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风雨来助阵云雾腾蛟龙

  • 2010-06-17   柳州日报   记者 姜立

内容导航:

——品味端午节里柳江上的多味龙舟赛

齐心合力争第一。

江边热情的观众。

   品香粽,看龙舟,龙城百姓得以在传统节日里享受到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快乐。昨日上午,我市举办的端午节龙舟赛,吸引了数万名市民冒雨前来观看。各参赛队水平不同,但作为观赛的市民来说,无论哪支队获胜,他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就像粽子有多种味道,吃在嘴里味道不同,但在心里都是香甜的。

   赛场 “蛟龙”激战“黑马”胜出

   虽然没有蓝天白云,但纷纷细雨却给昨天的龙舟赛增添了几分紧张刺激。

   上午9时,天空仍然降着雨,但各参赛队早已在柳江上训练多时。930分,500米顺水竞速小组赛正式开始,5条龙舟从柳江大桥上游出发,擂鼓震响、挥桨击浪,舵手稳把航向,龙舟像箭一般冲出。可好景不长,5条龙舟出发不到100米,融安隘口队和柳江德合队两条龙舟就翻船了。第一次派队参赛的柳北区队获得该小组第一并参加决赛。在第二小组比赛中,三江梅林二队几乎在同一个地点重蹈覆辙,落江下水。第三小组比赛中,老牌劲旅融水贝江队毫无悬念以第一名成绩出线。

   决赛比小组赛更有看头。决赛一组为6条龙舟,且实力相当。

   500米决赛时,距终点还有100米时,参赛的6条龙舟差距都很小,谁都有夺冠的可能,争夺异常激烈。最后,融水贝江队如愿拿下第一名,出人意料的是,第一次参赛的城中龙队、柳北区队分别夺得了第二名和第三名。

   800米决赛算得上是最有看头的一场。因为比赛时已经过了中午12时,各队队员体力透支严重,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冠军。由于江面上有薄雾,龙舟出发时,观众只能听见擂鼓声,不能见到龙舟身影。

   直到龙舟接近柳江大桥,才看见6条龙舟像6条蛟龙一样破雾而出。

   在队伍中,融水贝江队与三江梅林一队并肩而行冲在最前面。两岸观众大呼加油,其声音几乎赶得上南非世界杯“乌乌塞拉”的分贝。30米、20米、10米、5米,冲线,融水贝江队与三江梅林一队几乎同时冲线,谁是冠军呢?几分钟后结果公布,三江梅林一队这匹“黑马”以不到1米的微弱优势,战胜融水贝江队夺得冠军。

   事后,记者采访了融水贝江队与三江梅林一队。融水贝江队队员说,800米竞速中之所以没得夺冠,是因为船身在经过柳江大桥下游时,舵手没有掌握好方向,让龙舟左右摇摆了几次,加上融水贝江队一直是站姿划桨,摇摆船身让划桨动作失去了统一节奏,而这也给有备而来的三江梅林一队超前的机会。而三江梅林一队的队员在获得800米冠军后调侃说:“以前我们没夺冠,是因为没来参赛。这次参赛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冠。”

   观众 风雨无阻各有高招

   赛龙舟不惧浪急,看龙舟的也不怕雨大,有雨比赛才够味。“好多年比赛都没见过这么猛的‘龙舟水’了,下大雨赛龙船才更过瘾!”43岁的程先生在柳北一家钢材销售公司工作,虽然衣裳被雨淋得有点湿,但他不怕,因为“龙舟水”寓意风调雨顺,多沾“龙舟水”更喜气。

   为了观赛,市民们各出奇招。“儿子!看见了吗,有多少条龙舟?”住在康城小区的蒋先生一边将6岁的儿子扛在肩头,一边不停地“盘问”江上状况。相比之下,80岁的覃大爷更有先见之明,他带了一张可折叠的小板凳,目的有二:人太多的时候可以站在凳子上“高人一等”观看比赛,看累了还可以坐下休息!老人家年年都从古亭山跑来看龙舟赛,已有足够的观赛经验啦!当然,还有不少年轻市民准备了望远镜,为的就是更清晰地观看竞   赛者的力与美。

