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内容导航:
在信息化社会里,人们把过节“简化”“快捷”起来:不再登门拜访,而是打个电话或发短信;少了放鞭炮,而是逛街购物;不少年轻人淡漠了传统节日,过起了洋节……
如今,端午节龙舟赛、包粽子等民俗还在流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正视日渐式微的传统民俗的传承问题。民俗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信仰,不管是端午节吃粽子,还是中秋节赏月,都承袭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习俗,表达着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好奇与敬畏,以及对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小粽子 演绎中国传统文化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5月27日下午,景行小学六年级二班的教师里传出端午节的民谣,让人们感觉到节日的气氛。
在端午节里粽子是少不了的。景行小学四年级9班的余宗海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说,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屈原投汨罗江后,渔夫为了让鱼龙虾蟹不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纷纷把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为了怀念屈原,民间就有了包粽子的习俗。物换星移,人们不再往江河里扔粽子、鸡蛋等食物了,而是流行为吃粽子。
28日中午,记者欲到青云市场买粽子,结果发现往日销售粽子的店铺都已卖断货,关门了。市民老王说,尽管我们平时也吃粽子,但在端午节当天吃粽子有其独特的意义。据史料记载,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小小的粽子,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市场上粽子的花样不少,有的是红枣、花生、咸肉、五花肉、板栗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上述各种味道的粽子在柳州都可以买到,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口味选择。记者昨天走访几位“老柳州”得知,端午节当天他们吃的是凉粽,没有馅,吃的时候蘸一些自己喜欢的调味料其味更佳,可以在吃粽子时感受粽叶的清香。
一串艾草 警示注意卫生防疫
自从5月25日起,留心的市民都会发现市场上开始有人买艾草、菖蒲了。在端午节当天,更是千门万户挂艾草。在现代的年轻人看来好像是“有点迷信”,其实不然。
市三中路小学五(1)班班主任韦春曲在组织同学开展“迎端午,扬传统”和“悠悠香粽话端午”系列活动时告诉学生,其实它是百姓寄托美好愿望的一种习俗而已,就像过春节贴春联、年画“迎春接福”一样。因为5月正值初夏季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选择在“五月初五,毒虫萌生、瘟疫盛行”的日子,挂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等。也有的人用苍术、艾叶、雄黄等药物熬水洗澡,以避疫驱邪,杀灭害虫,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卫生习俗。许多学生闻此茅塞顿开:“原来家里用黑乎乎的草药水给自己洗澡,去痱子是有根据的。”
柳州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专家蒙智扉说,各地百姓根据当地情况,掌握了不少用草药预防病害的土办法,其中艾草和菖蒲等草药用得比较普遍,目前柳州民间还保存这一习俗。据其研究,在古代并不是说挂艾草、菖蒲等就真的能驱除四季秽浊,一年都没有虫害,民间在五月初五这天挂艾草、菖蒲、洗药浴都是象征性的,其实是提醒人们要注意家庭器物、衣物、食物的卫生。蒙智扉推测“这是古人卫生防疫意识的体现”。
古人的一些防病防疫措施和方法虽然显得落后和原始,甚至还带有迷信色彩,但古人那种强烈的卫生防疫意识还是值得今人学习的。眼下,甲型H1N1疫情席卷全球,卫生防疫意识尤为重要。社会学专家呼吁将端午节作为“卫生防疫节”,大家从我做起勤洗手、勤开窗、勤晒衣被等做起,做好自己个人的卫生防疫工作。
划起龙舟 增强体魄振奋精神
5月28日的龙舟赛,12条“蛟龙”在红光大桥下游至文惠桥上游河段闹柳江,吸引数万市民前往观看,大有万人空巷的盛况。
居住在江边的居民都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但是在过去的2年,我市在端午节期间并没有龙舟赛,而是改在10月份举行,这多少让市民有点失望。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李凌解释说,往年龙舟赛事改期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往年端午节适逢雨季,柳江水涨时,水流湍急,不利于赛事。现在柳江水位相对比较平稳,所以又举行龙舟赛赛事,让市民们更加感觉到节日的气氛。
从柳江县赶来看龙舟赛的黄运忠先生说:“端午节如果没有龙舟赛,就缺少了其中主要的元素。”
确实,龙舟赛就是端午节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下廓村小村屯龙舟队领队苏勇军说:“对我们在江边生活的人来说,端午节没有龙舟赛就不像是过节。”苏勇军说不清楚龙舟赛在他们村有多少年的历史,但是他清楚地知道,当地人们祖祖辈辈都在端午节赛龙舟。既是领队又是该屯致富领头人的苏勇军说,10年的赛龙舟经历让他明白一个道理,赛龙舟可以增强体魄,讲究团结协作,激发人们力争上游。
据说,龙舟赛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屈原被流放,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选择“五毒日”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后,有渔夫划船在江上打捞他的真身,后来就演变为赛龙舟等习俗。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正视日渐式微的传统民俗传承问题。我市文史学家陈铁生说,柳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柳江碧水,龙舟赛也是很多市民关注的事情,我们可以在龙舟赛中注入新时代元素,比如以企业为单位参加龙舟赛,以宣传企业形象、产品质量等;学校、企事业单位也可以举行易操作的爱国诗篇朗诵、包粽子等活动,传承我们的民俗文化。
纪念屈原 爱国精神岗位闪光
其实五月初五这天是纪念“长太息以掩涕兮”的屈原,他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我们在龙舟赛的鼓声中、粽子散发出来的清香里,并没有忘记其中的主旋律——爱国!
