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话题

  • 2011-01-26   记者 董明

内容导航:

——筑起安居防线树起民心丰碑

去年5月,自治区村寨防火改造工作推进现场会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乡召开。

20071210日,市村寨防火综合整治启动仪式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举行。

专业的和村寨的消防队伍练兵备战。

改造后的新侗寨。

   【高层关注】“柳州‘三大民心’工程得到了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24日,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在参加柳南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话题背景】“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全面完成,967个村屯面貌明显改善,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分别比工程实施前下降了55%80%。”“两会”期间,对市长郑俊康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成就,我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深感自豪和欣慰。

   【新闻纵深】“十一五”期间,我市民生持续改善,在苗山侗乡开展的防火改造工程就是最生动事例。

   3年投入7亿多元。我市村寨防火改造工程,不仅为50多万苗侗同胞筑起坚固防火线,更在370万柳州人心中树起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倾情民生的丰碑。“两会”期间,村寨防火改造工程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村寨防火彰显关注民生之心

   【全景图】逶迤青翠山,清澈江流水,连绵吊脚楼,笙歌踩堂舞,在人们眼里,这就是风情神奇、魅力无限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象征。

   但苗族、侗族同时还有一个令人惊心的外号——“睡在柴火上的民族”。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融水和三江的村民群众习惯于居住连片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房屋。如融水县20个乡镇中就有17个乡镇165个行政村35万人居住在木质结构房子里。

   【互动声音】“由于木质结构房屋密集且耐火等级低,造成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当地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严重阻碍之一。”市人大代表、融水县委书记梁日春介绍。

   【场景】苗村侗寨的吊脚楼鳞次栉比,户户相连,布局密集,而且很多村屯依山而建,沿坡群居。因此,侗、苗族同胞的吊脚楼、鼓楼等在展示风情的同时,也给火魔留下了可乘之机。一旦发生火灾,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很快就会“火烧连营”,席卷整个村寨。

   【互动声音】“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把火烧回解放前。”“烧了一个寨,毁了一片林,苦了几代人。”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副局长潘济华说,村寨防火改造前频频发生的火灾,无情地摧毁了侗苗同胞的家园。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保证民生、改善民生!【全景图】2007年,自治区正式启动桂西北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火灾整治工作,计划从20082010年,对桂北、桂西415个县区、1157个村寨进行以“电改、灶改、水改、寨改”等“四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村寨防火改造,计划投资8.22亿元。

   柳州是改造工程的重中之重。根据自治区下达的计划,我市三年改造投资计划资金总额为7.2亿元,其中三江县4亿多元,融水县3亿多元。三江县村寨防火改造任务为510个村屯,69161户,涉及人口298037人,占全县总人口80.54%。融水县列入村寨防火改造工程的村屯为457个屯,5102423.7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48.7%

   【互动声音】“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村寨防火改造工程的实施,宣示着少数民族地区和人民长期饱受火灾侵袭,经济社会发展备受火灾困扰的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彰显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关心,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改革开放成果的决心。

   话题二:各级给力“民心工程”解千年难题

   【全景图】三年,弹指一挥间。

   20071210日,我市村寨防火综合整治启动仪式在融水县举行,这拉开了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的大幕。

   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与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少数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段农业户口学生“免费午餐”,被人们称为我市“三大民心工程”。尤其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将近七分之一柳州市人口安居乐业的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我市各级各部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全力以赴。

   【互动声音】对吊脚楼进行“四改”,就是要帮助少数民族同胞摆脱火魔!长期处在基层的市人大代表、三江县斗江镇副镇长莫英表示,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齐心协力把村寨防火改造工这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让苗侗同胞告别了梦魇。

   2008年初,我市将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作列入2008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并成立了市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大会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融水、三江两县也相应成立了村寨防火改造指挥部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了领导负责、分级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管理机制。

   2009年,我市将村寨防火工程列入“六大改善民生工程”和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2010年我市又将村寨防火改造工作列入了为民办20件实事之一。

   【场景】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实施以来,我市不断攻坚克难,尤其在2010年,轰轰烈烈开展“百日行动”,大大推进了“四改”进度,尤其推进了难点“寨改”的进度。随后开展“百日村寨无重大火灾”活动,从市直机关抽调188名科级干部派往三江、融水两县乡镇、村屯开展宣传督查工作;同时紧紧围绕“宣传、关爱、检查”的活动主题,向村民广泛宣传防火知识以及发生火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逐步改变易于引发火灾的生活习惯。

   话题三:创新思路只为改善民生

   【新闻背景】“差一点资金要帮助解决,不能因此半途而废,融水要作为一个根治村寨火灾典型来抓。”去年42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在区党委办公厅第166期信息专报上作出重要批示。当期信息专报,刊登有融水苗族自治县关于村寨防火改造工程的进度与建议。

   同一天,市领导陈刚、郑俊康也分别作出批示,要求有关单位继续抓好村寨防火改造工作,把好事办好,回报区党委的关怀,让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早日过上安稳、安全的日子。

   【互动声音】市人大代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何彬介绍,由于我市村寨防火改造工作突出,去年525日,广西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作推进现场会在融水县洞头乡召开。这是我市以及两县创新思路取得实效的见证。

