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荣获第六届“南珠杯”特等奖纪实(下)
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近年来,我市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环境为重,实施文化建绿,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向规划要绿,向管理要绿,建特色绿地”的方针,以经济、社会、环境的生态化为核心,把高效、和谐、循环、再生的生态理念融入“再造一个新柳州”的进程中,培育城市生态品质,激发城市生态系统活力,塑造最佳人居环境,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大中小配套,种类齐全,功能显著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第六届南珠杯竞赛以来,累计投入7亿多元用于园林绿化建设,新增市区绿地605公顷(2005年增302公顷,2006年增303公顷),人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量均超南珠杯指标。结合“天然大盆景”的城市构造特色,我市已初步形成“山水园林在城中,城在山水园林中”的良好生态环境。主要有:一是新建文昌路、桂中大道、阳和大道等一批绿地率超过25%的景观绿地,改造了胜利路、西江路、柳石路等一批道路的绿化景观;二是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建成了南环小游园、四桥西小游园等25个居民区旁游园。箭盘山奇石园二馆、柳侯公园、龙潭公园先后完成了自身改造,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三是进一步对市人民广场、驾鹤小桃园、莲花公园、马鞍山公园、柳侯公园滨水区、鱼峰山-马鞍山连片开发区等景区进行绿化美化改造,营造色彩丰富、线条流畅、造型美、气势大的城市绿化景观;四是做好绿化养护管理,加强植物整型、造型,改造植物种植结构,增加植物景观层次,丰富花卉色彩。五是不断拓宽全民义务植树的新形式,组织开展认建、认养绿地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市民“爱绿护绿建绿”的意识。
继续推进“城乡清洁工程”
2006年9月以来,我市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工程,对“脏”“乱”“违(章建筑物)”等现象进行了专项整治,一大批历史遗留的卫生死角得到彻底清理。通过疏堵结合,加大对占道、跨坎经营的治理力度,共取缔了13个马路市场、夜市场,清理占道经营28000多处;加快了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工作步伐,引导占道经营的摊点进入市场,规范经营秩序。通过合理设置停车泊位,在市区主次干道合理施划停车线,清理恢复了一大批被占用、闲置的停车场,使全市停车秩序愈加规范。通过完善环卫果皮箱等设施,解决了垃圾乱扔的问题。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各种违章广告进行强制性拆除。加大了对违法违章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力度,去年累计拆除违章搭盖2800多起,面积116000多平方米。
加强对柳江河流域水上保洁和污水治理,保持水面及沿岸无漂浮物和垃圾;加快竹鹅溪的综合治理,完善竹鹅溪管理责任制,使竹鹅溪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遏止。开放式住宅小区的环境卫生管理问题一直是群众投诉的热点,为有效解决问题,我市坚持走市民参与和职能部门综合整治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发动群众,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完成了对部分脏乱小区的整治任务。我市还把解决“城中村”脏乱差的问题列为整治重点,要求各城区集中力量整治各自的“城中村”,部分已完成了排污设施的铺设、改造,清理了堆积多年的垃圾和违章搭盖,大体改变了“雨天一路泥、晴天一路水、车过沙尘起、风来尘土飞”的现象。
翻开龙城的历史画卷,展示龙城的今朝美景。经过“南株杯” 市容环境整治,她的模样正在变得越来越俊美——市容环境亮点多了,灰点少了;美景多了,污迹少了;绿色多了,脏乱差少了;面貌新了,家园变了。让我们继续用自己的双手扮靓柳州!
上一篇: “数字城管”年底实施 || 下一篇: 市委宣传部围绕十大问题深化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