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中共柳州市委《关于制定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2月7日中国共产党柳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 2015-12-14   《柳州日报》

内容导航:

    五、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源动力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深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

    19)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八个一”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在全区率先基本建立精简高效的行政体制和科学有效的调控机制。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加快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完善公共财政领域、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社会公共事业领域、重大建设项目领域的信息公开体制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打造阳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持续发展和完善民主机制,拓展公众参与渠道,通过完善立法听证、决策听证、价格听证等途径,提高公众政治参与热情和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力。深入推进政府绩效建设,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构建公众参与评价政府绩效的长效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合理界定市本级和县区、县区与乡镇(街道)之间的事权、财权,实现“人随事走,费随事转”,促进资源向基层倾斜,提高行政效率。

    20)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创新产业培育、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国有投资公司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明确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公益性项目的边界及投融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政府投资主要投向民生、社会事业等薄弱领域,以及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建设。建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强化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完善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企业通过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积极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基金;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运用好政策性金融资金,努力降低融资成本。

    21)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照商业类、公益类和功能类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度融合,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分类监管制度,优化国资管理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市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全覆盖,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建设工作,形成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优化企业薪酬分配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

    22)创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放宽经营范围、投资资质等准入条件,使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享受“非禁即入”待遇。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科技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搭建全市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对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各类行业组织中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向社会提供跨系统的全面信用信息服务。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使违法失信者在公共服务、银行信贷等方面丧失便利,激励守信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股份制金融机构或准金融组织。鼓励发展各类非公有制企业行业协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体系,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

    23)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基本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机制。有序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重点推进柳北沙塘、鹿寨寨沙等国家建制镇试点建设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住房等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推动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推进“村村通”和“三大工程”建设,推进农业财政贴息贷款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深入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统筹推进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等领域改革。

第 1页: 一、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    第 2页: 一、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   
第 3页: 三、全面推进开放强柳,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竞争力    第 4页: 四、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承载力   
第 5页: 五、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源动力    第 6页: 六、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增强龙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 7页: 七、全面推进共享发展 ,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凝聚力    第 8页: 八、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保障力   
第 9页: 九、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龙头城市的发展支撑力    第 10页: 名词解释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