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柳州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探索出一条“造血”新路子

  • 2012-09-16   《柳州日报》   记者 兰天

内容导航:

扶产业送技术拔穷根

   自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启动以来,我市通过扶贫项目落实到户、金融服务到户、科技保障到户等举措推进扶贫开发,农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截至8月底,我市已落实到位的财政扶贫资金11490.69 万元。扶贫到户贴息贷款5000万元(贴息250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28%。扶贫项目贷款1.2亿元(贴息360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44.6%

   在今年2月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启动仪式上,市委书记陈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切实组织实施各项扶贫工程,各行各业和广大企业要踊跃参与扶贫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用我们的行动共同弘扬文明新风传统美德,打赢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经过不断探索,我市走出了一条拔穷根扶产业送技术,全盘“造血”的扶贫新路。2012年上半年实施完成2011年项目的产业项目资金1959.4万元。全市完成产业扶贫项目发展种植1.74万亩(0.116万公顷),低产改造5.72万亩(0.38万公顷),家禽养殖5.25万羽,新建茶叶加工厂4,受益群众13.04万人。今年下半年,已下达项目计划财政扶贫资金1696万元,扶持贫困村农户种植甘蔗、油茶、茶叶、毛竹、药材等共71258.7亩(4750.58公顷),养殖鸡鸭2.2万羽,养殖土猪200头。项目覆盖183个贫困村,将使85429名贫困群众受益。

   产业扶贫带动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如融安县今年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中药材——青蒿种植,现正是收获季节,农民种植青蒿多数是在不与粮争田、不与蔗争地的荒坡石山区,平均每亩收益1200元左右,户均可增收6000元。又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3县实施毛竹低改项目后,每亩每年平均多出毛竹70根(每根10元),多出冬、春笋35公斤(每公斤6元),平均每年每亩可增收910元。实施茶叶低改,平均每年每亩茶叶可增收700元左右。实施甘蔗低改,平均亩产可增1吨原料蔗,平均每亩可增收500元左右。

   为促进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更好地带动、辐射贫困村产业开发,目前我市已申请获得自治区扶贫项目贷款1.2亿元,贴息资金360万元,重点扶持全市15家扶贫龙头企业。另外,我市还落实了扶贫到户贴息贷款额度5000万元,贴息资金250万元,用于支持融水、三江、融安、柳江、柳城、鹿寨6县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在科技扶贫工作中,自治区下达贫困地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财政扶贫专项资金60.39万元,计划培训12993,进行贫困地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目前我市各县(区)已培训6271,有效地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技能和素质。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