5月25日,驻柳75103部队在野外驻训的官兵,在训练之余,与驻地群众开展“庆端午话和谐”联谊活动。官兵们通过朗读、演讲爱国诗词等形式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官兵们高兴地说:我们应该遵守党的纪律,练就好本领,保家卫国,用自己的行动来爱国。
5月26日晚,柳州中皓油脂工业有限公司组织10多名员工汇集在一起,一边品粽子,一边由每位员工讲述自己家乡过端午的风俗习惯。公司生产部经理罗成说:“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但我们要团结,要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多创造财富。”
5月27日,景行小学六年级二班的黄翔她向学生讲解了我国的端午节习俗后,还让学生上到讲台上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屈原的故事,学生们明白了端午节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外,还有“爱国”含义。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把爱国精神落实到学习中,把知识学好,将来才能报效祖国。
社会学家陈铁生说,端午节里的爱国乐章和清明节缅怀先烈不一样,在端午节里我们虽然去搞各种缅怀先烈活动,但是每一个市民遵纪守法就是爱国,学生奋发读书就是爱国,每个人做好本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爱国。在我市大力提倡“科学发展、城乡统筹、经济突围、项目突破、全民奋勇创业、共建和谐柳州”的总方针下,我们应该继承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意思和社会责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为构建和谐柳州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如今,端午节龙舟赛、包粽子等民俗还在流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正视日渐式微的传统民俗的传承问题。民俗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信仰,不管是端午节吃粽子,还是中秋节赏月,都承袭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习俗,表达着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好奇与敬畏,以及对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小粽子 演绎中国传统文化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5月27日下午,景行小学六年级二班的教师里传出端午节的民谣,让人们感觉到节日的气氛。
在端午节里粽子是少不了的。景行小学四年级9班的余宗海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说,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屈原投汨罗江后,渔夫为了让鱼龙虾蟹不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纷纷把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为了怀念屈原,民间就有了包粽子的习俗。物换星移,人们不再往江河里扔粽子、鸡蛋等食物了,而是流行为吃粽子。
28日中午,记者欲到青云市场买粽子,结果发现往日销售粽子的店铺都已卖断货,关门了。市民老王说,尽管我们平时也吃粽子,但在端午节当天吃粽子有其独特的意义。据史料记载,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小小的粽子,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市场上粽子的花样不少,有的是红枣、花生、咸肉、五花肉、板栗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上述各种味道的粽子在柳州都可以买到,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口味选择。记者昨天走访几位“老柳州”得知,端午节当天他们吃的是凉粽,没有馅,吃的时候蘸一些自己喜欢的调味料其味更佳,可以在吃粽子时感受粽叶的清香。
一串艾草 警示注意卫生防疫
自从5月25日起,留心的市民都会发现市场上开始有人买艾草、菖蒲了。在端午节当天,更是千门万户挂艾草。在现代的年轻人看来好像是“有点迷信”,其实不然。
市三中路小学五(1)班班主任韦春曲在组织同学开展“迎端午,扬传统”和“悠悠香粽话端午”系列活动时告诉学生,其实它是百姓寄托美好愿望的一种习俗而已,就像过春节贴春联、年画“迎春接福”一样。因为5月正值初夏季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选择在“五月初五,毒虫萌生、瘟疫盛行”的日子,挂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等。也有的人用苍术、艾叶、雄黄等药物熬水洗澡,以避疫驱邪,杀灭害虫,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卫生习俗。许多学生闻此茅塞顿开:“原来家里用黑乎乎的草药水给自己洗澡,去痱子是有根据的。”
