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柳州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系列访谈之二

要“增量崛起”也要“存量变革”

  • 2018-05-13   《柳州日报》   记者 梁莎莎

内容导航: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必须答好的“答卷”。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如何既有“增量崛起”,也有“存量变革”,这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尤显迫切和重要。10日,记者采访了市工信委主任覃东林,解读新时代下,我市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魄力和作为。

万亿工业强市是旗帜

供给质量不高、市场活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等是当前经济增速换挡过程中较为明显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开出的“药方”。

“柳州工业经济的发展,如何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变革,也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 覃东林认为,生产方式相对传统、产业结构不合理是目前柳州工业经济面临较为突出的问题,“三大支柱产业占比重大,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从整个产业结构而言,一旦其中一个行业受市场准入门槛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都会对整个柳州的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突破目前发展的瓶颈。”

如何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如何适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基于此,我市提出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目标,核心内容就是围绕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来进行。在覃东林看来,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着重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方向的问题,二是发展的问题。“我们的个头不够大、质量不够好,创新不够力,万亿工业强市如同一面旗帜和方向,无论是八年还是十年,我们都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以实业兴市的态度去做工业,把全市人民做工业的力量凝聚起来。” 覃东林解释,与原来的规模相比,万亿的提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量和质的有机统一,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业项目和投资落地来实现。“我们将围绕创新、环保、品牌建设、园区提升、两化融合等,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和质相关的因素结合起来,提升整个柳州工业经济的质量、竞争力,从而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转型发展才能迈关口

我市三大支柱产业及传统工业如何可持续发展贡献“柳州动力”,为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筑牢基础?覃东林认为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正是转型发展需要迈过的关口。

“柳州是中国人均生产汽车最多的城市”“每个人就能生产一辆汽车”……曾经,这些汽车量产带来的荣誉让每一位柳州人感到自豪。“量产不再是目标,追求单位汽车价值才是!”汽车行业如何向质要出路,覃东林举了一些例子,如上汽通用五菱的“跨十工程”,即超过十万元售价汽车系列产品的推出;东风柳汽商、乘用车品质的提升等,来提高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增加值,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打造好汽车零部件体系,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的落地,鼓励汽车零部件走出去,推进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包括汽车金融、汽车服务等。

关于工程机械和钢铁行业,覃东林认为,整个产品列的延伸和零部件的提升是重点,如重点推进农业机械、建筑机械及其他与之相关联的产品列,围绕两化融合提高智能制造水平;通过提升发动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零部件产品提升行业竞争力。“钢铁行业要围绕钢铁的多元化深加工,如装配式建筑等,提高单位钢材的价值。”

传统优势产业如水泥、化工、糖业、日化、纺织等,覃东林表示要根据行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水泥行业通过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竞争力;化工行业通过实现关停并转、搬迁等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等。

至于关注度较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覃东林看来,要加大力度扶持推进,加大比重,才能让全市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从而提高竞争力。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