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悉心呵护“植物黄金”

——走进融水县看人工培育南方红豆杉

  • 2016-03-06   《柳州日报》   记者董明、梁晶晶

内容导航:

    早春小雨淅淅沥沥,大山间腾起云雾。

    225日,在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柳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里,研究所生产科科长窦汉明撑着伞,穿过已经高人一头的杉木树苗林,停在一小片只到他腰间的苗木前。“天太冷了,叶子有些发红,等暖和点就会变绿了。”他用手指摩挲着针状的叶片说道。随后,他弯腰拔起一株小苗,与同事仔细观察起来——它散乱的根须粘着泥土,密被绒毛。“它的根须很发达,就算在层积的腐叶之上也能扎下根来。”窦汉明说。

    他们手中不足半米高的小苗,就是南方红豆杉。在他们身后的大山,约2000株人工培育的南方红豆杉正沐浴着春雨,贪婪地吸收着大自然馈赠的甘露。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珍惜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因其极高的抗癌药用价值,被称为“植物黄金”。红豆杉属植物在全球有11种,南方红豆杉是其中一种。

    在柳州,南方红豆杉主要分布于融水县的九万大山林区,在元宝山山区和滚贝老山也有少量分布。野生南方红豆杉数量稀少,生长较缓慢。近几年来野生红豆杉价格攀升,遭到一些不法之徒盗砍盗伐,造成西南地区的南方红豆杉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为扩大种源数量,进入新世纪后,市林科所开始尝试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人工栽培最难的一关就是育种催芽。“等待它的果实发芽,工作得做三年。”窦汉明的说法并不夸张。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上旬,南方红豆杉的果实逐渐变成深红色,这是种子的最佳采摘期。经过筛选,有时2公斤多的红果实才能得到0.5公斤种子。

    市林科所的育苗室其实很简陋,但简陋并不意味着简单。“种子播下去之后,要到第三年才能发芽。”窦汉明一边检查沙床一边说。经过尝试,他们发现,其实室内育苗比野外更好。“细砂易积水、粗砂又不藏水,这得反复试才知道,关键要做好消毒工作。”由于办公场地限制,市林科所工作人员动了脑筋,通 过叠加沙床,藏了更多的种子。为了保持湿度,每周要进行检查,发现沙子干了要及时淋水,最终实现了少部分种子提前一年发芽。“过去发生过老鼠窜进育苗室偷吃种子的事,所以得经常检查。种子一天没发芽,我们的心都悬着。”工作人员梁浩说。

    林业科研人员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对南方红豆杉野生苗进行引种 、采种育苗 、扦插繁殖,终于在20082009年间建设了100亩南方红豆杉林,也形成了一整套育林的方法。6年过去了,红豆杉林长势喜人。其实,南方红豆杉生长起来并不“娇气”——开始两年长得慢一些,有的树苗在三年之后,一年里可以长1米多高,向外横长的枝条也“霸气十足”。而且,现在通过运用主干育苗技术,通过截取半木质化的萌芽条就可育出新苗,不用再从育种起步了。

    万事开头难,只怕有心人。市林科所工作人员表示,等红豆杉真正扎根山林的那一天,一定会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