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民共享“创城”成果
近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的发展理念,以“办人民想办的事、办人民看得见的事、办人民认可的事”为核心,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市民素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经济长期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干部执行力明显提升,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当前柳州人民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和载体,加快建设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城市,凝心聚力建设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
工业柳州山水秀美
美观的市容市貌,生态宜居的环境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体现,我市把加强市容环境管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柳州城市污染物排放逐年减少,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穿城而过长达108公里的柳江河段,多年来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2006年,温家宝总理来柳州视察时称赞“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在《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报告中,柳州城市环境舒适度排全国第九位,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排全国第十位。2011年,我市荣获“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称号,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城市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民生改善百姓受益
利民惠民、造福百姓,让全体市民成为创建的最大受益者,是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2008年实施“三大民心工程”基础上,2009年开始实施的老年关爱工程、商贸便民工程、交通畅达工程、全民康健工程、家园绿美工程、就业援助工程、平安建设工程等,形成了柳州特色的“十大民生改善工程”。农贸市场的环境好了,市民买菜更舒适;市区道路设置了盲道,方便了残疾人出行;乘坐公交车也更便捷了……自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我市各项基础设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给广大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010年“十大民生改善工程”向纵深推进,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惠及13300多户改制企业职工家庭。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经济适用房98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4960套25.8万平方米,筹集、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1248套,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县中小学免费午餐范围进一步扩大,共有10.02万学生受益。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全面完成,967个村屯面貌明显改善。“老有所养工程”稳步推进,建立100个居家养老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市财政补贴1140万元,将老年人免费乘公交车年龄由70岁放宽至68岁,让老年人提前两年享受到了免费公交服务。
文化惠民突出特色
水上大舞台、工业历史博物馆、文化主题公园、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园、电视剧《刘三姐》、军事博物园、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重建文庙工程、动漫电视剧《心灵之窗》、工业题材大剧等“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在文化惠民方面,我市大力开展“和谐文化服务行”活动,持续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市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村文艺会演”“柳江之夏”“龙城金秋”“社区文化体育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涌现。推进柳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市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建成村级服务中心39个,建成乡镇达标文化站77个,城区图书馆4个,县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0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697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89个;939个行政村建立了1147家农家书屋,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的全覆盖,成为广西唯一的农家书屋建设示范城市;率先在广西创建35家“社区书屋”。
市委、市政府坚持让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发挥公益性、均等性、便捷性的作用,让文化惠民的覆盖面越来越大。
群众参与齐心创建
人民群众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积极搭建起群众参与的平台。2010年“柳州因我而美丽”首届柳州文明形象大使评选得到市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掀起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
在此基础上,我市志愿服务体系得到完善,“迎世博、迎亚运”“关爱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示范性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和培育志愿服务精神,目前柳州市注册志愿者已达11万多人。柳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已经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童心向党童谣唱给太阳听、“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少年科学工作室”等贴近未成年人特点的特色主题活动,被中央文明办誉为“柳州模式”在全国推广学习。2009年柳州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10年以来,
中央文明办和中央有关部门主办的多项重大活动在我市举办,“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广西(柳州)专场活动、“爱国歌曲大家唱——激情广场”唱响“柳州篇”“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等系列重大活动激励着柳州人民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柳州人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情空前高涨。
坚持不懈合力创城
2009年开始,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在领导层面,我市创建工作由书记、市长亲自坐镇、亲自督查,实行了常委负责制,成立的12个创建工作组全部由市委常委领导担任组长。四套班子领导分别联系四城区,开展一对一督导巡查工作,指导辖区政府或有关部门做好迎检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负责区域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市领导亲历亲为,靠前指挥,强化协调和督促,从而形成了创建活动的主心骨;在机制建设方面,2010年开始,文明城市创建纳入了各单位绩效考评,2011年开展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每个月在城区、“窗口”行业、工作组开展评比,并在媒体公布排名;在具体工作要求上,认真实行“四个一”,即一天一扫、一周一议、一旬一曝、一月一评。“一天一扫”就是每天有人去巡视街道卫生,每天访问几户家庭,问问他们是否满意。“一周一议”就是加强引导,每周出一个题目在媒体上开展讨论。“一旬一曝”就是每十天曝光一次不文明的现象。
“一月一评”就是对城区每月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柳州文明城市创建在全市已经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全民参与,共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2009年以来,柳州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十佳城市、“中国最具创新力十佳城市”“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山清水秀地干净,人善民淳市文明”的城市形象和城市魅力,日益吸引着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010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我市排第35名。近日,我市又荣获“中国十大美丽城市”称号。
上一篇: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在我市检查保障性住房建设 || 下一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五美五好”柳州系列报道之二:家家都有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