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广西日报》头版头条解读我市“三个同步”科学发展本土化经验

  • 2011-09-15   《柳州日报》

内容导航:

柳州跻身“中国十大美丽城市”

   编者按:914,《广西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三个同步”跨进“中国十大美丽城市”行列——柳州市科学发展之“本土化”解读》为题,报道我市“十一五”以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本地化,大力推进“三个同步”取得的成就。现转摘如下:

   继摘取“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0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等多项殊荣之后97,柳州市又捧回一块金字招牌: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年度排行榜上,位居“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第9位。

   柳州人坚持“三个同步”发展理念,吹奏出一曲社会科学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激昂乐章。

   转型升级促工业巨龙腾飞

   作为广西工业重镇,柳州挺起了全区工业发展的脊梁,工业总量一直占全区四分之一强,雄踞广西各城市之首。

   “十一五”期间,该市将“三个同步”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业经济发展的主线,依靠科技创新,转方式调结构,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由汽车、冶金和机械三大支柱产业领舞的工业巨龙,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凌空奋飞。“柳州智造”力量日益强大,工业品牌四海飞扬。晋升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柳州,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将继续加速给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一直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近30%。

   上半年,东风柳汽新景逸1.5升两厢车成功上市热销,上汽通用五菱自主品牌“宝骏”630中级轿车顺利下线,结束了广西没有自主品牌轿车的历史。

   “碧水蓝天”辉映宜居城市

   “十一五”期间,柳州市投入超百亿元资金,用于环境治污设施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在柳江沿岸兴建截污系统和白沙污水处理厂等项目。 

   如今,市区河段30多个排污口已全部截流封堵。全市10座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日处理能力达60.5万吨,工业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化作清波流入柳江。

   去年,柳州市环境质量为20年来最好水平。今年16,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二类水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2%。

   “十一五”期间,柳州市先后投入资金近40亿元,大力扩建新增公园,美化荒山添新绿,使全市绿地面积达1427公顷。目前,该市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近34平方米,市区绿地覆盖率达35%。

   开窗山清水秀,出门鸟语花香,一座生态宜居城市呼之欲出。

   民生为重提升幸福指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柳州市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念好“有情、用心、创新”六字要诀5年来仅民生投入多达690亿元,将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的目标,逐步变成生动的现实,绘就出一幅幅和谐的生活图景。

   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已惠及全市1.3万户职工家庭4万多人;全市10万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享受到了免费午餐;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为967个村寨筑起了“防火墙”;实施老有所养工程,建立100个居家养老试点社区,为5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去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93.7,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卫生资源总量和每千人拥有卫生资源指标,均高于全国全区水平;“十一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25万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7万人。

   2010,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766万元和49355年年均增长13%和14%。

   惠民实事一件件如期兑现,民心工程一项项遍地开花,喜人数据一组组推陈出新375万龙城人民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