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一条大河文明的流向
——读《九曲柳江万古流》
市民盟副主委、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柳州市政协常委、自治区政协委员 刘频
九曲柳江,万古奔流。当这条南中国的大河穿越百越大地渺远的历史、涌入公元2008年开阔的河床,生活在柳江岸边的一群专家、学者、作家,以执着的历史责任感和对现实负责的态度,把滔滔涌流的柳江文明浓缩、汇集成一部《九曲柳江万古流》。这是一部关于柳江文明的大书,是文史、文献、文学的集成。全书以柳江的源流为经,以两岸的文明为纬,以柳州为中轴,以柳江流域为扇面,笔意纵横地铺写从远古浩浩荡荡走来的柳江文明,以这条全长773公里、流域面积57173平方公里的生命带,缀联起两岸的山川地理 、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民族风情、人文遗存、名胜美景、奇珍异宝、俊杰英豪和相关重大事件,内容深沉厚重,思想宏阔大气,结构大开大合。
第一次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是划时代的。柳江从鸿蒙年代无言地奔涌至今,在以往的文史、文献资料中,关于柳江文明,人们只是在东鳞西爪的文字里看到影影绰绰的影子,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观其全貌,更无从全面、深刻体察到灿烂丰厚的柳江流域文明的成因和动因。《九曲柳江万古流》一书,以煌煌四十万言,分九章共五十三节,以历史的视野、文化的角度、文学的笔调,第一次全景式地、系统性地对古今的柳江文明进行了一次广角的扫描和深层的剖析,在重新审视柳江流域历史文化的同时,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对柳江文明的走向作了前瞻性、大写意的勾画。此书不仅具有崭新的认知和审美层面的意义,对于当今文明的培育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昭示意义。柳江文明在志书的范畴里,寂寞了很久。今天,柳州人终于为她立志,用浸透着思想和智慧的文字为她建立了一座丰碑。因此,此书的问世如同一次前所未有的柳江春汛,以大视野、大手笔的态势,在我市的志书修编历史上实现了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和超越。
一种文明在其生成发展的流变中,由于时间的湮埋和人们认知能力所囿,存积在历史沃土中的文明内核常常被遮被,被扭曲。对文明生命的还原并在时代精神中放大,这对人们的知性和智性都是一种沉重的考验。把握不当,往往有重复前人之虞,或失之偏颇之误。所幸的是,本书的统筹、编纂者不仅有深厚的学养,将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民俗学、地质学、水利学、气象学、宗教学、旅游学、建筑学、文字学、美学、哲学、文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熔为一炉,而且在浩繁的资料中,能够以科学、独到的眼光和当代大文化观去洞见历史幽茫处的文化现象,从对一条大河文明的梳理、发掘、甄别、还原中,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关系,无限接近并触摸柳江文明衍生的真谛,从而达到一种文化理念的自觉和从容,这显示了他们探索的勇气、科学的良知和创造的精神。
在对柳江文明的解读中,此书既有高空鸟瞰式的宏观把握,又有探幽入微式的精准透析。全书以柳州为核心,跳出柳州看柳州,跳出柳江文化看柳江文化,对桂黔湘地区的柳江文明作了开放式的统揽,把这条文明带上多民族的多元文化一一呈现出来。在历史文化时空的座标上,以整个华夏文化为背景,以中原文化、岭南文化为比照,寻找出柳江文明的位置和导因以及发展的流向。同时,在对柳江流域异质同构的多元文化的追寻中,揭示了它们互相融合辐射的作用和其中的某些规律。此书在全方位统观柳江流域历史文化的同时,常常将一些典型的个案作为文化切片,对此作出了深入的阐析。通过某种人文现象、某个历史事件、某位历史人物的分析,从柳江滋育的文化肌理中追索构成柳江文明的元素,并延伸出对今人的启示。譬如在对鼓楼文化和坡会文化的解读中,层层分析了它们的历史渊源、社会作用、产生的社会及经济基础、存在的社会条件、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滞后性,并提出以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尺度去加以引导和改革,创造出更新、更美、更符合时代精神、更适应时代经济基础的民族民俗文化。这种解读是有深度、有力度的,也是有价值的。
