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经济结构助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促内生增长
近年来我市注重“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使企业发展走上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为“工业柳州”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今这些新兴产业“钱景”已经初步显现。
作为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城市,我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环节,有效整合现有4个国家级技术中心、6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博士后工作站,以及柳工、欧维姆、两面针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的研发资源和技术力量,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动更多的“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转变,从而使最有基础、最有潜力、最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率先突破,与60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的企业一起,共同促进我市新兴产业发展。
汽车是我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我市抓住成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的机遇,于今年上半年制定了《柳州市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措施及建议》,推动我市汽车整车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加快汽车高技术零部件和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开发和产业化能力。上汽通用五菱加快研发电动汽车,力争尽快实现量产,在“十二五”期或稍长一点时间达30万辆能力,产值可达300亿元;五菱有限公司已开发了电动货车,“十二五”期可望产能达30万辆;东风柳汽也在研发电动汽车方面进行了部署。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今后我市最大的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材料产业,打造先导产业。目前,我市新材料高技术产业企业主要有柳州华锡集团有限公司等40多家企业,依托柳州铟、锑、锡为主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和工程预应力锚具产业在全国排名第一的基础,加快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到“十二五”期,华锡集团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广西铟钛科技有限公司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柳州明惠生物燃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柴油填补了广西在生物质再生能源领域的空白,目前在柳州高新区已建成10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2400吨规模的储油罐。环保产业方面,我市已有锐立瑞环保公司、鼎胜环保设备公司等企业,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固体废物处理、废气处理与利用等实现突破。柳州相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专业推广环保节能的LED(即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光电照明产品的节能产业形成优势,到2015年可形成年产5万盏(套)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品销售额1.2亿元。到2012年,新能源环保产业力争实现产值200亿元。
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中,我市深入推动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相结合,发展机电仪一体化和电子信息产业。隶属于国家航天公司的柳州长虹机床厂(柳州数控机床研究所),目前努力争取投资13亿元,实现产值20亿元,将柳州打造成为广西的数控机床产业基地。拥有柔性印刷电子机械生产能力、柔性印刷生产能力和关键性油墨自主知识产权的柳州精柔印刷公司,预计“十二五”期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至60亿元。在电子及软件业方面,目前也有了华航电器公司、达迪通信设备公司、华威电控技术公司等一批中小企业。
依托广西金嗓子、花红药业、亿康药业、紫康药业等13家企业为龙头,利用广西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我市大力发展生物和现代医药产业,目前势头良好,有望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上一篇: “文庙建设带来的综合效应”系列报道之一 || 下一篇: 我市建成广西最大最先进的花卉温控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