: 名词解释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