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建言献策

关于赴无锡市惠山区学习文化产业建设的考察报告

  • 2013-10-21    鱼峰区文史文教卫体委

内容导航:
 

20135月底6月初,在区政协主席朱德增,副主席梁洁华、谷音的带领下,由政协机关各室委组成共6人的考察组赴友好城区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进行了学习考察。

区考察组一行对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文化产业建设的项目进行了细致的考察,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观摩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惠山区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积极推进“和谐文化”的创建的具体实践,对我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点的基本概况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是无锡市六城区之一,地处无锡市北部,区域面积325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5个街道和2个镇,共有58个社区和53个行政村。它有3500多年的建城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腹地,南临万顷太湖、北靠万里长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一个集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历史文化、特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优美城区。

二、惠山区文化产业发展快速提升,方兴未艾

惠山区的前身是我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它创造了当时多个全国第一,至今仍保持着良好的工业基础,究其言之,文化产业是其“短腿”。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惠山的文化创意产业较前有了较快发展,满足百姓文化消费需求的能力有了不断提升。2012完成文化产业投入6亿元,产出18亿元。2013确定的目标是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3.4

(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步子的加快,惠山区举全区之力,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以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及载体,不断增强其发展后劲和动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通过重点打造三大文化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增强了区域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惠山软件外包园以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物联网应用、数码互动娱乐、电子商务和科技金融等六大产业为主,是一个融研发孵化、商贸会展、商务办公、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建成智慧大厦、感知时代商务酒店和人才公寓等载体,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150余家,其中动漫游戏类的企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被江苏省和无锡市授予多项荣誉称号。

2、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国标数字电视领域的先发优势,重点培育传感网与高清数字家庭两大龙头产业,着力打造国内数字信息企业发展的高科技“孵化器”和国家级数字电视产业化基地,该园目前已引入数字信息及相关企业130余家,实现5个海归项目落户。

3、阳山桃文化博览园充分整合利用阳山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产业资源,从生态景观、旅游休闲、都市农业、科普教育等多方面着手,把阳山地区的桃源农耕文化、地质科普文化、佛教禅宗文化、儒家书院文化等纳入其中。前期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投资30亿元,经过三年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特别是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日趋完善,每年累计接待游客超万人。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惠山区政府为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目标,采取了五项重点措施:

1、建立文化产业网络体系。成立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抓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重点企业数据库。排查区域内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文化企业,形成一套重点企业名录;建立重大项目数据库。汇总梳理一批在建、拟建和储备的重点项目;建立文化产业招商队伍。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

2、加大对文化产业培育、扶持力度。惠山区积极扶持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发展,制订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制度,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惠山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动漫产业专项资金的作用。加强对重点文化企业的协调服务,深入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面临的困难及需区政府协调解决的突出问题等,积极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努力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近两年共有5个项目获得文化产业扶持资金310.8万元。

3、组织文化产业招商活动。依托惠山软件外包园、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阳山桃文化博览园及社区广场、特色街区等载体,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提升,重点培育动漫游戏、数字电视、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核心产业链,打造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专业招商队伍,每年赴国内重点城市开展专题文化产业招商活动,大力宣传创业环境和优惠政策,着力引进一批具有产业特色和带动效应的文化产业项目。举办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和推介说明会,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4、加大重点项目落实力度。对全区七个板块现有和即将新上马的文化产业项目逐个进行排查,积极推进在谈、拟谈的重大项目,加强对项目的跟踪,动态掌握项目的推进情况,解决项目要素保障、项目审批、资金需求等实际问题。对重点项目落实的有“生活通”项目、俊艺术馆、玉祁礼社古村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梦回江南》大型山水实景剧、无锡惠山万达广场、创意文化梦工场、太湖――石明清家具博物馆、苏式家具艺术馆等重点项目的发展均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5、加大文化产业考核力度。首先,惠山区实施了全社会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把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列入到各镇(街道)的年度考核中,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其次,对包括文化产业发展指标在内的文化重点项目任务实施考核和奖惩。要求各镇、街道实现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新突破,每年新增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至少1个。

三、     先进经验对我区文化产业建设的启示

惠山区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与产业方面,探索和积累了很有特色的经验,也给我区打造传承柳州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带来了诸多的启示。

