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名城引发各方关注

  • 2010-07-16   柳州日报   记者 罗秋振

内容导航:

我们创造财富和经验

 “‘工业柳州’的名称,说起来简单,这是几十年来全市人民‘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奋斗创造的。

   在新世纪,我市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名城,创造了很多经验,更是一笔宝贵财富。”79日至713日,《广西日报》接连刊发了五篇该报记者采写的述评,深刻报道了柳州市确立“三年四千亿 、工业再翻番”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名城。本报昨天予以摘发,引起我市各方共鸣。

   谋求新发展,柳州能行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名洋说,从最为困难的2009年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冲击和影响极大,但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取得了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明显成效,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上千亿 、工业总产值过两千亿的历史性跨越。今年上半年,我市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国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一二三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明显增长。这就充分说明,柳州人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敢于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谋求新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是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符合柳州工业的发展实际的。

   工业是柳州立市之本。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城市强。市工信委副主任覃东林说,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紧紧抓住提升发展这条主线,着力于抓项目、调结构、促“两化融合”,积极推进信息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工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发展,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为确保实现全年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迎接新挑战,柳州能做

   市国资委主任黄穗卿说,当前宏观经济的复杂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目前是新周期的开始还是原周期仍在继续,尚无定论。作为主力军,柳州的国有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的“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要求,进一步抓项目保投资,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打造一批高起点的重点产业基地,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新挑战面前能够抢占制高点,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今年上半年,柳钢克服钢材市场大幅震荡,上游原料、燃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通过控制成本,实行“随行就市”的销售策略等办法,使16月份铁、钢、材产量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柳化生产经营则逐渐摆脱金融危机影响,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两家企业均表示,下半年将秉承务实、进取的精神,以更科学的管理办法,为柳州经济发展再做贡献。

   把握新机遇,柳州能干

   在《广西日报》这组系列述评报道中,记者对我市建设现代工业名城取得的成就进行了高度概括:抢发展主动权,占未来制高点;“柳州创造”催生了柳州工业的辉煌;工业园区建设,构起了经济腾飞的新高地;工业重镇树起生态文明丰碑;创龙城伟业,培育了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产业技术工人大军。

   市招商局局长叶枝柏认为,我市在建设现代工业名城中积累起来的财富,提高了柳州城市知名度,形成“聚宝盆”效应,许多国内外客商纷纷到柳州进行项目投资考察。上半年,我市先后接待了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商务、经贸考察团,还有北京、上海、四川、广东、浙江客商等200多人次到我市投资考察。

   香港广西社团总会驻桂理事、市人民政府招商顾问张国华说,柳州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名城、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令人欣喜,从目前取得的成就看,柳州工业对广西财政贡献突出,工业柳州成为广西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这是柳州多年来科学发展的结果。从经济规律看,资本都是向着效率高的地方流动的,现代工业名城成为了柳州城市的品牌,成为柳州的投资环境,各地投资商又反过来想要抓住柳州发展的商机,对到柳投资非常感兴趣,愿意进一步加强与柳州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