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新村第一书记梁建腾与村民在连片的莲藕地里。
德占村第一书记彭海峰在与丰村小学的同学们交流。
贫困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从群众最关心和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困难,办实事办好事,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大显身手,也为贫困村绘就了浓墨重彩的民生画卷。
德占村:他就是我们村的福星
【驻村心得】没想到来德占的第一天,村里的路就借着一场大雨给了我一个“下马威”。短短5.5公里路程,开着车走了差不多一小时,坑坑洼洼,黄泥浆漫到小腿。后来村主任跟我说,这条路还不算最差的。由村委通向六暗屯的路,下雨天连摩托车都开不出来,孩子们来村里上学要穿着烂水鞋走上一个半小时。一次坐“小金牛”(手扶拖拉机)出村办事,身子被颠簸得要散架,我就下定决心,无论如何,先把这些路修好。——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秘书科科长、鹿寨县四排乡德占村第一书记彭海峰
【背景呈现】德占村总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2287人,下辖10个自然屯,650户居民。耕地面积5140亩(343公顷),其中水田2400亩(160公顷),旱地2740亩(183公顷),家庭人均年收入1800元,为国家级贫困村。从没在农村工作过的彭海峰,对德占的路印象深刻。因此上任第二天,他就穿上借来的凉鞋,挽起裤脚,“探路”去了。在半个月里走遍了10个屯,利用自身优势迅速为村民做了几件实事。目前,经过与上级部门多方汇报协调,从德占村委到四排乡古力路口造价为55万元的5.5公里的四级砂石路已经落实,今年雨季过后工程队将进驻施工。六暗屯到德占村委造价约80万元3公里的水泥硬化道路已于7月初开工建设。
组织村民代表参加县里组织的科学种养培训,准备扩大优势作物甘蔗、脐橙的种植面积。通过实地考察,着手解决部分屯无自来水的困境。
【村民声音】“没想到彭书记一个城市人也能穿凉鞋去走泥巴路,把我们祖辈走的烂泥路变成水泥路,还带我们种能赚钱的农作物,真是我们村的福星。”彭海峰的努力和辛苦,前任村支书、村民陈仕林都看在了眼里。
“彭书记时常抽空来学校给学生讲解新知识,特别关心那些偏远的,路不好走的学生的情况,还请县里的老师来这里讲课,我们学校又多了一位‘彭老师’。”德占村丰村小学校长沈荣全提起这个“彭老师”,满心喜欢。
龙新村:这是一条条通往幸福的路啊
【驻村心得】莲藕是龙新村的重要农作物,如何引导村民更科学种植、更顺畅销售是村委面临的最主要难题。而狭窄坑洼的机耕路让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农作物不能及时运出去。在村民家中,大家聊得最多的也还是路。所见所闻都让我知道,交通不便,成为横在当地农民致富路上的最大一道坎。要致富,先修路。于是争取资金和各方协助为村里修路,就成为我挂任后的主要工作,也让我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在产业发展上,和大家一商量,还是觉得从地里“刨金子”的方案最可行,应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柳江县法院书记员、柳江县进德镇龙新村第一书记梁建腾
【背景呈现】龙新村有9个自然屯,共有685户,2860人,耕地面积3285亩(219公顷),党员59名,农产品以莲藕、果蔗为主。今年5月,莲藕丰收在即,塌陷的小桥阻碍了通往百朋销售点的莲藕运输车。梁建腾召集村委干部召开会议研究修桥问题,同时积极向法院等筹措,终于修通了小桥,确保了1000多亩(67公顷)莲藕的及时运输和销售。完成硬化西京屯到九林屯道路共计820米,西京屯到龙朝屯1500米。南朝的道路硬化已经申请获得了一事一议项目,现在已经硬化道路500多米。梁建腾还利用自身在法院工作的优势,在村里积极开展调解工作。截至6月10日,共调解纠纷15次。
【村民声音】提起修桥的事,村民覃应喜乐呵呵地说:“别看那桥小,可给我们省了不少事,少走了不少弯路,让我种的3亩藕卖得了好价钱。以后的路越老越好走了,我们的菜就不愁卖了,这可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路啊!”
村民覃丽琴则在自家的莲藕地里忙碌着,她家现种有5亩莲藕。问起将来的打算,她满怀信心:“现在销路好,梁书记还经常带技术员来做指导,我还打算再种5亩呢。”
上一篇: “第一书记”给力县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下一篇: 我市公租房申请名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