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今年小学初中新生报名时间确定

●学区新生报名时间为7月10日 、11日●非学区新生报名时间为7月17日 、18日

  • 2016-05-26   《柳州日报》   记者陆晓艺

内容导航:

    525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今年我市小学、初中学区新生报名时间统一定于710日、11日;非学区新生报名时间统一定于717日、18日。

入学条件要求

    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将按照“分区划片、相对就近、全员入学、免试就读”的原则,确保我市行政区域适龄儿童少年全员入学。

    ——市区户籍学生入学。凡我市市区户籍、年满6周岁(2010831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都应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由法定监护人凭相关材料(户口簿、房产证等)在规定时间内到学区小学办理入学报名手续。

    凡我市市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由法定监护人凭相关材料(户口簿、房产证等)在规定时间内到学区初中办理入学报名手续。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原则上对同时满足在我市范围内持居住证(含连续办理暂住证)满五年、合法就业或投资经营、在流入地同一学校学区范围内有稳定合法住所且连续居住满五年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住所地址就近分配入学。

    不满足以上条件,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相对就近入学:

    1)父母双方均在我市居住并持有我市公安部门核发的有效期一年以上居住证(即2015831日前办理居住证)。

    2)父母至少一方持有有效期一年以上的务工证明(国家规定的劳动合同、纳税证明、营业执照或摊位租赁合同中的任何一项)。

    3)在流入地有相对稳定的住所。住所地址为自有房产的,需提供房屋产权证明。住所地址为他人房产的,需提供有效期一年及以上的正式租住手续,并提供本市社区或村委出具的相关证明。其他情况需提供本市社区或村委确定的有效期一年及以上的实际住所地址的证明。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要准备如下材料:(1)居住证;(2) 务工证明;(3)住所证明;(4)户口簿。由家长凭以上材料到住所地址附近学校联系。如果学校学额已满,无法接收,应由学校审核材料后统一报辖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

招生工作规定

    我市各所民办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凡自愿到民办学校就读的适龄少年儿童,可直接到招生学校报名。各民办学校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自觉维护招生秩序和纪律。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 、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 、以全日制民办中小学接收为补充”的办法,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段学校的工作负责。

    保障贫困家庭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入学。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 、各义务教育学校要动员适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监护人)主动送其子女(监护对象)入学,对在规定时间内仍未报名入学的,要主动联系其家长(监护人),劝导督促其送子女(监护对象)接受义务教育。

    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根据适龄儿童残疾类型 、残疾程度及家长意愿,合理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或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和公办普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拒绝接收适龄残疾儿童入学。

    各县区教育局要统筹县区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制定2016年学校招生计划并及时公布招生信息,实行阳光招生。各校要严格按照县区教育局核定的招生计划,按规定班额(小学45人,初中50人)招生,严禁出现因招收非学区生(持证流动人口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除外)而出现大班额或超大班额现象。今年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学区内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比例不低于招生人数的9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均衡编班,一律不得开设重点班 、尖子班 、实验班,各校严禁违规收费。

    市教育局还公布了相关咨询或举报电话:2094744(城中区教育局);2805621(柳北区教育局 );37263903715758(柳南区教育局);3163324(鱼峰区教育局);3116570(柳东新区教育管理办公室 );3310675(阳和工业新区社会事务局)。市教育局咨询电话:2851554(基础教育科);市教育局举报电话:2805657(纪检监察室)。市民若有问题,可拨打相关城区电话咨询。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