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7年被初步规划为“西南的交通枢纽和新兴的工业城市”,半个世纪以来,工业柳州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厚重的“枢纽”烙印。今年市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有“嗅觉”敏锐的市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10年工作任务里,重新捕捉到了“枢纽”的字眼——“提升城市交通枢纽地位”:大力拓展对外交通,力争柳肇铁路尽快开工建设,积极推进黔桂铁路复线建设和柳南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展柳韶铁路和火车南站改扩建、东站搬迁的前期工作;加快鹿寨至阳朔、三江至桂林等高速公路建设,力争柳州至梧州高速公路开工;推进红花枢纽二线船闸、柳州至石龙三江口二级航道等工程;启动柳州机场扩建。
柳州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打破孤立闭塞,从交通发展能力联系着贸易推进能力,生产分工合作能力,“请进来”与“走出去”的能力,因此“枢纽”二字对柳州的发展重逾千金。作为腹地城市的柳州,要发展经济就要发展对外交通。都说柳州是“火车拉来的工业城市”,在柳肇铁路不能如期进行时,“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又让柳州多了一个期望。同时,柳州在发展对外交通时也特别注重练“内功”,打通了城市东南西北四个出入口,而且建设环城公路,规划打造“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经济带”,还努力推进高速公路、机场建设,这是在努力发展立体化交通,这也是打造未来交通枢纽城市所必需的。
2009年12月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若干意见》有13处提到了柳州,这13处中又有5处提到了发展柳州交通的具体措施。这5处分别是:“规划建设南宁国际区域性和柳州、梧州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建设……柳州-肇庆铁路”“推进……三江-柳州-贵港-北海等高速公路建设”“大力发展西江水运,重点支持西江航运干线、柳江黔江、红水河、右江等航道建设”“积极开展大藤峡、柳江洋溪和落久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该《若干意见》成为柳州巩固和提升交通枢纽地位强大的政策支持,柳州交通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的数字显示,2010年柳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责任总体目标为57.0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35.50亿元,路网项目2.17亿元,农村公路4.47亿元,水运项目1.88亿元,社会交通投资项目13亿元。时值“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波澜壮阔的“十二五”时期即将展开,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交通运输部门紧抓区党委、政府打造西江经济带的良机,加快改善城市对外交通条件,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的全局眼光统筹事业发展规划,将铁、路、海、空联动,实现无缝接驳,将竭尽全力又好又快地把柳州打造成为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上一篇: 今年全区党员科技教育惠农大行动拉开序幕 || 下一篇: 陈刚带队到柳化集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