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十年来我市科学发展成就展示系列报道之五:生态文明篇

  • 2012-09-15   《柳州日报》   记者 董明

内容导航:

山清伴水秀  天蓝衬云白

   在传统的观念中,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是对立和矛盾的。但在柳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不仅工业总量连上台阶,还捧回了代表生态文明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牌匾。

   “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柳州,将生态文明的魅力尽情彰显。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

   将科学发展观柳州化、具体化,坚持“三个同步”理念,让柳州实现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持续提升。

   曾记否?1992年柳州工业总产值过100亿元时,酸雨率为92.8%,“全国四大酸雨区”称号似大山堵在柳州人心头。

   痛定思痛,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市治污的力度逐年增强。并于“十一五”期展开以生态建设为主线的环保大战役,不断提升柳州生态文明。

   20052月,我市启动“碧水蓝天”工程。这项系统工程包括河北环岛截污系统、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河道保洁专项整治、重大污染源公示制度等14个子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

   2006年,温家宝总理信步柳江边时,肯定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实地调研后盛赞“柳州不输桂林,柳江不逊漓江”。

   在“三个同步”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柳州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先后投入500多亿元用于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从2008年起实施企业退城进郊搬迁改造,扭转了“工厂在城中,城在工厂中”的工业分布格局。坚持科学发展的路子,走出了一条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柳州工业壮大了、经济发展了,城市的污染反而更少了。

   “十一五”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8.99%2011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5%8%,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持同步推进,2006年柳州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酸雨率降至52.4%2011年突破3000亿元,酸雨率仅为17.9%

   2008年至2011年,柳州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达到97.3%以上。今年前6个月,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74天,优良率95.6%全市7条主要江河的水质保持优良,主要河流柳江的水质更加清澈,市区柳江河饮用水源的水质均达到Ⅲ类水质要求。

   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同步提升

   山清水秀地干净的柳州,“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的美景,总让人惊艳。如8月下旬到柳州调研的空军政委邓昌友上将就感慨:“柳州这座工业重镇又焕发了青春,烟囱少了,但工业总量和质量却上去了。柳州,山清水秀,蓝天白云!”

   在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柳州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宜居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近年来,柳州同时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还大力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生态环境提升年”活动,着力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积极开展城乡风貌改造,营造优美舒适、和谐宜人的城乡环境。

   在“创森”过程中,我市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面推进“绿满龙城”和“家园绿美工程”,以新加坡为样本绿化美化彩化城市,让龙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努力家建设“生态花园、五彩画廊”的花园城市。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柳州生态文明不断进步。多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全区第一、全国领先,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2009年至2011年,柳州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具创新力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美丽城市”等殊荣。

   20127月,柳州捧回了“国家森林城市”的金字牌匾。

   “国家森林城市是城市的生态名片,是对一个城市生态建设的最高荣誉。”市委书记陈刚说。

   “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柳州彻底摘掉了‘酸雨城市’的帽子!”市长郑俊康表示。

   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为63.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37平方米,水岸绿化率90.6%,通道绿化率95.8%

   现在,柳州正朝着“五美五好”目标奋进,继续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不断提升生态文明,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