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坚持“三个同步”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生态化工业之路

  • 2012-10-26   《柳州日报》   记者 郑燕军

内容导航:

——守护好一方蓝天碧水

图中柳化二氨厂循环水能力为22500立方米/小时,并通过循环水装置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日报记者 姜立 摄)

,是柳州城市发展的命脉,面对如何协调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以来,我市坚持“三个同步”发展理念,从优化工业布局、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建设、推行清洁生产五个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生态化工业之路,守护了一方蓝天碧水。 

   优化布局,破解污染围城

   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市围绕中心城区形成了柳北、河西和河南3个工业片区,造成了污染源包围城市的局面。开展“创模”以来,我市提出了“明确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工业布局”的新思路,破解污染围城造成的影响。

   ■对三个旧工业最集中区,提高相关行业的环保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关停、限制相关的电力、冶金、化工产能。

   ■对市区高能耗、高污染的两个大型有色冶炼、化工企业分别实施了关停、整体搬迁,一批污染高、效益低的中小企业也被停产,有效减少了城区的环境压力。 

   ■调整、完善工业布局,形成阳和、柳东等产业定位明晰的工业园区,并对园区产业提出“能效准入门槛”和“污染物排放绩效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加强管控。

   据统计,“创模”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9.17亿元,用于工业布局调整重点工程建设,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工业是柳州命脉,只有打破发展-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才能走得更高更远。“创模”以来,我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确保了经济持续保持良性发展势头,近几年全市GDP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自治区前列。

   ■重点是对全市的水泥、炼铁、造纸等行业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产能实施淘汰。

   ■同时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实力;积极发展物流、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

   循环发展,高效利用资源

   过去,工业废弃物被当垃圾处理,不仅浪费资源,也污染环境。“创模”期间,变废为宝成为了我市资源利用的一条捷径,此外,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行清洁生产也成我市优化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举措。

   ■投入约5.79亿元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选择了钢铁、电力、化工行业进行试点,利用产业间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代谢的互补性,使能源流和物质流在产业间相互循环流动,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

   ■投入资金约20亿元,用于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形成了煤炭-电力-蒸汽产业链;矿石-铁精矿-烧结矿-钢铁系列产品产业链;煤粉灰、炉渣、脱硫石膏生产水泥、墙体材料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

   ■制定了冶金、化工、电力、造纸、制糖、水泥等重污染行业中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年度计划,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目前已有118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工作6家企业通过自治区环保厅验收。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