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建言献策

关于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 2007-06-06    鱼峰区政协办

内容导航:

关于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总结鱼峰区近年来在加强自主创新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探索我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受区委、区政府委托,政协鱼峰区委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企业开展了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课题调研活动。调研组于2006年3月29-30日先后到海威姆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方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猛狮动力有限公司、明阳机电有限公司等7家在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组组织召开了由科技局、发展经济局、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探讨了自主创新的现状和特点,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体制和政策环境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经济与科技有效结合、以及“十一五” 自主创新发展思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等问题。现场考察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销售、技术装备、技术创新手段等情况,了解了目前鱼峰区部分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鱼峰区自主创新促进了经济发展现状

鱼峰区工业企业至2005年底近1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45家,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5家,销售收入5000万元企业3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鱼峰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走势,共实现产值24.6亿元,同比增长21%;新产品产值率达28%。仅2005年,我区列入各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8项,其中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7项,投入技术开发资金2亿多元。全年从上级科技系统争取各类科技专项资金达410万元,较2004年的185万元翻了一番。

根据调查,鱼峰区已形成了汽车配件、建筑机械、机械加工、新型动力机械、电气电力设备、印刷等产业结构群,涌现出了海威姆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方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猛狮动力有限公司、明阳机电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海威姆公司几年来共开发新产品、新工艺50多项,申报了140多项专利,其中已获得授权的有137项,多项专利科技项目成果获自治区、柳州市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水平目前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45%以上。方盛公司自2000年7月成立以来,先后投入新产品研发资金1.1亿元,自主开发了440系列客车车桥总成、13吨级系列单级减速车桥总成等100多个新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达50%以上。这些产品均成为公司的主导产品,新产品的成功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品基础,使方盛公司2005年产品销售收入在柳州市同行名列第一,利税第一,综合竞争力第一。

二、鱼峰区企业自主创新表现出了明显的特点

1、原始性创新得到加强,技术发明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鱼峰区每年实施的技改项目和科技项目较往年都有大幅增加,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海威姆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近几年共有50多个科技项目投入生产并走向市场。方盛公司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抓住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开发出一系列车桥新产品和系列专用车产品,成为柳州市几个主机厂的重点配套企业,其产品还为国内其它汽车制造商提供配套。在鱼峰区企业中,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站、试验基地、实习基地落户鱼峰区就有4家,为原始性创新增强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2、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形成具有二次开发能力的自主创新。由于原始创新开发投入大、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市场难预测等因素。鱼峰区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了二次开发的形式,由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小试技术或成果,在企业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将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如海威姆公司、方盛公司等企业凭借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先进的技术平台,达到二次开发的目的,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增速提供了技术保证。

3、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在调研中我们感到,许多企业在用新产品开发新市场的同时,注重工艺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特色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形成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海威姆公司成功研究开发的“HVM型锚固体系锚具”、“真空灌浆技术”等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到大桥和公路建设领域,提高了工程质量,缩短了建设工期,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明阳机电公司引进轴伸贯流式水轮机技术,成功地研制开发了上规模、上档次、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建设成为区政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鱼峰区委、区政府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引导企业围绕发展主题,突出结构调整,在发展核心技术上求突破,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几年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目前我区自主创新技术支撑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产学研联合的通道已基本建立,企业与专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型联系。

5、构筑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平台,为自主创新建立服务体系。

近年来,鱼峰区先后出台了《鱼峰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鱼峰区重点骨干企业评选办法》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自主创新激励体系基本形成。通过政策的引导扶持,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拉长优势产业链,加速形成新技术企业体系。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存在问题

鱼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全区而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发展也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与全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也明显滞后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鱼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科技投入欠缺。一些企业满足于现状,只求依附于本市主机厂的零配件生产,对新产品研发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资金投入。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对自主创新的意识不强,认为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新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若开发不成功,将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重创,同时,一些企业局限于本市的主机厂配套产品,对外地同类产品的市场挖掘意识不强,只满足于现状,一旦现有主机厂生产受挫,配套企业将毫无退路。

2、企业的自主创新经费不足。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效益低、规模小的企业贷款难度加大,企业的自主创新经费得不到保证。即使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原因,资金缺乏仍然是重要因素。当雄机械厂自主研发的KD系列永磁同步行星齿轮曳引机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由于无法解决资金问题,该项目至今未能上规模实施。

3、人才与自主创新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人才缺乏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虽然企业在引进、培养人才和技术开发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激励制度,但仍存在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受企业自身条件的影响,留不住人才,培养的技术骨干往往是另谋高就。

4、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不健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也不够健全,服务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于企业自主创新需求。

5、在自主创新的政策引导上发展不平衡。各级政府近年来虽然在扶持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推进方面制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在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政策引导上还有差距。由于柳州市一些部门利益关系,科技税收优惠政策还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四、对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加快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完善自主创新的综合服务体系,为自主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对现有的政策应进行修改和补充,把企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及企业获得专利技术的指标纳入奖励考核内容,激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形成对自主创新的有效激励。建议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重点支持重大专利新产品产业化,市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励,培育成长型科技工业企业,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新,发展新型产业。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投入的自主创新保障体系。由政府拨款设立科技发展基金,主要用作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的引导奖金和对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植资金,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督促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2—3%,高新技术企业提取5%以上作为企业技术开发费,列入成本,专款专用。对于在产业结构调中有重大影响的自主创新科技项目,政府在资金投入上要予以大力扶持。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专项资金支持我区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发挥各级财政技术改造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的放大作用和杠杆效应。

3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鼓励企业积极抓好技术中心建设,组织运行较好的技术中心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在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加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与有条件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协作共建中心,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以解决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的困难。

4、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信息作用。建立鱼峰区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形成完善的社会化的中介服务网络,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鼓励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产品制造水平,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

5、积极引导,保证政策落实到位。用足用活国家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相关政策,积极指导和引导企业申报和办理有关减免税手续,发挥国家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深入落实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促进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大大缩短与国内同类新产品的差距。

以上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