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持续行环保同步走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市委书记陈刚做客中央各大媒体专访节目时,都重点谈了柳州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的决策和经验。
他指出,其实柳州把工业发展跟生态保护处理得非常好,走出了一条柳州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市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了增产不增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工业快速发展与环境持续改善的完美融合。
数据显示,近几年,柳州生态环境建设直接投入超过100亿元,城市环境持续改善,2009年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全市工业总产值保持年均增长20%以上。
节能减排带来山清水秀
柳州山清水秀的美景,归功于多年来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巨大成效。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求,我市环保部门与41家重点能耗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实行定期考核;对柳化等6家列入国家千家重点节能的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企业节能规划编制工作,树立了一批节能减排先进典型。
根据产业结构和污染物排放特点,我市着重抓好造纸、制糖行业的化学需氧量减排和钢铁行业烧结机头烟气二氧化硫减排。加上这两年推广应用一些高新技术如太阳能、风能路灯、生物质发电、污染事故启动四级预警等高新项目,我市节能减排效益更为明显,生态提升与日加速。据环保部门监测,2007年、2008年、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2009年节能降耗成效尤为突出,提前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
节能减排最直观的效果是,穿城而过长达108公里的柳江河段,始终保持着“进城清出城也清”的状态。在2009年公布的《全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上,柳州城市环境舒适度排全国第九位、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排全国第十位。今年1月份,柳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功,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循环经济驱动持续发展
我市工业经济能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作用功不可没。在工业柳州现有产业结构中,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电力、水泥、造纸、制糖等资源加工企业比重大。
面对“三废”多的问题,这些企业率先在内部发展循环经济。柳钢全面推进节能、节水、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建立钢铁资源循环、能源循环、水资源循环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生产体系。2009年柳钢整个炼钢综合工序能耗降至每吨钢9.11公斤标煤,创造效益7300万元。柳化根据“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近年企业投资4.85亿元,先后上马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亿元以上。
此外,我市11家制糖企业共投入资金1.28亿元,完成生产装备、污染防治设施的技术改造和建设,形成13.04万吨/日的制糖废水生化处理能力,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除了做好大型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我市还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2009年川东磷化、鹿化等2家中小企业已成功列入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从近几年各方数据来看,2009年是我市循环经济开展最为有效的一年,我市20项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项目和10项二氧化硫减排项目等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全面完成;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1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4%,40家重点能耗企业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
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由点到面,由企业内循环、产业内循环逐步向区域循环、产业间循环发展。如果说,“十一五”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由起步到取得初步成效,那么,“十二五”将迎来循环经济的深入大发展。
上一篇: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依法治市 || 下一篇: 我市昨发布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各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