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情民意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助推产业精准扶贫

  • 2018-01-10    

内容导航: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助推产业精准扶贫

——在政协融水苗族自治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融水苗族自治县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欧海平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大会安排,由我向大会作专题发言,我发言的题目《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助推产业精准扶贫》。

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县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结合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通过我县几年来抓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定位准,将主攻方向定位在“特色” 上,形成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二是思路清,坚持“政府搭台、主体唱戏”的思想,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和建设机制;三是进度快;四是成效明显。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启动创建各类示范区37个,其中经过自治区考评认定的示范区有:自治区级1个、县级4个、乡级4个。示范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丰富多彩,成为我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示范区建设,实现示范区适度规模经营,有力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品牌,加快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县示范核心区累计流转面积1.8万亩,占核心区总面积的66.7%,“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8个,商标注册数17个。全县示范区引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1家、冷链物流企业5家,累计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1亿元。接待游客近1.1万人次,旅游总消费2260万元。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级财政投入示范区建设5475万元,撬动社会资本3.6亿元,新建水利渠道35.15多公里、电力线路48.1多公里、交通道路78.93多公里,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各类示范区共培育引进新品种57个、新技术59项,生态种养、循环种养、嫁接无病苗、水肥一体化滴管、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一批新技术得到引进并广泛推广应用,示范区日益成为良种良法的实验区、展示区。示范区引进龙头企业21家,成立农民合作社67家,培育家庭农场21家,培训农民1700人次,园区所在地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比全县年人均收入高25%以上,带动了约8000户、2.5万农民实现增收,发展壮大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脱贫攻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整体水平还不高,覆盖面还不广,贡献率还不大,质量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投入资金不足。特别是产业项目资金和产业道路扶持资金严重不足,导致现有产业无法加大投入和扩大规模,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二是示范区的特色不突出,示范性不强。有的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有的仍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缺乏精深加工,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有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尚未建立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有的管理运营机制不健全,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虽然区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成果丰硕,但从整体来看,目前可供观光示范的项目不够丰富,以引进示范种植为主,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产业开发能力还不强,自主品牌还不多,名牌产品则更少。现有的项目示范点也比较零散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

三是产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受交通和地理位置影响,较难争取到招商引资项目。

    四是高新技术在示范区的应用不广泛。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还不十分广泛。使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的先进性,示范性没有充分突现出来。部分园区无视高新技术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实际上又走回了传统农业的老路,缺乏相应的高品质人才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无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缺乏特色。

根据我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目前状况,结合先进县区成功经验,对我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工程

结合精准产业扶贫,加大政策及项目资金扶持,年度重点农业资金向乡镇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倾斜,重点打造具科技示范带动能力强,集农业体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园。

(二)突出特色,加强产品高端化包装和品牌宣传推介

引进设施设备、更新农产品包装设计。加快“金边禾花鲤、融水香鸭、融水黑香猪,融水香糯”等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建设。扶持符合“三品一标”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加快“三品一标”企业建设农产品质量

追溯公共信息平台,支持农产品进行加工、储藏、物流和配送。创建自治区级特色旅游名县的工作相适应,围绕8个原产地保护产品,宣传推介本地农产品品牌,推进地方特色农产品开发,推行种植业精细化管理,尝试性发展高端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和休闲观光体验农业。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组织企业、单位参与区内外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 

(三)扎实推进畜禽和稻田现代生态养殖发展

充分依托我县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的优势,重点扶持新(改)建畜禽生态规模养殖场、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一是支持龙头养殖企业结合实际,不断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以企业+贫困户或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按当地实际的生态养殖技术要求,发展健康生态养殖,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塑造绿色、有机和无公害产品,达到企业或合作社壮大、贫困户增收的社会效应。二是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稻田养鱼仍是我县山区传统养殖模式,积极支持以公司或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模式,积极引导连片规模50亩以上的稻田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完善建设稻田综合种养的配套设施、进排水系统、养殖用水处理系统,以稻-鱼(金边鲤)、稻-螺和稻-虾养殖为示范推广,通过健康生态养殖,创建生态、有机、无公害产品的渔、米品牌,如已建立的稻田金边鲤、泉水稻田蟹等,大力推广稻田小龙虾、稻田螺蛳养殖。通过示范带动,吸纳部分山区劳动力,增加山区群众收入。

(四)加强院校合作,加大人才引进,突出建设主题

借助科研院校的力量,实现与农业新技术的对接。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把示范区建成引领融水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进入示范推广的主战场,实行成果与技术挂钩,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让广大种植户掌握更多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服务技能。

(五)围绕“十三五”精准扶贫规划目标,扩展示范区的示范带动功能

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建设集科研生产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示范作用大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生物技术项目,突出项目的技术和特色优势,把示范区真正建成“可看、可学、可推广、有效益”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融水县如期完成扶贫攻坚目标发挥积极带动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示范区地处乡村,农业是主业,农民是主体,是推动我县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发挥好了,农村产业兴旺就有了方向,农民就业增收就有了保障。示范区也是城乡要素流动的纽带,通过企业引进、项目落地,引导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业、农村,改变农村要素单项流出的状况,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示范区是新型经营主体的聚集区,通过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经济利益联结,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融水政协常委欧海平在大会上作发言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