(一)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听取了惠山区的介绍,明显地感到他们思想解放,观念领先,思路清晰,改革步子迈得大。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人们对教育、医疗卫生的要求更高,对文化需求的渴望也更为强烈,他们必须超前地谋划,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就不会落伍。因此,惠山区紧紧抓住文化建设核心问题,大胆引入先进的管理、经营观念,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勇于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的束缚,推进观念转变。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对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多次专门研究,协调解决了许多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正确的改革方向。实践证明,哪里改革有深度,哪里就有动力,就有大发展,就有新局面。

(二)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培育市场主体为引擎

惠山区在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主体的过程中,先后组建多个文化产业集团,这些集团具有独立的法人身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正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他们不断地完善产业基地,推进产业载体,提升原创生产能力。

(三)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民营文化为新的增长点

目前,民间文化在全国迅速崛起,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一是所占比重较大。歌厅、演艺酒吧、动漫等都是民营企业。二是民营资本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许多文化工程、文化项目、文化市场都是依托民营资本建立起来的,现已探索出一条投资主体多元化、组织活动社会化、经营活动市场化的文化发展新路子。《梦回江南》等大型山水实景剧都是民间资本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三是民营文化经营方向呈现出多元化。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开发能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文化需求的产品。

(四)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人才为根本

惠山区十分重视对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一方面他们改革用人机制,打破限制人才流动、制约人才发展的各种地域性、体制性壁垒,真心实意器重人才,引进了一批一流人才,让他们在各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加大对内部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与文化产业园区相挂钩,培养专业人才,促进人才快速成长,让大批新人脱颖而出,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五)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宽松的政策环境为保障

惠山区文化产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区委区政府为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为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涉及财政、税收、社保、国土等多方面优惠政策,为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实现了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模式的结合,对文化工作者政治上关心、管理上放权、工作上放手,使全区文化系统上下齐心,斗志昂扬,形成了建设文化的强大活力。 

四、     加快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从总体上看,我区文化产业尚处初步发展阶段,滞后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与发展较快的惠山区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差距明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滞后,产业意识薄弱。二是管理体制落后,运营机制僵化。三是产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较弱。四是资源利用不够,挖掘开发不深。另外,我区文化产业缺乏统一规划,文化产业发展的量化数据尚未全部列入社会统计,对文化产业各门各类的界定、文化市场的开发利用、文化产品的投入产出等诸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还留有空白。为进一步加快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建议:

(一)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以其能耗低、投入少、潜力大逐渐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还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战略价值。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还具有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塑造公众的价值取向、情感取向和好恶标准于无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情况下,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通力整合文化资源

首先,抓好文化行业内的资源整合。一是做好以窑埠古镇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二是以刘三姐文化为龙头,拉长相关产业链,开发一系列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三是以石尚1966为切入口营造以地方文化产品为主,建设生产聚集区。把生存发展环境恶劣、但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集中进行培育。再次,抓好行业之间的文化资源整合。将文化与旅游联手,以“鱼峰文化”为主题,发展以驾鹤小桃园为依托的近代文化游;以文庙为依托的佛教文化游;以鱼峰山为依托山歌文化风情游;以大龙潭为依托的民俗文化特色游等。进一步加快本地旅游业的对内开放步伐,落实产业政策,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旅行社等行业,促进全区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鼓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制定积极的文化经济政策

首先,要用足用好相关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保证这些经济政策在我区能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其次,要合理区分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分别制订不同的经济支持政策。对政府应予以支持的文化事业在土地划拨、税费减免,乃至经费扶持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可进入市场运营的文化事业,通过财政资金投入、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国有文化企业资本运作、放宽银行贷款限制、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四)培育鱼峰特色的文化品牌

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挖掘、开发有鱼峰特色的名人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山歌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等资源,规划发展好在建的窑埠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旅游经济,办好融文化、策划好有特色的、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各类文化活动,树立鱼峰区文化经济新形象,提高鱼峰区文化品位及知名度,营造文化产业的强烈氛围,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编制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区的重点工作之一,必须对产业化的方向、空间布局、发展目标等加以规划研究。切实加强文化产业调研,摸清家底,在比较研究先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依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产业的要求,制定符合我区实际、具有鱼峰特色、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进行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特别要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的措施,将规划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形成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色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互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创新相协调统一的文化名城发展格局。

(六)构筑我区文化人才高地

要培养、引进、使用“三管齐下”,切实解决我区文化人才奇缺的矛盾。积极引进高层次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特别是要引进一些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名人”,如名作家、名导演、名制片人、名演员等,产生名人效应,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