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建言献策

关于优化鱼峰区工业经济结构的建议——鱼峰区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之八

  • 2012-03-02    鱼峰区政协办公室

内容导航:

鱼峰区政协经济一组

   工业化发展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工业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内部构成是否优化,这项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和效益的好坏。近十年来鱼峰区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工业经济结构现状如何、演变状态怎样,应是我们工作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为此,就这些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一、工业经济结构的演变分析
   (一)工业经济布局形态与空间结构由遍地开花转变为相对集中。2005年前,辖区规模以上企业相对均衡地分布在各主要路段上,如柳石路上的众菱汽配;屏山大道的方盛实业;荣军路上的特变;桂柳路上的延龙汽车;西江路上康小乐等等。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陆续实施,方盛实业、延龙汽车等很多优质企业都进行了整体搬迁。目前,我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分布在燎原路、西江路以及柳机厂周边一带。再过五年左右的时间,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继续深化实施,也许我区只有在洛维工业集中区才能找到规模以上的企业了。
   (二)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由国有集体企业占主导地位迅速转变为非公经济绝对领先,企业规模逐年提升,工业经济总量也得到快速扩张。2000年以前,国有集体企业在我区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相当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集体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委缩、盈利能力不断降低、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不断弱化。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整顿并实行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我区按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的文件精神,鼓励非公资本参与国有资产重组改制,到2006年初电器设备等10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完毕。至此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基本上都是非公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由2001年的不到20家发展到2010年的105家。工业经济总量得到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9.4亿发展到2005年24.7亿,年均增幅32.5%;从2006年41亿发展到2010年143.6亿,年均增幅50%。
   (三)工业经济的增长结构由本地企业为主逐步演变为外来投资企业占主导地位。2000年前,我区工业企业主要是国有集体企业,其工业总产值占所有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2001年开始,陆续引进了江苏、浙江、重庆、广东及外商等地投资者组建的明宇、众菱、变速器公司、航盛电子及优联锌业等15家公司,我区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呈现逐年攀升态势,从2001年的66.4%一路攀升到2007年的94.8%,2008年以后基本保持在90%左右。可惜的是,我们引进了这么多优质的企业,特别是这些企业在我区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磨合,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很大提升,部份产值超亿元甚至达到3亿元以上的企业,想继续扩大投资时,我们却无工业用地可供应,都帮各兄弟县区做嫁衣了。
   二、工业经济结构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区工业持续稳步发展,运行质量趋于改善,但是全区工业经济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布局形态与空间结构严重受阻。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我区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严重的制约,在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2005至2020年),我区的主要定位为商住、旅游、科教文化等,工业用地除了洛维工业集中区以外,只有九头山路和鸡喇路一带还存在着面积不大的工业用地,其它区域将逐年变更为商住或其它非工业用地。现规模以上企业相对集中的静兰和燎原企业园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变成商住的区域。
   (二)产品结构调整尚难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近年来,受市场需求变化加快、购买力下降的制约,很多产品已经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加快适应性调整步伐,但受各种内外部条件的制约,我区产品结构调整仍显滞后,仍然是低挡产品多,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多,而新兴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适销对路、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少,这“二多二少”现象的存在,势必对全区工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
   (三)外向型发展格局有待突破。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推动工业生产向更高阶段迈进的重要举措。而我区工业外向型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对工业的拉动力还不够强。
   三、工业经济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未雨绸缪。工业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洛维工业集体区的开发建设力度,其次加强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而工业结构调整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很大、需要统筹规划和协调的系统工程,要把这一系统工程规划协调好,落在实处,一方面需要在全区组建一个富有权威、精干高效的结构调整机构,以便全面规划和组织协调好全区的工业结构调整工作,另一方面,要针对金融危机之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看一看哪些行业和产品将从中受益并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哪些行业和产品将面临更大的冲击和竞争,从而导致其发展受阻、萎缩甚至被淘汰,只有做到未雨绸繆繆,心中有数,区别对待、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出符合鱼峰工业实际,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
   (二)加大对支柱产业的投入,带动工业的加快发展。支柱产业是指对全区工业发展起支撑和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好,有很长的产业前后相联系的链条,并可以带动其它产业的兴起。因此,从推动鱼峰工业和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的角度看,有必要加大对机械制造业等支柱产业投入的力度,不断提高支柱产业的比重和份额,这对全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布局的调整、对推动整个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以及提高产业集中度都十分有利。为此,可通过政策约束和导向,积极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向支柱产业,以便把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支柱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当今各发达国家为拓展经济增长空间,主要采取三种策略:一是增强自身核心国际竞争力,以图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二是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和范围,降价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跳出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辟新的产业增长领域。我区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应把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做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重点放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上,以达到提高产业的科技素质、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结构的高级化程度的目的,从而为工业经济增长开拓新兴产业空间,全面提升产业结构水平。
   (四)以产品为龙头,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很大程度上是以产品结构的更新和优化为基础和前提的。抓好产品结构调整,一方面要从市场需求变化出发,适时限制过剩产品的生产,主动淘汰落后的产品,另一方面,更要努力开拓创新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扶持优势企业大力开发进口替代产品及具有我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品,着重在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三高”产品和名牌产品上下功夫,通过实施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三新”工程来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