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要建设成为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这是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对柳州下一步发展提出的要求。建设“四个名城”充分体现了自治区领导对柳州的关心和支持,是自治区党委赋予柳州的重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和确定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三个同步”,努力建设“四个名城”的目标任务。
【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努力建设“工业名城”】
去年,我市工业总产值1389.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4.8%;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今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890.04亿元,同比增长31.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18.19%。
“工业名城”奥运之年绽放夺目光彩,尤其是三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542.15亿元,同比增长32.3%。全市汽车产量38.65万辆,柳钢钢产量303万吨,柳工的工程机械2.2万台,三大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支撑效应明显。
承载着柳州第一个“千亿产业”梦想的汽车产业在柳州继续发展壮大。东风柳汽、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按照我市制定和实施的产业发展规划,坚持走“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自主品牌创新,其产品正向多品种、系列化、高规格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升级与发展。今年东风柳汽正式投产多功能轿车“风行景逸”新车型,开创了柳州多功能轿车生产的新篇章。上汽通用五菱做大“五菱”微型客货车,在柳州基地引入附加值较高的新型中级轿车。今年上半年,微车销量34.5万辆,名列全国微车行业首位,占据全国微车市场半壁江山,实现产值和销售收入双过百亿。引入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进驻柳州,成为第4家在柳州设有汽车生产基地的汽车企业,给柳州汽车工业注入了新动力。
时下,我市冶金产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优化升级。今年柳钢冷轧板带、150吨转炉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标志着柳钢向精深加工的转型,促进柳钢上半年销售收入过200亿元。主机厂带动作用增强,提升机械产业配套能力,机械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柳工开发出系列挖掘机,成为行业内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品牌。化工、铟等战略产业逐步壮大。柳化在国内煤化工行业首次采用国际“壳牌”技术,大大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化工、铟等产业正加快成为全市新的战略产业,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柳州正在完成“工业重镇”向“工业名城”的嬗变。
【坚持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努力建设“旅游名城”】
“工业柳州”是阳刚的,但柳州还有秀美的一面。“风情柳州”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吸引着八方游客,这正是柳州“坚持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努力建设旅游名城”的成果。保护好山、水和蓝天,市委、市政府按照温总理在柳州考察期间的指示精神,深入开展“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和“城乡清洁工程”,在去年市区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达351天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优良率达96.7%,确保了“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城市品牌。
“乘船夜游柳江,蟠龙高山流水如画,星海旋宫彩龙卧波,柳江两岸如九珠环玉带,星河幻七彩……”这是在“美丽的龙城我的家”演讲比赛上,市十五中的谢莉莹同学满怀激情描绘的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灯光夜景工程”之后我市的美丽景象。柳州,早已改掉“糙哥”形象,早已不是所谓的“酸雨城市”,她变得清新可人。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让人流连忘返,2007年,旅游三大指标及增幅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旅游综合指标排全区第三位。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90万人次,增长15%;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5万人次,增长26.1%。
【坚持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努力建设“历史名城”“文化名城”】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新时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这正是柳州“坚持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的成效。
今年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5.86元,同比增长13.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20元,同比增长17.3%。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市委、市政府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软实力升级。积极开发、整合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以柳江人为代表的史前文化品牌,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品牌,以刘三姐和侗歌苗舞为代表的民间民族文化品牌。大力发展奇石文化,增强城市文化特色。努力发展文化产品制造业,重点发展出版印刷产业和动漫游戏产业。积极创办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型体育竞赛活动。
“四个名城”为柳州描绘了宏伟蓝图。以此为目标努力奋斗,必将实现柳州经济社会新发展、城市面貌的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柳州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新的层级上实现更大的发展。
上一篇: 自主创新推动我市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 下一篇: 全区召开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强调确保安全生产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