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大型系列报道之一:我市综合实力点击

  • 2010-10-18   柳州日报   记者 罗秋振

内容导航:

——“建设美好柳州”的出色答卷

我们这一代,连接着今天和未来。日报通讯员刘新伴摄

   编者按:

   即将与我们道别的“十一五”时期,是柳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提升和跨越的关键时期。弹指之间,五年即将过去,回眸这段极不平凡的征程,我们曾经历了太多的艰难与险阻,面对了太多的危机与挑战,但我们立足本地实际,抓住发展机遇,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就是柳州!这就是柳州人!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日子里,遵照有关领导同志的指示,本报从今天起特别开设“20062010新发展新跨越”栏目,通过十一篇大型系列报道,回顾我市“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十二五”发展的美好蓝图。敬请读者关注。

   “建设美好柳州!”这一震撼人心的话语,在今年初召开的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上第一次由市委书记陈刚正式宣布,并以非同凡响的速度传遍全市。从建设“工业柳州”“新柳州”到“美好柳州”的提升,表达了全市人民对柳州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

   还有75天,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1个五年规划即将完成,迈进充满新期待的“十二五”之际,盘点过去五年我们走过的历程,曾经的惊心动魄留给人们太多深刻的印记,但“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奋勇前行”,在跌宕起伏的险象中坚定前进信心而峰回路转,不服输的柳州人终于写下了绚丽篇章。

   这是个难忘的五年,柳州在风雨中走过,在风暴中挺立!这是个充满艰辛的五年,柳州在困难中奋起,向新的高度发起冲刺!这是个大考的五年,柳州人用不屈不挠的精神,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奇迹:实力站上新的高度

   从柳州铁路局当年搬离柳州,到北部湾经济区风生水起。柳州在广西的地位是否会动摇,一直成为有识之士忧虑的话题。

   “到2020年把柳州城区人口发展到300万人,向苏州学习,争做‘广西的苏州’。”今年8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柳州考察调研时对我市寄予了新的期望。

   把柳东新区建设成为广西汽车城,1118日要正式挂牌奠基。

   这是自治区领导对柳州的殷切期待,更是自治区领导对柳州的实力与地位的充分肯定。

   从人们的疑虑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五年间,柳州用实力告诉人们,我们完成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这是一份优秀的成绩单——生产总值(GDP),是当前衡量经济实力的综合指标。继2005年全市GDP突破500亿元后,2006年突破600亿元,达622.34亿元;2007年突破700亿元,达755.12亿元;2008年突破900亿元,达909.85亿元,2009年更是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31.58亿元。四年来,全市GDP增速分别为15.23%15.55%14.05%16.3%,四年年均增速15.28%,分别比“九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高7.072.32个百分点,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数4.2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2009年全市人均GDP27899元人民币,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21%,按年汇率折算,超过4000美元。

   而今年19月,柳州的GDP实现88686亿元,增速达167%,保持了持续向好势头,在全区排名第二位。

   奋进:发展有了强大后劲

   五年,作为一个轮回,柳州在前进中缔造了辉煌,燃烧了激情。

   从“再造一个工业柳州”,到“二次创业”“经济升级,城市转型”“三个同步”,柳州以大智慧审时度势,用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扎实向上,奋发有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良好发展态势,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广西率先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为未来发展积累了强大的动力。

   这是一种强劲的发展后劲——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保证,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五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69亿元,2007302.04亿元,2008430.30亿元,2009681.86亿元,今年19642.7亿元。20062009年累计完成投资1614.88亿元,比“十五”时期累计投资多1065.8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4倍。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6.8%50.5%42.5%58.5%51.1%,前四年年均增长41.15%,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高10.34个百分点。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数29.15个百分点。

   温暖: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民生,发展的成果当由人民共享,这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工业立柳,强市富民”,到“工业强市,富民兴柳”,柳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市委、市政府最深情的牵挂,从每年固定完成20件实事,到大力实施“三大民心工程”“十大民生改善工程”,大力实施柳州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五年来,柳州答卷更显温馨、暖心。

   这是一张暖心的“民生清单”——2006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达11002元,200712866元,200814474元,200916017元,今年1913260元。2006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78%,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高3.05个百分点。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数5.78个百分点。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14元;2007突破3000元,达3497元;20083956元;2009年突破4000元,达到4356元;今年19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33元。2006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33%,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高5.48个百分点,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数7.33个百分点。

   突破:形成未来新的跨越

   回望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市经受了一系列重大考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在柳州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义,向“十二五”发起了新的跨越。

   在新的起点上,面向“十二五”,我市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大“二次创业”的力度,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中国广西汽车城,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超大城市,建设宜居柳州、美好柳州、温暖柳州。

   “十一五”,柳州书写了精彩,凝聚了力量,抢占了未来的制高点。“十二五”,我们将继续复兴的征程,永不停步,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