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鱼峰文史

鱼峰十胜——龙潭寻秀

  • 2018-04-10    李军

内容导航:

  大龙潭群山环抱,佳境天成,山峰峻峭秀丽,湖水清莹透彻,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融喀斯特自然景观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为一体,风雨桥、侗族鼓楼、芦笙坪、傣楼等精巧秀美的少数民族特色建筑散落其间,是中国最美丽的“少数民族风情园”之一。景区内还有雷塘庙、祷雨台、雷山石刻等人文景点。明代兵部侍郎张翀(柳州人)生动描绘了龙潭仙境:“山下清泉出,林间白发来,寒云如可卧,不必问蓬莱”。                                 

  大龙潭  大龙潭位柳州城区西南,是一个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西南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和亚热带岩溶植物景观为一体的大型风景游览区,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44公顷的景区内,24座形态各异的山峰与“一湖二潭”(镜湖、雷潭和龙潭)构成了山水相宜的秀丽自然景观。龙山、雷山、情侣山等十余座山峰,组成了环形的屏障,将“一湖二潭”围绕其中,座座山峰倒影水中,湖光山色相映成趣。镜湖,湖面波平如镜,湖畔茂林修竹,泛舟其上,其乐融融;雷潭,神秘梦幻,深不可测,众多传说,让人顿生敬畏;龙潭,潭水清澈,寂静幽深,潭边树影婆娑,与雷山石刻相得益彰。大龙潭有“鲤鱼嘴遗址”“雷塘庙”“祷雨亭”“张翀钓台”等众多名胜古迹,历代许多名人也常到此游玩,为这里平添了不少人文色彩。上世纪80年代,为开发旅游,又把“西南民族风情园”融入了进来,集中展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文化,建起了壮寨、苗寨、瑶寨、侗寨、傣寨等建筑群,民族特色的壮族歌、瑶族舞、苗族节、侗族楼在这里大放异彩,让“风情柳州”更加魅力无穷。

  雷塘庙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往事越千年,唐代刺史柳宗元为什么至今仍让柳州人念念不忘?查诸史籍,柳宗元治理柳州,做了大量有利于百姓的事情:释放奴婢,开荒凿井,植树兴学,破除迷信,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唐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为民祈雨,依“雷塘”立庙。清乾隆时改名为龙雷观,后屡废屡建。1989年,重建雩坛(祈雨台)、祷雨亭于其西。雩坛为圆形设计,由大型石块砌成,门楣上书“风调雨顺”小篆字样,表达祈雨求福之愿。祷雨亭为一圆形亭子,刻柳宗元《雷塘祷雨文》石碑一块立于亭中,行文情真意切,字迹苍劲秀峭,十分别致。

  雷山石刻  雷山石刻位于雷山北面的山崖上,紧靠大龙潭,远远望去,山光水色青翠缥缈,好一幅“潭映书山,文景交融”的秀丽画景。明代“柳州八贤”之一的张翀常常赏景垂钓于此,至今潭边仍留有“张翀钓台遗址”,是他首先在雷山崖壁上即兴题下“山下清泉出,林间白发来,寒云如可卧,不必问蓬莱”,把大龙潭写得比仙境还美,简单明快的诗句与大龙潭的秀丽、幽静的景色相得益彰。后来,众多书家名流紧跟其后,在崖壁上挥毫泼墨。当代书法家黄云手书的“江山如画”,笔力遒劲,古朴圆润,很有气势;书法家陈政题刻“龙潭烟雨”四字于石壁,结构朴拙,笔笔不苟,气象顿生;康有为关门弟子肖娴的擘窠大字“龙”字,也是别具一格。

  西南少数民族风情园  龙潭景区融西南少数民族风情与秀美的自然景色为一体,是中国最美丽的“少数民族风情园”之一。静卧镜湖之上的廊桥式建筑“风雨桥”,以三江县程阳风雨桥为蓝本设计,连楼飞檐,宛如游廊,极具侗乡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层塔式“鼓楼”,飞檐重阁,端庄肃穆,彰显着侗族文化精美绝伦。苗族风情的“芦笙坪”,几根芦笙柱拔地而立,柱上彩雕各具特色,或盘龙绕柱,或锦鸡翘羽,临此佳境,似听到笙歌悠扬回荡山间,似见到舞姿绰约跃入眼帘。干栏式的壮族建筑缘水而筑,对歌亭、镇水亭隔水相望,那态势似乎就在展现“山歌对唱”,也似乎就在告诉游客壮族人民是何等地能歌善唱。“傣村”的傣式建筑,在鱼尾葵、假槟榔、伊拉克蜜枣等亚热带植物围绕下,相映成辉,更具一派南国风情。到龙潭景区不仅可以领略到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建筑,还可以欣赏到民族村寨内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品尝少数民族的菜肴,也是别具一格,美酒飘香,歌舞传情,真是其乐融融。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