柳州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专家蒙智扉说,各地百姓根据当地情况,掌握了不少用草药预防病害的土办法,其中艾草和菖蒲等草药用得比较普遍,目前柳州民间还保存这一习俗。据其研究,在古代并不是说挂艾草、菖蒲等就真的能驱除四季秽浊,一年都没有虫害,民间在五月初五这天挂艾草、菖蒲、洗药浴都是象征性的,其实是提醒人们要注意家庭器物、衣物、食物的卫生。蒙智扉推测“这是古人卫生防疫意识的体现”。
古人的一些防病防疫措施和方法虽然显得落后和原始,甚至还带有迷信色彩,但古人那种强烈的卫生防疫意识还是值得今人学习的。眼下,甲型H1N1疫情席卷全球,卫生防疫意识尤为重要。社会学专家呼吁将端午节作为“卫生防疫节”,大家从我做起勤洗手、勤开窗、勤晒衣被等做起,做好自己个人的卫生防疫工作。
划起龙舟 增强体魄振奋精神
5月28日的龙舟赛,12条“蛟龙”在红光大桥下游至文惠桥上游河段闹柳江,吸引数万市民前往观看,大有万人空巷的盛况。
居住在江边的居民都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但是在过去的2年,我市在端午节期间并没有龙舟赛,而是改在10月份举行,这多少让市民有点失望。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李凌解释说,往年龙舟赛事改期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往年端午节适逢雨季,柳江水涨时,水流湍急,不利于赛事。现在柳江水位相对比较平稳,所以又举行龙舟赛赛事,让市民们更加感觉到节日的气氛。
从柳江县赶来看龙舟赛的黄运忠先生说:“端午节如果没有龙舟赛,就缺少了其中主要的元素。”
确实,龙舟赛就是端午节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下廓村小村屯龙舟队领队苏勇军说:“对我们在江边生活的人来说,端午节没有龙舟赛就不像是过节。”苏勇军说不清楚龙舟赛在他们村有多少年的历史,但是他清楚地知道,当地人们祖祖辈辈都在端午节赛龙舟。既是领队又是该屯致富领头人的苏勇军说,10年的赛龙舟经历让他明白一个道理,赛龙舟可以增强体魄,讲究团结协作,激发人们力争上游。
据说,龙舟赛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屈原被流放,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选择“五毒日”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后,有渔夫划船在江上打捞他的真身,后来就演变为赛龙舟等习俗。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正视日渐式微的传统民俗传承问题。我市文史学家陈铁生说,柳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柳江碧水,龙舟赛也是很多市民关注的事情,我们可以在龙舟赛中注入新时代元素,比如以企业为单位参加龙舟赛,以宣传企业形象、产品质量等;学校、企事业单位也可以举行易操作的爱国诗篇朗诵、包粽子等活动,传承我们的民俗文化。
纪念屈原 爱国精神岗位闪光
其实五月初五这天是纪念“长太息以掩涕兮”的屈原,他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我们在龙舟赛的鼓声中、粽子散发出来的清香里,并没有忘记其中的主旋律——爱国!
5月25日,驻柳75103部队在野外驻训的官兵,在训练之余,与驻地群众开展“庆端午话和谐”联谊活动。官兵们通过朗读、演讲爱国诗词等形式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官兵们高兴地说:我们应该遵守党的纪律,练就好本领,保家卫国,用自己的行动来爱国。
5月26日晚,柳州中皓油脂工业有限公司组织10多名员工汇集在一起,一边品粽子,一边由每位员工讲述自己家乡过端午的风俗习惯。公司生产部经理罗成说:“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但我们要团结,要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多创造财富。”
5月27日,景行小学六年级二班的黄翔她向学生讲解了我国的端午节习俗后,还让学生上到讲台上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屈原的故事,学生们明白了端午节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外,还有“爱国”含义。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把爱国精神落实到学习中,把知识学好,将来才能报效祖国。
社会学家陈铁生说,端午节里的爱国乐章和清明节缅怀先烈不一样,在端午节里我们虽然去搞各种缅怀先烈活动,但是每一个市民遵纪守法就是爱国,学生奋发读书就是爱国,每个人做好本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爱国。在我市大力提倡“科学发展、城乡统筹、经济突围、项目突破、全民奋勇创业、共建和谐柳州”的总方针下,我们应该继承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意思和社会责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为构建和谐柳州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上一篇: 我市严守土地管理秩序加大对违法占地的查处力度 || 下一篇: 我市开展专项整治正进入调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