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以“头脑风暴”应对“金融风暴”——关于我市如何找准定位调整思路扩大内需的采访与思考

  • 2008-11-18   记者 谭彦斌

内容导航:

    源自大洋彼岸的金融风暴呼啸不止,世界经济突然失速,我国市场外部需求持续减弱,众多不利影响日益凸现,我市的经济也因此伤风打起“喷嚏”。
    从8月份起,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出现回落,比7月份回落21.4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增速为今年前9个月中最低,仅为20.4%,10月份同比下降1.2%,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同比下降4.16%,钢材产量同比下降4.8%,铲土运输机械产量同比下降40.2%。这些最新数据都充分表明,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整体下滑。             
    当前的经济需要“活血化淤”“调养气息”。近段时期,市长郑俊康、副市长徐锋频频深入各大企业调研,寻求应对危机“良方”,11日,刚刚从外地参加学习归来的市委书记陈刚主持召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座谈会,以“头脑风暴”形式提出应对“金融风暴”的有效论点。而5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亦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十项措施,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有望通过刺激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不仅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振了信心,也让低迷中的市场深吸到回暖的春风。       
    消费拉动和投资驱动是扩大内需双料主力。着力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应对复杂多变形势的重拳,也是保持我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大举之作。
                

【视点一】居民消费市场是最大兴奋点

        
    “不管经济走势和市场怎么变幻,消费总是最终需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源于消费,防止经济持续走低及有效抵御金融风暴关键之举就是刺激消费,而居民消费市场正是刺激消费的最大兴奋点。”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名洋说。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加剧,今年后两个月及明年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事实,我市对外出口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上升势头受阻放慢。没有强大工业经济上升的驱动,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将受到阻滞,但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转向调整和扩大内需引导下,有利于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因素很多:一是从国家宏观经济走向看,更加注重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把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消费品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二是我市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将进一步带动我市消费品市场的活跃;三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的政策,农村的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          
    目前,在居民消费中,医疗、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旅游、餐饮、家政、物业管理等服务型消费所占比重偏低,提高居民在这些方面的消费将为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持续的后劲力。“预计2009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90亿至400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市商务局一位负责人说,我市前期出台的《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实施意见》,更为繁荣居民消费市场定下了活跃的基调。               
    谢名洋分析道,“现在,居民消费结构已经升级到一个新的需求层,人们的消费不再是单纯的吃穿讲温饱,住房、汽车、休闲、娱乐、体育等的消费有着广阔前景。当前关键是要采取措施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和消费预期,刺激需求的兴奋点。”
               
                     【视点二】扩大内需根本动力还是在农村

          
    “扩大内需的根本动力在农村,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是拉动内需的有效载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将会极大改变农村面貌,而这正是投入农村建设的最好时机。”副市长张永刚7日在全市经济工作分析会上说。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中第二项也明确提出: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十项措施中提到的关键词——农村沼气、饮水工程、农村公路、农村电网、水利建设、扶贫开发,还有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低保补助,无不显示出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的动力本源,这些投入建设一旦激活,对我市的经济拉动作用将是巨大的。”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名洋说。          
    事实上,从启动消费和拉动内需上看,农村市场需求潜力无限,农民的消费需求在于农民是否增产增收,农村投资需求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是否改善。“我市的农业经济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很小,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民收入得到很大提高。”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由于大力推广超级稻和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及水稻良种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很高。截至10月31日,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85.45万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87.5万吨,粮食产值172亿元,纯收益2.9亿元,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农民收入提高还不只这些,1-10月,农民种菜收入达17.4亿元,同比增长22%,种桑养蚕收入6.99亿元,同比增加2000万元,种茶收入1.7亿元,人均种果收入259.2元,比去年增加18.5元,种蔗收入更是创下新高,收入达21.73亿元,同比增长12.6%。      
             
                     【视点三】民生项目可望有力撬动内需

   
    “眼下国家铁路、民航、公路等基础建设的经济拉动效应日渐强劲,柳钢、柳工等企业要主动靠上去,寻找项目,这是企业新的重要发展机遇。”在全市经济工作分析会上,市长郑俊康点醒道,“要抓住时机,积极调整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促使企业重新走强。”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严世明也提出要加大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在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的带动下,钢材、建材、水泥等行业才会被有效“激活”,从而链动上下游市场回暖。            
    扩大内需,短期靠投资,长远靠消费。加快重大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的,巨额投资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复苏,奠定经济的长远发展基础。安居工程、铁路、民航、公路、医院、校舍等民生项目建设是撬动内需的有力杠杆,既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惠及百姓,更益于商贸、运输、物流、服务等相关行业;既能化解外需减弱影响,又能激发当前经济增长活力,增强发展后劲;既能有效扩大投资,又能积极拉动消费。            
    最新数据显示,1-10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7.47亿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列为今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新开工及在建重大项目完成15.86亿元,市级层面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0.15亿元。今年我市列入自治区新开工重大项目13项,其中统筹推进的9个项目中,已有8项开工。              
    综上所述,有力的投入必将带来快速的发展。我市应抓住当前原材料价格回落、国家拉动内需、金融部门支持、劳动力丰富等时机,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已开工项目尽快高质量完工。同时经过科学论证拓展投资领域,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力度,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大投入来撬动柳州内需。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