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昂首走向未来
柳东新区远眺。姜立摄
阳和工业园区鸟瞰。姜立摄
编者按:近日,《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我市有三项指标位列前十。其中,在“未来有竞争力”城市中我市位列三线城市第五名,在“商务经营基本要素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十,在“生活环境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八。
这是我市近年来在全国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序中持续挺进的好消息。许多读者对此表示关注:这些指数的排序和内涵意味着什么?从今日起,本报就此分三篇文章为您进行解读。
城市化是全球发展趋势。而城市竞争力备受人们关注。与2010上海世博会几乎同时,柳州的城市竞争力再次受到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的《蓝皮书》的关注,在24个未来最具有竞争力的城市中我们位居三线城市第五名。柳州人民是如何昂首走向未来,书写“成功、精彩、难忘”的呢?
自立,实力展现沉甸甸
作为一个解放初期从零起步、靠白手起家建设的城市,到选择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几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铸就了今日的辉煌,使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工业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1992年成为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城市,2004年起连续两个三年工业产值翻了一番,2009年超过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4,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区的1/5,奠定了“广西工业发展的脊梁”“广西工 业的领头羊”“广西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的地位。
举目柳州,优秀工业企业林立、响当当的工业品牌一大批:广西列入全国500强企业的2家工业企业中,柳钢是其中一个;广西28户大型工业企业中,柳州有10户,占全区的35.71%。柳钢、上汽通用五菱、柳工、东风柳汽等都是全国知名企业,两面针、金嗓子、凤山糖等都是全国知名品牌。
更重要的是,我市还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家和数十万产业技术工人。
在去年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基础上,我市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上年同期7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比全区、全国超出3.9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柳州城市竞争力再次得到体现。
自强,活力焕发又有为
我市是个传统工业城市,“扎实向上,奋发有为”的柳州人又给 传统工业赋予了新的生命,这就是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名城,从而使城市焕发出生机活力。市委书记陈刚解释说,“我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环节,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了工业竞争力的升级。”这些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转变。市发改委主任姜云飞介绍说,柳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均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在25%~30%。2009年,全市新产品产值率达27.7%,比上年提高6.61个百分点,有6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工、欧维姆、两面针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新增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已建立起4个国家级技术中心、6个自治区级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13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博士后工作站;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成为广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
自信,再创发展新局面
“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好时期。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城市全力东扩的战略,目的是要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的承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市长郑俊康在解读柳州城市竞争力时说,按国家相关标准,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每平方公里生活1万人,而目前市区固定人口是103万,主城区面积为130多平方公里,去掉水域面积剩余100多平方公里。因此,要加快速度开发柳东,让柳州具备200万固定人口的承载能力,形成广西的副中心城市。
全面打响城市东扩攻坚战,这是我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预定 的目标。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名洋认为,根据“创新调整、产业升级,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的战略部署,向东是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着力发展柳东新区,使之成为我市主要产业聚集地和核心工业园区,努力将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成国家级园区,阳和工业新区、鹿寨经济开发区为国家核准的自治区级园区。
通过策划和实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进入柳州,使柳州成为产业转移和集聚的中心,柳州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在广西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中将再创辉煌。
上一篇: 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今起实施 || 下一篇: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建设规划创业发展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