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疫情,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2018 年 11 月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县委、县政府历来对我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十分重视,通过各种渠道、搭建各种平台为社会提供广泛的社会心理服务,如在卫健、教育、司法、民政、妇联、残联等单位和部门都搭建有平台,为不同群体提供服务。但是,我县在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专业队伍人数有限;二是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形式和内容单一;三是全民性、普及性心理健康知识宣教不够;四是相关服务机构运行不够规范、开展常态化服务有欠缺;五是预警机制不完善等。
为此,建议:
一、培育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
一是培养职业化队伍。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培养行业领军人物;对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等。二是发展专业化队伍。委托相关高校为公安、司法、教育、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订单式培养一批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壮大专业化队伍。鼓励引进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高端人才。三是培育社会化队伍。依托广西脑科医院、融安爱心医院、心理行业协会等,分级分类对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健康教师等人员开展培训。广泛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
二、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
一是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加强综合性医疗机构与各级精神卫生专科的合作,构建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心理联络会诊机制。二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和特殊场所心理服务能力。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科普宣传,对辖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评估等。三是增强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和最大受益人”“心身同健康”等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
三、加强重点(特殊)人群心理援助服务
一是构建重点人群心理援助体系。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上下联动的三级心理援助服务体系,县级成立心理援助技术指导专班,各乡镇设置乡级心理援助服务专员,村(社区)设置心理援助服务心理专干,开展心理疏导社会工作服务。二是开展重点人群日常评估及干预。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残疾人家庭、一线员工等重点群体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评估,逐一形成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档案。对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个体,及时转介至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援助服务。三是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加大病情不稳定患者的个案管理力度,确保居家患者在村(社区)康复参与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居家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率不断提升。
四、健全线上线下社会心理服务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卫生院心理咨询室,行政村(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关爱帮扶小组的作用,为重点(特殊)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二是学校要面向师生开展心理筛查、辅导与咨询,为遭受欺凌、校园暴力的学生提供心理创伤干预。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和合格学校。三是公安等重点行业部门,可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设立心理服务场所,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危机干预等服务。其他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可通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者购买服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场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四是设立线上心理援助服务平台。通过网站、APP、公众号、热线电话等建立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热线,常态化开展全天候服务。
五、建立社会心理服务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社会心态监测预警机制。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大数据信息库,增加心理体检、心理课程、在线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实现心理预警功能。发挥县综治信息系统平台作用,定期对特殊人群重点人员开展风险评估。二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组建县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建立卫生健康等重点行业部门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每年都开展培训和演练,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后心理应激障碍。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吸毒戒毒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特殊人群中的高风险对象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发 生。
上一篇: 关于提升我县农家书屋建、管、用效能的建议 || 下一篇:关于将长安镇东方上城小区分区管理后主干道纳入市政道路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