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试点城市建设
培育基地 打造“龙头”
内容导航:
根据市政府日前印发的《柳州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在示范阶段(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市将引进全国龙头企业与我市本地相关企业合作建厂,重点培育1~2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培育形成一批具有产业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的建筑行业龙头企业。
《方案》提出,到2018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8%以上。城市建成区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采用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10%以上。
在推广发展阶段(2019年~2025年),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建立两个以上建筑产业化专业园区。到2020年末,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以上,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采用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20%以上,新建全装修成品房面积比率达到20%以上。到2025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力争达到30%。
《方案》提出,自2017年起,全市新建政府投资、主导的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以及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体育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机场航站楼等公共建筑,以及办公楼、学校、医院中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明确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增量成本纳入建设成本。社会投资的工业厂房、文化体育、商业仓储等公共建筑以及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100米以下的公共建筑,鼓励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
我市将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拓宽装配式建筑技术实施范围,在市政桥梁、立体停车场、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应在方案设计比选中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推进钢结构在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领域的应用。
按照《方案》,我市还将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企业和产品落户柳州,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大力推广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培育一批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具备技术研发、设计、生产、施工高水平的龙头企业,构建我市钢结构和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两大建筑产业化基地,形成以建筑部品、产品、施工、经营、服务于一体化的建筑现代化产业,促进建筑产业化生产装备行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