也许是从滚滚前行、万古常新的柳江得到启示,作为一部江河志书,《九曲柳江万古流》不是简单、被动地对柳江文明作一种历时式的记录,而是融入了时代精神并积极地探索、创新。全书始终贯穿着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的主脉,把河流作为一个具有尊严的独立生命体,对柳江文明展开阐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用心灵和思想与柳江平等友好对话的过程,摈弃了以人类为中心,以江河为依附、为客体、为工具、为物用的观念。在这里,人类与河流是两种唇齿相依的生命体,文明的孕育和发展是人类和河流互相影响、融和的结果,融合度越高,文明的质量就越高。这体现了在新世纪新时代中一种文化倾向、文化视角的与时俱进。此书吸收消化了学界的许多新理念、新观点,注重对史料的挖掘和翻新,在既有史料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分析、提出新的判断、形成新的理念,其中一些富于创意的文化概念的提出,体现出一种广阔的文化眼界。此书首倡“打造大柳江民族文化圈,建设柳江流域民族文化长廊”,这个新的命题立意高远,富有见地,有利于将大柳江的文化资源整合、优化,形成柳江流域多元文化的融合互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经济发展,也进一步拓宽了柳州建立“四个名城”的思路。此书勇于探索,突破了传统志书修编方面的诸多禁忌。如书中以柳江为纽带,串联起了柳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完整的一章“碧水蓝天”,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柳州的发展规划远景作了满怀激情、鼓舞人心的描述和评点,这种超常规的未来进行时的延展,避免了一条向前汤汤流淌的历史文脉的“断流”,从而更便于整体地把握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流向,从中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因而,这种颠覆性的修志构架方式,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同时是成功的。传统的志书在内容方面完全是写实的,此书作了实虚结合的尝试,书中安排了虚写的部分。其中“万众合奏畅想曲”一节,以整节虚写的篇幅展开激情澎湃的抒情、议论,以充满思辨色彩的诗性语言对柳江文明内涵进行总括、提升,显得别开生面、沉雄大度。在结构方面,此书也有独具一格之处,以历代名人咏赞柳州相关的风物、胜景、名士的诗文作为独立的一章,以此收束全书,令人在沉醉于柳江文明的风韵中回眸频频、回味无穷。
《九曲柳江万古流》将科学性和文学性、学术性和普及性、严谨性和生动性融为一体。此书的编修者对占有的丰富资料进行了认真严肃的筛选、鉴别、分析、挖掘,去伪存真、去芜存菁,还不辞辛劳开展沿河实地考察。全书以科学理论和辩证思维统领材料,运用了大量真实准确的史料、数据、事例诠释柳江流域的文明。在“彩虹飞渡”一章里,还采用了新闻写作方式采访了一批老人,他们都是柳州桥梁发展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从而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此书富于文学色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是柳州文化人讲述柳江文明的故事。在对柳江文明的深层揭秘中,不论是阐述充满玄秘色彩的人文现象,还是叙写神奇美妙的民风民俗,抑或描述秀丽如画的奇山异水,都令人在一种娓娓道来的言说中心往神驰,在一幅幅斑澜多彩的文化画卷中追湎遐思。如书中对神秘的岜沙苗人生活的描述,对水书这种古老文字的解说和对水族民风民俗的推考,都令人读来饶有兴趣,引人入胜,简直是在品读一个传奇故事。此书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古今诗文,并辅以大量的图片,避免了内容的枯燥。全书语言优美、文采斐然,书中很多地方的文字就像一篇微型的游记、浓缩的散文诗,引领读者款款穿越百越大地上铺展的自然和人文的瑰丽画廊。作为志书,此书的行文是客观求实的,同时字里行间又流溢着一种爱的情愫。此书的编修者,都是喝柳江河水成长的,他们炽热的血管中涌动着柳江深沉的波涛。在此书里,能够感受到他们那种赤子之心、感恩之情,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柳江这条母亲河的无限眷恋,对岸边这片家乡热土的刻骨挚情,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柳州灿烂的昨天、今天的无比骄傲,对柳州美好明天的热切期盼。这会让一些习惯于冷静语调的人恍然大悟——志书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此书在书本之外宣示着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大爱成就大书。诚然,书中也还存在一些瑕疵,如某些章和章之间,语言风格不够统一协调,一些地方有内容重复现象。
追寻一条大河的文明流向、与柳江这条母亲河并肩而行,这是《九曲柳江万古流》的执著追求,这种赤诚的精神将感召更多的人在本土历史的文脉中坚守并发展,发展并超越,在岁月的下游寻求柳江文化生命更辽远的出海口。 河流的价值在于流动,文明的价值在于发展。辉煌的柳江文明是柳江流域历代人民和柳江这条母亲河共同创造的成果,这种创造的激情在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正沿着柳江两岸的土地展开黄钟大吕式的歌唱。柳州,这座龙的城市,这个柳江生命脐带上的骄子,在深远的历史景深里必将更壮伟地腾飞于新世纪新时代的碧水蓝天之间。
上一篇: 鱼峰文史谱新章——读《九曲柳江万古流》 || 下一篇:大家笔下浪花欢——读《九曲柳江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