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建言献策

教育组大会发言材料:整合资源 发挥优势 开展社区教育

  • 2007-05-30    鱼峰区政协办

内容导航:

整合资源  发挥优势  开展社区教育

 

政协教育组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开发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以城区为单位开展社区教育,有一定规模的教育资源可以利用和开发,可以在较高的层次上实行教育的统筹领导,可以动员较多的部门、团体参与社区教育,便于在较大范围内通过构建教育培训网络、创建学习型组织,满足社区成员基本学习需求。社区教育是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特点的区域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理的分工,在对学校及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可以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社区教育,要善于整合资源,发挥社区、学校优势,抓好阵地、队伍、活动、制度四个关键环节,解决好有地方活动、有人干事、有工作载体、有机制保障的问题。 

我区在探索发展社区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创建学习型社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突出成绩。为了更好地扩大社区教育成果,通过学习,我们参考借鉴了国内的一些好的做法,学习了一些先进理念,特提出以下设想和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作参考。

一、以活动场所为依托,构建社区教育阵地 

一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在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中应积极构建学习型城区的理念,接受终生学习的观点,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使学习成为我区社会组织运行与发展的基本形式,成为社区文明建设的基本形态,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行为习惯,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逐步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良好人文环境氛围,要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电视、报纸、信息网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把社区教育及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纳入到全区各部门、各街道的党政干部学习之中,围绕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各街道开展一次学习型社区宣传教育活动。

二要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益。建设社区教育场所,可以在利用现有设施资源的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好综合性活动场所,资源共享,实现一个阵地多种功能、一个场所多种用途。要积极推动社区及学校的公共文化和文体设施向社区开放。我区现有23所社区学校,牌子均挂在区辖各中小学,学校应加强和社区的协调,确保社区教育的阵地建设。 

三要加强管理,确保发挥作用。应在落实对居民开放时间的同时,规范社区活动场所的各项活动。制定和出台相关的评估文件(如《鱼峰区开展社区教育与创建学习型社区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区政府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而规范的评估标准,每年评估一次并进行经验总结。要保证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要实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社区教育计划的督查,加强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科普、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紧密结合。

二 、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社区教育力量 

要在发挥专职社区工作者作用的同时,着力建设一支来源多样、素质较高、责任心强、懂得社区教育规律、专兼职结合的教育队伍。 

一要推进教师下社区。要建立完善鼓励教师下社区的机制,选派优秀教师到社区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积极探索教师下社区的多种途径。可以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轮流短期脱产到社区工作,选派学校后备干部下社区挂职锻炼,也可以采取定点兼职的办法,让在职教师利用课余、假日时间到指定社区帮助工作。

二要积极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把社区各类人才和社会热心人士有组织地汇集起来,形成一支人员相对稳定、人才结构多样的志愿者队伍。要利用寒暑假大学生返家探亲的机会,鼓励他们走出家庭,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三要充分发挥“五老”队伍作用。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也是社区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组织“五老”当好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社会风尚监督员,在社区配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三 、以开展活动为载体,拓宽社区教育渠道 

要精心设计富有社区特色 、符合各层次居民特点的活动载体,努力形成一批主题鲜明、新颖生动、富有趣味、感染力强的名牌活动项目。 

首先要突出教育,重在实践。其次要设计健康快乐、自主参与的活动。社区教育活动在形式、方法、内容上与学校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都应有所区别,要把健康快乐、生动有趣作为开展社区活动的前提,让大家释去包袱和压力,使他们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愉悦身心、提高素质。要选择让居民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从大家关心的事、喜欢的事入手设计活动项目。同时活动要灵活安排,小型多样。要从居民需要出发,灵活机动地做出安排。要把活动内容、时间列出“菜单”,提前告知大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选择参加。

四 、以健全制度为保证,完善社区教育机制 

  一要建立调查摸底制度。社区工作人员要深入居民家庭,定期对辖区内居民的年龄结构、爱好特长、家庭情况、思想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建立完善社区居民档案。要重点关注社区居民特殊群体,细心体察不同群体居民的需要。 

要建立社区与学校、家庭工作协调制度。各办事处应逐步成立由党政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统筹和指导。社区要成立由社区工作者、学校领导以及社区居民参加的社区教育中心,定期沟通情况,研究工作,组织活动,实现学校、社区、家庭三者之间的互动。学校与社区应共同制定社区教育工作计划,发挥各自的优势(学校对学生较了解,社区对学生家长及家庭较了解等)资源,共同搞好社区教育。

三要明确各方职责。从街道的角度来说搞好社区教育应该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管理到位、投入到位。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做到:积极主动、推广建立学生“社区活动联系卡”、完善中小学生德育综合评价体系,把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作为考评学生品德操行的重要内容,形成学校、社区 、家庭三方统一的评价体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