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委工作动态

柳江碧波九回肠 森林情海似乳娘

  • 2011-03-07    文/ 杨克斌 /社会法制委编辑

内容导航:

 

     三月二日下午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在市政协党组成员韦开翔的带领下,就林业工作如何为“十二五规划”添彩,为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给力,与林业局领导班子进行了座谈交流。杨局长为我们抒发了“ 柳江碧波九回肠,森林情海似乳娘 ”的情怀,字里行间渗透着真知灼见,现转载全文如下:

    很多人都知道,柳州是西南的工业重镇,历史悠久,工业门类齐全;但知道这个城市森林资源丰富的人却不多。2006年,温家宝总理到柳州视察工作时说过一句话: “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一个工业城市能够得到一句这样的肯定,实属不易,这不仅仅是对柳州生态环境建设的褒奖,同时也是对柳州林业的肯定。因为,没有植被,哪来的山青;没有森林,哪来的水秀;木材易降解,卫生地干净(木材是与钢筋、水泥并列的三大建材之一)。可见,森林对环境的重要性。

一、身在福中要知福

老话说 “吃在广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说明了柳州的木材好。柳州市地处广西中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雨热同季,光、温、水等气候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森林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融江流域和洛清江流域,为广西主要林区,概括起来有广、好、和等特点。

“广”——就是森林覆盖面广。全市现有森林面积为116.8万公顷,总量在全区排第四,人均拥有量全区前列;森林覆盖率为62.6%,在全区排前三,与全国20.36%和广西52.71%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我们是欣慰的。再把柳州的森林覆盖率放到国际上来对比(日本67%,韩国64%,挪威60%, 瑞典54%, 巴西55%,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7%)也不落后,特别是融水县森林资源在全国少有,森林覆盖率达到76.6%,可见我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森林覆盖率越高说明一个地区的相对林地面积越多,绿化越好,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6%,可见森林面积之广。

“好”——就是森林质量高。根据最新的森林二类调查数据,我市有林木活立木蓄积4753万立方米,排在广西第五,人均活立木蓄积量名列前茅。活立木蓄积是指包括散生木在内所有活立木的总蓄积量,是反映森林质量的一个指标。蓄积量大,说明森林的林分好,质量高,吸炭能力强。从理论上计算,l公顷阔叶林1天大约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出 0.73吨氧气,柳州市现有的森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约110万吨,放出氧气80万吨;年吸收二氧化碳约4.015亿吨,释放氧气2.92亿吨。如果按一个成年人一年呼吸1.825吨氧气来折算,我市森林释放的氧气可供 1.6亿人呼吸一年。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市2010年空气优良率达到96.8%,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我市森林炭汇能力之强,质量之好。

“和”——就是生态环境和谐。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柳州森林多,生态好,物种生存环境和谐。目前,我市有高等植物共3332种,分别隶属于3031237属,种类约占广西全区高等植物的45%、占全国的13%;境内还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等动物390多种。辖区内的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是珠江水域的过渡带,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山上大型野生动物出没频繁。特别是元宝山保护区核心区更是一番仙景胜境,“元宝顶飞云,静听雪鸟鸣。剑竹绿密密,古树景成林。五针松苍翠,红豆杉傲群。青石披苔藓,兰草潺水行。”可见,万物和谐共生,生存环境友好,在我市的林区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有林必有水,水聚江河清。柳州山好、树好、水更好,美丽的柳江发源于贵州省九十九滩,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第二大支流。流经融安、融水、柳城,在市区形成“U”字状,绕城而过,直奔珠江。“九万大山绿荫千顷孕育龙城母亲河,百里柳江风情万种反哺上游元宝山。”有智者这样的对句点化出——大山、森林、河流之间的内在联系。细想,真像《大山情》歌词里所唱的那样“美丽柳江水清清,绿波是大山撒下的玉,浪花是森林渗出的银”。不难看出,在歌词字里行间透出柳江河具有大、清、稳等特点。

“大”——就是柳江河流量大。柳江属雨源型河流,水量丰富,年均流量1865立方米/秒;每年48月汛期时的最大流量达到2.59万立方米/秒。高于漓江年均流量1326立方米/秒、邕江年均流量1550立方米/秒。由于红花水电站的修建,进一步提高了柳江河水的水位,使得柳江河河面宽又广。真可谓,“柳江碧波九回肠,风吹浪叠心境广。”

“清”—— 就是柳江河含沙量小。柳江水质量好,泥沙含量少,水质等级高。河水泥沙含量仅0.11千克/立方米,为中国少沙河流之一。2007年,柳州市行政区444.4公里长的江河,水质达标的河流长为372.4公里,达标率为83.8%,江河水质达标率位居全广西第一位。2009年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真可谓,“柳江碧波九回肠,一弯清水闪鳞光。”

