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国家宏观调控、通胀压力高悬、能源短缺凸显……“当前的经济形势比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还要复杂”,这是自治区领导对全区形势作出的基本判断。然而,当“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年中刚刚过去,作为广西工业“领头羊”的柳州,取得了工业总产值1511.37亿元,增长22.2%以上的优异成绩。
7月1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政协主席马铁山率领全区年中工作会议的第一组代表到我市考察调研后,亲身感受老工业城市发展始终焕发着的生机与活力,给予了高度赞许。
在自治区年中工作表彰会上,我市荣获了四项大奖,其中“2010年度广西工业产业发展奖”二等奖的荣誉得来实属不易,因为这是在工业经济总量基数较大的情况下获得的。
稳速度保持领先
几十年来,以“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柳州精神,挺起了广西工业发展脊梁的我市,工业发展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又一个最好发展时期。尽管近几年高速发展,但在当前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形势下,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巩固提升了全区工业第一的地位。
今年以来,我市主要工业产品实现新的突破,三大支柱产业依然是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汽车产业:在全国汽车产量连续下滑、上半年增幅仅为2.48%的形势下,上 汽通用五菱月均产销超过10万辆,微车市场占有率达到42.8%,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继续巩固国内微车“龙头”位置;东风柳汽“风行景逸”增幅达到505.9%,成为国内增长最快的细分车型之一,而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增幅达到156.8%,东风柳汽的景逸和菱智销量占MPV市场的20%,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冶金产业:钢材产量突破500万吨,达到543万吨,增长22.1%,增速比全国行业平均增速快9.3个百分点,柳钢今年以来单月产量两破百万吨。机械产业:柳工装载机、挖掘机产量分别达到2.4万台和0.49万台,增速达27.5%和77.9%,比行业增速分别快8.5和42.9个百分点。
增投资后劲充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更新改造投资,为工业发展增强了充足的后劲。
今年我市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37项,该批项目总投资719.6亿元。根据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启动和实施了“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成立市领导牵头的项目推进指挥部,建立从市领导、市职能部门领导一直到责任科室的项目推进机制。
今年上半年,我市一大批工业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完成工业投资167.3亿元,增长35.3%,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 资154.5亿元,增长45.1%。城市东扩攻坚战全面推进,“头号工程”广西柳州汽车城正式启动,拉开建设超大城市序幕,已筹集资金30多亿元用于汽车城建设,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正加快实施,整个汽车城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转方式步伐加快
随着“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深入推进,“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启动实施,“柳州智造”顺利展开,我市抓住了推动工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科学发展的制高点上赢得了先机,提升了我市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今年4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我市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这是柳州在2009年9月被列为广西首个“两化融合”试验区之后的再次跃升,对于我市进一步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对于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产品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到目前,我市已组织上报自治区“两化融合”项目46项,同时重点扶持20个以上“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和培育10个“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创新实施市、自治区和国家三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发展计划,今年新认定10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将培育省级技术中心3至5家。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柳州智造”,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上一篇: 柳梧高速有望开建 || 下一篇: 发挥“财”能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