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我市面向企业公开选拔10名县处级和5名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这是我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建立选人用人新机制,搭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党政干部双向交流的平台的一项举措。它促使一大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进一步优化了党政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党政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服务企业的本领,目前企业已经成为我市培养选拔党政干部的重要源头。
经公开选拔任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的刘胜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一名企业领导到一名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跨度都很大,这就必须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用最短的时间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胜任新的工作岗位,扎实向上,奋发有为。”
谈起当初参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时,刘胜友的父母并不支持,认为在企业干得好好的,何必还要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呢?而刘胜友则认为,从国有或民营企业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打破了身份的限制,给那些有志于到党政机关工作的企业年轻干部多了一条成才的道路,多了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和工作部署,对事关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并向市委提出政策性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市委机关刊物《今日柳州》编辑部的日常管理等工作。刘胜友认为,在规模以上企业中摸爬滚打多年,最大的优势就是熟悉基层、了解群众、懂经济、会管理,这些经验对他在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才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乡镇中培养选拔领导干部,是“两个源头”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在选拔工作中,根据基层干部的特点,创新选拔程序,采用推荐、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更注重考能力、考平时、考实践。
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区面向乡镇党委书记公开选拔30名区直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我市有7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通过层层推荐、综合测试及考察后获任用,被录用的人数居全区各市前列。自治区农业厅对外经济合作处副处长欧毅霞就是其中一员。她对记者说,选拔直接面向基层,规模大、范围广、力度强,是近年来我区选拔干部中少有的,也标志着各级党委在探索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打开了从基层一线选拔使用干部之门,让工作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欧毅霞还说,在基层工作的6年时间给她现在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在基层工作中经常会处理突发性、多面性、复杂性的问题,通过这些磨炼,提高了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
“两个源头”建设是根据干部队伍的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源头抓起,在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方面进行的一次积极的探索,对促进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干部在基层环境中克服困难,经受了考验,磨炼了意志,这对年轻干部的成长和岗位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委注意从源头培养选拔干部,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公认,任人唯贤,培养复合型”的干部路线,会激发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走向基层、服务基层。
上一篇: 15条瓶颈道路可望年内扩建 || 下一篇: 40多项成果助推柳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