   炮声隆隆,又一场比赛开始,在文惠桥和红光大桥之间的柳江两岸兴致勃勃等待的男女老少开始屏住呼吸,只见江水滚滚,数条龙舟如蛟龙蹿出,所经之处,欢声雷动,孩子们一面呼喊,一面跟随着龙舟奔跑。不好,由于江水太急,一条龙舟翻进江里了,江边市民一个个俨然专业人士,纷纷“指点江山”:不要急,快点爬起来……第一次看龙舟赛的小王还在青鸟培训学校学习,她兴奋地说:看着龙舟乘风破浪、你追我赶,令人深受鼓舞,今后在学习工作中也要有这种争做第一的精神!专程从柳江县开车赶来看龙舟的黄先生说,端午看龙舟是传统习俗,今年的龙舟赛比往年更热闹、更有意思!端午三天小长假没有外出,就是要带一家老小来看一看龙舟赛,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文化 不同风俗韵味悠长

   都说看龙舟看的是热闹,其实龙舟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味道。这次龙舟赛上,记者为读者打探到柳州一些县区的龙舟文化。

   多次在国内和国际龙舟大赛中拿第一的融水贝江龙舟队,给他们带来好运的是他们亲手打造的龙舟。这条船他们用了5年,仍保护得光亮如新。参与造船的师傅告诉记者,他们到山上选三四十年树龄的杉木,然后晒木,锯板,船身都是一条木板一料过。在造船时,每个接缝,每颗钉子,每个坐板,都做得非常精细,不留半点纰漏。船成型后,还要抹油灰,涂光油,在龙头龙尾刷上彩色油漆,整个龙舟就“活”起来了。造一条龙舟需三四个人花上一两周的时间。

   柳江县白沙乡有德合龙舟队、儒栈龙舟队,队员都姓姚,是同一个乡的兄弟团队。该乡几十年来,都有赛龙舟的传统,每年都举办龙舟赛。这个月13   日才举行完龙舟赛,就赶来柳州参赛了。德合龙舟队的姚光贤告诉记者,他们的龙舟都是从融水买来的,材料木质为比较轻的杉木,整船约18米长、1.2米宽,1吨重。他们对龙舟很爱惜,专门搭建了一个房子来存放,每年都要给龙舟补缝、抹油灰、油光油。

   说起对龙舟的保护和崇拜,记者在采访柳江县里雍镇中厂村的龙舟队时有更深的感触。

   一些路人经过想摸一摸龙舟时,立即被守护龙舟的人制止。他们告诉记者,龙舟是有特别意义的,不能随便乱摸它。龙舟放到水中这个动作不能叫“下水”,要叫“起水”。龙舟“起水”后先要“游龙”,“游龙”时都要烧香和祭拜。村里人集资数千元,盖了一间房子来存放龙舟,每年比赛后,还要给龙舟上新油。这次,全村的人都来柳州观赛,有父老乡亲的支持,让运动员们备感振奋,最终争到了比较理想的名次。

   后记:

   市体育局局长曹滨说,此次比赛取得圆满成功,得益于我市在举办水上赛事方面越来越成熟的经验,以及广大企业、百姓对水上体育运动的爱好和支持。此次龙舟赛,不但有龙舟竞赛,还有水上摩托艇的表演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丰富了百姓的节日生活。

   对于越来越丰富的柳江水上体育运动,一些市民也有自己的看法。67岁的市民谢大妈说,年纪比较大的市民特别瘾看龙舟赛,但看龙舟得站在江边看,因为年龄和体力的缘故,老年人很容易就感觉累。

   柳州作为文明城市,政府能否考虑在江边设置一些专门座位给老人和小孩,让弱势群体更好地观看赛事的同时,也可以体现柳州尊老爱幼的风气。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