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文庙建设带来的综合效应”系列报道之一

  • 2010-10-25   柳州日报   记者 叶子

内容导航:

—— 柳州精神的集合激扬

   百万民众逛文庙,熙熙攘攘“十天乐”。

   柳州文庙作为我市“十大文化建设工程”之一,力度之大,效能之优,速度之快,捐款之众,可说是举城上下的深入人心。

   百姓欢迎,四方客涌,印证了我市重建文庙海纳百川,和谐为本的惠民善举深得人心。

   高瞻远瞩的决策,高屋建瓴的建构,高端智力的谋划,使得柳州文庙名播八方,“文”名天下。市委书记陈刚说得好:“大成殿金顶的金光四溢福柳佑民愿景,文昌塔尖的金笔劲书天幕的进取气概,正是柳州精神奋发有为的实质体现。”

   文化创造凝聚力

   在国内众多文庙普遍门可罗雀的窘态中,柳州文庙   却是一派人潮涌动,鼎盛昌隆的人文景象。几公里的长龙,摩肩接踵,扶老携幼。

   既有102岁的老人,也有咿呀学语的孩童,却秩序井然,处处和谐,这正是孔子提倡“温良恭俭让”的真实写照。并不宽敞的水南路,人让车、车让人,“的哥”张庐说道:“文庙是文明圣地的象征,我们为文明而来,当然要给文明让道。”“孔子从不语‘怪力乱神’,市委、市政府也绝不推崇迷信。文庙建设的定位是文化工程,是在建设惠民为本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的作用是在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是在创造‘里仁为美’的和谐生态,是在推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在传承龙城的文脉,开拓柳州的现代文明。先进文化的建设最能聚集人心。”市委书记陈刚掷地有声:“什么是柳州精神?对先进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就是柳州精神的文化写照。”柳州文庙的盛况让山东省曲阜孔子学院副院长、孔子第75代嫡孙孔祥林感慨而言:“一个城市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向往达到如此境界,全国少有。柳州政府与民间共同举资重建文庙,从文化的价值层面‘赚’足了。城市的凝聚力,城市的向心力,城市的影响力以及城市的和谐,都从中得到真实的反映和回报。”柳州文庙2009109日奠基,20103月正式开工建设,2010928日交付使用,进行万民朝祭的祀孔大典,是今年全国祭孔大典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常务副校长郑燕康为之称叹:“柳州文庙工程让我们看到了神奇的柳州速度,看到了追求精品的文化责任,看到了柳州人民的文化求索。这种城市精神让我们感受到,柳州文庙是柳州人在共建一座承续千年、传递万世的文化大厦。”

   文化带来亲和力

   市委书记陈刚坦言,几年来一直想总结柳州精神,总感觉词难达意。因为柳州精神是立体的,多元的。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想,老百姓也在想,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现在通过文庙工程感觉到了,柳州精神不是写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是全市人民以超常的“闯劲”,超人的“创劲”,说到做到、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文庙建设、文庙效应,就是柳州精神的一次多层面集合。

   陈刚还说,柳州文庙得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下首肯,是这个城市公民的一种文化自觉。说明市委、市政府和老百姓想到一块了,而且还做得这么好。不但柳州人民喜欢,外地朋友包括外国朋友也都喜欢。一个文化项目做到这个份上,就是世界眼光的柳州气派,是柳州精神一次文化实践的提炼。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张虹指出:文庙是儒学的传承基地。柳州儒学传承可追溯到柳宗元刺柳知政时期。柳州老百姓对这段文化启蒙时期一直铭记于心。

   柳州文庙已是柳州人民心目中共有的文化家园。顺民心,得民意,振奋人,鼓舞人的柳州文庙工程,给柳州“文化发展繁荣提升年”又追加了一个精彩的惊叹号,推动了柳州“和谐文化”建设的文明进程。

   文化产生感染力

   市建投公司项目经理李庆于认为,柳州精神有一种文明和谐的张力贯穿其中。

   文庙项目带来的精神层面影响,是他们施工单位没想到的。

   他回忆说,大多数建筑项目的施工单位与周边居民多是矛盾重重,但市民对文庙建设支持力度之大,出乎意料。他记得,正值汛期抢工期那段时间,大成殿1000多根桩基急需加班加点。受到施工影响的老百姓来提意见了,当知道在建文庙时,大家态度立转,表示支持。

   记者也清晰记得2009109日文庙奠基典礼结束后,仍不断有普通市民远道走进奠基现场,就为给项目培上一铲土,说是要为这样的积德工程略表寸心。

   记者有一天在文庙前看到有年轻人使劲拉扯大成门的铜环,一位叫朱茂春的老者立即上前阻止。他说,文庙是倡导文明的地方,他要在此做一个文明志愿者。

   看来,柳州精神的真正内核就蕴含在老百姓的心里。当一个让市民由衷喜爱,倍感幸福和自豪的项目诞生时,那精神的光芒,就会像大成殿的金顶一样鎏金耀彩的了。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