   ●创新思路整合资金:为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市将各项资金如人饮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灾后重建、茅草房改造等项目资金与村寨防火改造项目资金进行整合,按“统一标准,统一设计,部门招标实施,统一监理,共同验收,分开报账”的原则进行统一实施,利于节约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各项目统一完成。

   ●开拓思路为民保险:2009116日,三江县独峒乡林略屯不幸发生寨火,196座民房被毁,1121人受灾。就在村民不知所措的时候,火灾的第二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就向灾民发放了150万元火灾预赔款。“这真是雪中送炭呀!”村民纷纷表示。

   原来,配合村寨防火改造工程,从2009年起,我市在北部三县实施少数民族村寨房屋火灾统保工程,连续三年每年拿出400万元对12万座木质结构房提供保险。这使得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更为完善了,苗侗同胞更少了一份后顾之忧。

   【互动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融水县长董凌和市人大代表、三江县长杨恩维也介绍,防火改造中,两县开拓创新———融水:在水改和寨改的实施过程中,采取“边设计评审、边发包实施,多并联、重决算”的灵活办法,尽量简化和缩短审批程序。把村寨防火工作列为农村五项重点工作,组织400多人的农村重点工作队员,集中进行宣传、指导和督查。

   三江:创新工作载体,开展“百日无重大村寨火灾事故”村寨防火改造集中推进百日行动”“村寨防火改造巩固提升百日行动”“村寨消防安全强化管理百日行动”。提出了防火通道建砖房式、“蜂窝式”两种“寨改”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宅基地落实难的问题。

   话题四:建章立制确保长治久安

   【互动声音】“现在我们三江都有严密的防范措施和有效的应对手段。”市政协委员、三江县政协主席韦刚高兴地说。

   【场景】“哎……缸诺门!”每天下午6点钟,在三江县林溪乡冠洞村冠小屯响就会响起一阵阵悠远的声音,回响在村中的每个吊脚楼中。

   这是该屯的喊寨员在提醒村民注意用火安全,注意保证水缸水池有水。

   2009年起,三江县每年拿出200万元经费,给予全县53550户以上的村屯每名喊寨员每月300元补助。

   这是三江村寨防火长效管理的措施之一。

   “重于防,备于救。”我市重点抓好村寨防火长效管理网络体系,在两县都成立了村寨防火工作管理局,保证防火改造工程能发挥作用,长治久安。

   【全景图】融水进一步完善领导负责、分级管理、乡镇、村划片包干的管理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不留死角。

   并将村寨防火工作纳入乡(镇)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加强义务消防组织建设,落实了783名巡寨、喊寨人员,在19个乡镇组建义务消防队,并进行防火演练和做好消防器材维修保养,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扑救能力。指导村屯建立了《村寨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村寨防火公约》等20多项制度。

   三江提升管理水平,巩固改造成果。

   推行县、乡、村、屯四级台账电子化管理平台,结合“110”“119”指挥中心以及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寨火发生时及时反馈信息到相关人员手中,以便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此外,还积极探索民族民居保护村寨在“四改”建设中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对民族保护村寨从保护民族建筑艺术特色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开设防火通道,尽可能在不破坏村寨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话题五:强基固本在人民心中树起丰碑

   【场景】去年12月上旬,自治区工作组到融水和三江检查验收村寨防火改造工程,苗侗同胞捧上油茶热情欢迎。“我们有了双重保险,一是防火改造,二是火灾统保。”少数民族同胞感叹,不仅改造不用出钱,小孩吃午饭也不用钱,这样的社会真的是好。

   去年10191315分许,融水县拱洞乡拱洞村下寨屯发生火灾,大火烧毁民房25栋,为了救火破拆民房6栋,无人员在火灾中伤亡。市人大代表、融水县拱洞乡副乡长杨仁华介绍,“如果没有进行防火改造,在这么大风的情况下,不可能用40分钟就把大火扑灭,

   200户人家的下寨屯损失难以估计。”在扑灭下寨屯大火中,村寨防火改造发挥了重要效果重用:一是这里开辟了防火通道,二是防火设施及水源充足。

   “大火把什么烧了,但现我们吃、住、穿等都有政府救济,我们不怕过不了冬了。”当天就得到救灾的40多岁的村民吴明伟感叹地说。

   【互动声音】市政协委员、融水县民族局局长凤绍师说,各级政府把村寨防火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民生的大事来抓,让“睡在柴火上”的苗侗同胞深深感动和支持。因此苗侗同胞的感人事迹涌现———在三江,当林溪乡林溪村亮寨屯一家搬迁户因一时找不到地基而犯难,村委主任杨玉开让出了自己平整好的宅基地,让他先修建房子。由此,村民们积极主动干了起来,51家在防火通道上的搬迁户都签了字。在融水,寨改推进过程中,安太乡林洞村干部何科荣带头将祖屋迁出了防火线以外,不久,村里就开辟了防火通道……

   【互动声音】市人大代表、融水县安太乡江竹村白竹屯苗族同胞潘庆彬表示,“党和政府真心的付出,让村民感动。”走进苗山侗乡,也常听到村民说,“政府贴钱帮我们改造房子,为我们买保险,所有这些我们都记在心里!”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