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结硕果 产业振兴谋新篇
——在政协融水苗族自治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欧海平
(2021年1月13日)
【内容提要】2020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我县在脱贫攻坚期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各位委员:
根据大会安排,由我向大会作专题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脱贫攻坚结硕果 产业振兴谋新篇》。
一、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示范区引领作用日益突显。目前,全县已建成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4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乡镇级示范园48个,村级特色产业示范点216个。
(二)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16年以来,我县共安排产业扶贫资金4.52亿元,惠及28703户贫困户,全县“5+2”特色产业(杉木、香猪、禾花鲤、优质稻、食用菌、中草药、鸡)覆盖率达98.78%。2020年,全县新植杉木3.8万亩、养殖香猪18万头、种植优质稻26.6万亩、养殖禾花鲤7.5万亩、种植食用菌0.65万亩、种植中草药2.89万亩、养鸡456.97万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覆盖贫困村 115个,覆盖率达 100%。
(三)品牌创建成果喜人。“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数达76个,位于全市各县区前列。融水灵芝、融水田鲤、融水紫黑香糯、大苗山红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同时,2018年我县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2020年被评为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
二、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及短板
(一)设施农用地供给不足。一是产业项目落地难。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城市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供应指标相对不足。二是土地流转机制滞后,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集约发展。
(二)融资困难。一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方式以固定资产抵押为主。目前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模小且散,生产周期长,产业链短,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抵押担保物不足。二是各金融机构的评级授信系统都由主管行统一制定,没有专门针对农业企业特点的评级授信和审批体系,这些定量或定性的评级授信条款成为农业企业难以逾越的门槛。
(三)产业结构不优。一是农民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习惯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机械化水平较低。二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少,服务机制僵化,科技服务水平不高,良种程度、单产水平较低,科技成果推广转换困难,农村缺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三是农业生产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不十分紧密,多数经济合作组织运作不规范,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四)品牌营销意识不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不完善,销售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落后,品牌辐射效应发挥不足,市场竞争力弱。
(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一是融合链条短,附加值低。绝大多数农户只进行原料生产或者最初级的产品加工,高附加值农产品较少,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不高。二是农业的多种功能开发不足。缺少对乡土文化、风土乡俗等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发展模式也比较单一,缺少特色和创意。
三、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十四五”规划引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依托我县的绿色生态优势,围绕地标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继续培育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二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大力推动融水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突破农产品加工短板。三是立足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培育和壮大流通组织,拓宽市场销售渠道,重点培育一批品牌响亮、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电商、流通企业和行业协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用好用足用活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支持民族自治县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灵活资源配置。一是研究建立与农业产业振兴相配套的用地保障机制,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灵活方式,重点支持绿色生态、前景光明的优势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引导农业经营业主体通过租赁土地、土地折股、联合村集体合作发展产业等方式,盘活利用村屯集体建设用地配套发展设施农业项目。三是用好国家、自治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配套用地政策,安排一定比例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专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
(三)完善金融信贷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调节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积极为企业融资增信。二是构建紧密的银政企合作机制,打破信息不对称格局。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抗灾防灾能力。
(五)加强科技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继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力度,利用远程教育信息网、“农信通”信息平台发布农业生产信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兼职。
(六)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强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围绕我县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职业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网络,以科技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大力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生产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二是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探索用工企业和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定向、订单培训的新机制,有效拓宽培训和就业渠道,努力为每个家庭培养至少一名技工,推动农村劳动力长期稳定转移。三是改进培训方式,把专题培训与农户之间互帮互学相结合,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上一篇: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企业发展 || 下一篇:通过“三个转变” 实现“三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