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带来乡村环境新变化
在夏季绿色的稻田里,一只只白鹭时而跳跃,时而翔舞……“现在柳州不少乡村都有成群白鹭出现,这种人鸟共和谐的景象,充分说明了我们抓生态农业建设的成果。因为白鹭是一种对环境很敏感的动物。”市农业局局长兰登告诉记者。
6月初,在鹿寨县中渡镇马安村的田野上,近百只白鹭在这里欢聚。当地村民不会有意去惊扰它们,更不会去伤害它们。经常下乡的县农业局干部覃建光说:“白鹭有灵性,如果受到伤害,会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它们的踪影。我们喜欢看到白鹭在这里聚会。”
不仅在边远的山区田野,乃至市中心的柳江萝卜洲上,如今也常见成群的白鹭给人们带来惊喜。特别是白鹭的出现不分晴天、雨天,已经打破了人们“白鸟飞来要落雨”的传统认识。
农业专家表示,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其实鸟类的增减与环境好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白鹭的坎坷命运到快乐生活,折射出了柳州农村环境的巨大变化。
白鹭回归主要还是近几年的事。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由于没有对猎枪进行有力的管制,田野里很难见到白鹭。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加强了枪支的管制,但又出现了新的“天敌”——那时水田使用的多是高毒农药甲胺磷、呋喃丹、杀虫脒等,有的农民片面追求杀死害虫,加大用药量,严重影响了小鱼、小虾、蝌蚪、水生昆虫等的生存,而这些生物正是白鹭的主要食物。这期间,白鹭数量虽有一些增加,但多在天上犹豫盘旋,很少落地。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倡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加强农药市场的监管,杜绝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进行封堵;其次是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害,推广应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如菊酯类农药、杀虫双、敌百虫等,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重点把握好时机手段,做到既杀虫又环保;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了野生动物。
“目前,我市的耕地基本实行了无公害种植,田里沟里的小鱼小虾又多了起来,而村民爱鸟护鸟的意识也增强了,这些都为白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兰登高兴地说,柳州传统农业已向生态农业转化,新农村与城市的生态、经济、社会建设更为和谐。今后农业部门将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在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环保,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 出租车燃油附加费暂不调整 || 下一篇: 我市将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