“稳”—— 就是柳江河流量年季变化小。柳江上游生态公益林近400万亩,郁郁葱葱,错落有致,截水水性好,发达的根系和厚厚的腐质层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水库,充分发挥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功能作用,使得柳江河每年的总流量变化小,年际变化量稳定,径流变差系数仅0.20。真可谓,“柳江碧波九回肠,春去冬来恋香江。”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从前,我们的祖先从森林走出来,他们膜拜森林;今天,森林仍然为我们提供着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物资。柳江河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更要百倍珍惜。人类“亲水而居”,河水“亲林而流”的特有习性,在柳州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我们的先辈对森林珍惜爱护的结果,是后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体现。苍天的赐福和先辈们的眷心才使得我们在今天能够享受这一份“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福祉。柳州林业人用这样的情怀来赞美柳江“柳江碧波九回肠,两岸垂柳戏鳞光,白鹭展翅翔寻去,大山深处探乳娘”。啊!我们身在福中要知福!必须要真正的懂得珍爱这一份福,更要学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之福。

二、顺其自然福上福

 “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曾经用这样的诗句来描绘我们的母亲河—柳江。如今,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江水,柳州人民却用一种更加饱满自豪的心情传介“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现在又有北京诗人这样赞美柳江“柳江之水天上来,回肠九曲此徘徊。霓虹飞渡鹊桥会,白水倾泻出云海。龙舟缓行激涟漪,两岸流光添异彩。此景应是天上有,不期柳州尽舒怀”。

我们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不是要我们简单地回归原始生活,而是要求我们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春意盎然的植物世界、灵动活泼的动物王国和勇于创造的人类社会三者和睦相处。美丽的柳江河就是这一生态系统中最完美的典范,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慢慢体会。

一湾碧水两岸亲。游过柳江河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感受— 柳江河亲和力极佳,在全国少有。她在市区内宛然而行,把市区环绕成一个“U”字形半岛,正所谓“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母亲河使我们柳州的山、水、城浑然一体,天、地、人亲近无比。这种自然景观与人类文明精妙结合的情景,在中国城市中极为罕见。特别是柳江河宛然回肠,使得市内河道延伸,市区水域面积增大,有效缓解了市区的“热岛效应”,常给人们一种清风送爽的感觉,真是宜居的好地方。

一湾碧水美丰盈。自古来,人们依山依水而居是出于生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喜水、亲水、临江而居,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视觉审美的需求。我们的母亲河,一年四季景不同,正所谓:“春来柳枝香,夏日风拂江,秋临白鹭翔,冬至钓寒江”。日下,柳江两岸如春笋般的商品楼令人目不暇接。一般而言,江景房的价格远远高于一般楼盘价格,面对高昂的江景房,很多老百姓“望江而叹”。但是,柳州由于江景房用地资源丰盈,其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城市的价格,柳州平常人家买得起、住得上、笑得欢。近年来,沿江而建的水上喷泉、江边瀑布、明珠舞台、金顶文庙以及风情港、金沙角、沿江大道等设施都是增花添彩的大手笔,让人们赞不绝口。

一湾碧水阔缓平。依水而居的柳州人,不仅嘻水也好戏水。“三伏嘻水好消暑,数九戏水傲寒风”,这就是柳州人好水的真实写照。人在水上游,鱼儿水中欢。由于水深,柳江河鱼类资源丰富,是钓鱼人休闲的好去处,沿江两岸,随处可见垂钓的人群,这也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过去,每年端午节,群众性的龙舟比赛经常开展;而如今,每年举办的世界F1水上摩托艇大赛,给柳州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柳江河逐步建成国家水上极速运动中心,正在吸引着世界的眼光。

一湾碧水景迷人。近些年来,柳州城市建设快速推进,随着道路的拓宽和城市亮化工程的推进,柳江河上不仅桥多,而且夜色迷人。目前,已建成桥梁数量为13座,在建的4座,各种桥形式多样,风格不一,柳州已成为一座桥梁博物馆城市,不愧“桥都”之称。桥本是为交通之用,但柳江上的桥除了使“天壑变通途”之外,已经成为一种景色,特别是夜色降临,各种桥上迷人的灯光,与柳江河岸两旁的景观灯光交相辉映,煞是好看。当人们乘着游轮从桥下穿过时,仿佛看到一条条巨龙腾空越江而起,对龙城又有了更深更多的理解。

一湾碧水走香江。柳江水不仅仅是诗情画意的,同时也是生产资料性的,由于河面宽、河水深,通航能力强,船舶载量大,极大地方便了水上运输,是我市支柱产业产品外运的重要渠道,每年有大量的钢铁、水泥、木材等物资从此远销国内外。目前,柳州的水运可直达广州、珠海、香港和澳门等沿海重要港口。全年柳江航运总吞吐量达到500万吨,500吨位以下的船舶可全年通航,4-8月汛期时可通航800-1000吨位的船舶,丰富了我市的运输方式,满足了大宗货物运输的需求。

正是由于有如此美丽而风情的柳江河,柳州获得了“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山水园林在城中,城在山水园林中”的美好环境,使柳州人民在此安居乐业,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福祉。勤劳朴实、知恩图报的柳州人不会忘记这“好城近好水,好水出大山,大山满眼绿,绿水聚一湾”的“乳娘情”。

三、师法自然珍惜福

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很容易受到人为的破坏。过度的开发、砍伐、索取,都会使森林不堪重负,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人类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历史上著名的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它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城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森林的消失,导致城市水资源缺乏,楼兰古城最终也因断水而废弃了。

前人之辙,后人之鉴,“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早在古代,人们就认识到这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今天的我们更应该有深刻的认识和紧迫感,保护好我们的森林,建设好我们的生态保护圈,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目前柳州生态建设还有待加强,有三方面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一是侵占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人用这样的打油诗来描述一些地方的情形:“甘蔗上山半腰黄,桑果间种几寥行;满目青山今不见,林相残次暗忧伤”,非常贴切的反映了林地被吞噬的现状。二是森林乱砍乱伐现象难以防范。由于森林资源面广线长,保护难度大,一些地方的森林“以蔗为伍被火烧,以村为邻被刀削”的现象时有发生、防不胜防。三是营林树种单一的现象逐渐增多。如果我们在造林过程中不注重科学,不注重生态,我们的生态环境就会趋于恶化。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有数据表明,在森林地带,降雨量的1531%被茂密的林冠层截留,其余的5080%的雨水被林地上地被物层和森林土壤贮蓄起来。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森林,水土就会流失严重,甚至出现不毛的荒漠之地。如果没有森林,人们将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看不到满眼的绿色,喝不到清澈甘甜的净水,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因此,保护森林至关重要,我们要提高珍惜森林、爱护环境的认识,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另外,特别要提一下物种多样性的问题。森林和物种消失是直观的,基因丢失是隐性的。在森林逐渐消失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也会慢慢减少,这样不利于生物基因库的保存。现在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林产品往高产高质的方向快速发展,因此,丢失一个基因,损失是难以估算。

四、崇尚森林护好福

正确的行为实践来自于理论上正确的认识,林业建设同样也是这样。林业具有两重性,她不仅具有经济产业方面的属性,同时也具有公益事业方面的属性。她不仅面对三农,同时也面对全社会。她不仅造福当代,同时也惠及后代。林业事业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效益逐渐释放的过程。急功近利不行,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在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评价体系中,要引入绿色GDP这一个概念,建立绿色GDP的考核指标,真正重视林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给林业一个应有的发展环境。

(一)护好福——需要资金投入。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没有投资的注入就没有青山绿水的回报。特别是人为破坏森林的行为,其危害性远远大于其他因素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因此,我们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我们要通过完善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机制,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法律法规,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确保林区农民生活来源,从而调动他们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提高森林质量。因此,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显得十分的重要和紧迫。二是巩固和提高农村沼气池工程建设的成果,不断完善沼气网络建设,这是一项十分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使用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内相当于保护了4.5亩的森林资源。目前全市农村使用沼气池累计达到26万户,全市一年内相当于保护了105万亩森林资源不被砍伐,可见沼气池对森林保护的作用非同一般。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增强农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造林、育林、爱林和护林的自觉性,逐步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升森林质量。四是加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申报、升级、管理的力度,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五是通过逐步实施“绿满龙城”造林绿化工程,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在“一江”、“两级”、“三路”“四林”“五节点”、“六片区”等重点地段进行造林绿化,以工程项目带动生态建设发展。

(二)护好福——需要林下种养。我市60%以上的农民生活在林区,世世代代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目前还有一部分农民还没有完全改变这种生活状态。要解决好森林的生态效益和农民的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必须加大开发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力度。做到林牧结合、林禽结合、林药结合、林菌结合、林憩结合等等,帮助和扶持林农尽快的接受和发展这种规模适宜、力所能及、收效甚快的林下种养模式。林下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了林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间接的保护了森林资源。

(三)护好福——需要做强产业。以前林业的木材生产主要是生产原木,林木附加值低,林农收入也不高。因此,要改变木材加工的粗放型经营模式,通过引进和开发深加工技术,大力发展实木板、胶合板、压花板等各种板材,发展建材、家具等木制品行业,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在第二产业中的就业劳动报酬。与此同时,我们要大力发展现代集约型的木材加工模式,做长加工链,在从原材料到多种终端产品的实现全过程中,增加木材生产加工的附加值,使木制品的销售价格与原木的收购价格形成良性的互动,使林木的种植利润趋于社会平均利润,从而提高林农的收入。

(四)护好福——需要碳汇经济。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我们要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经营,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持续促进二氧化碳量吸收速率大于其排放速率,推动林业碳汇经济的发展。只有碳汇经济制度普遍推行之时,才是森林生态受到切实保护之日。

(五)护好福——需要重视人才。林业是一个点多面广、跨领域的行业,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对人才要求比较高。目前,柳州林业人才非常紧缺,特别是要加强基层林业站的队伍建设。林业站是林业系统的基层组织细胞,任务重、责任大、条件差是其特点,要使林业站的工作人员留得下、安得心、干得开,必须加强研究和建立一种激励机制。我们还要通过举办各种业务知识和技术培训,来提高现有队伍的素质,同时也要引进高学历的人才,为我市林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精心谋划林业发展,要以一种手足之情对待林农,以一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力度抓好林业工作。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一定能描绘出“山上增绿、天空增蓝、河流增清、林农增收、企业增效、社会增福”的宏伟蓝图。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