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鹿寨文史

江口宝塔与柳宗元诗

  • 2018-04-25    刘江平

内容导航:

 

  左边小山包是宝塔山,宝塔山正对面破额山, 

  宝塔山附近的两个小洲即青洲 

  拍摄地点:江口街古码头刘江平 

  早上,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黄小斌来电话说:“江口有一首柳宗元的诗,明天在江口乡政府召开研讨会,你是否有意参加。” 

  江口怎么会刻有柳宗元的诗?作为一个文史爱好者,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事? 

  我毫不犹豫,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我与黄小斌所长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前往江口。 

  会议室挂着 “江口乡2016年文化工作座谈会暨‘怀柳塔’重建工作研讨会”会标。 

  参加会议的有柳州市文史专家,柳州市柳宗元研究院顾问孙代文、陈铁生,柳州市博物馆原副馆长刘文,县里有关部门的领导,文史爱好者以及江口乡、江口村民委、宝塔屯有关领导。 

  听了介绍,观看了有关视频、图片,我才明白,柳宗元写过一首《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的诗,诗中写到的“破额山”,就位于江口宝塔屯对面的柳江岸边。 

  哦!这个我懂,我知道柳宗元有这么一首诗。我原来误认为黄小斌所长说的是在江口发现了刻有柳宗元的一首诗。 

  会议上,与会者畅所欲言,纷纷表示,支持重建“怀柳塔”,甚至于建设“怀柳园”,以此为名片,带动江口乡的建设。 

  这座塔建于何时?毁于何时?为何而建?对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这首诗的理解,遂成了是否应该重建“怀柳塔”的关键。 

  目前,全国对柳宗元的研究方兴未艾,正在掀起一个新的热潮,由广西的柳州市、湖南的永州市、西的永济市(柳宗元故里)每两年轮流召开柳宗元国际学术研究会。 

  对江口宝塔的研究,很有意义。 

  一、宝塔探究 

  (一)宝塔遗址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笔者与鹿寨政协文史委主任覃富军、文史委成员王彩君、梁小运,政协机关工作人员罗文远,2017323日,驱车来到宝塔屯,在江口文化站站长陶礼波、宝塔屯队长覃富林(49岁)、宝塔村民覃国辉(72岁,1945年生于南蛇屯)、刘耀中(55岁)等宝塔屯村民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宝塔遗址。 

  宝塔遗址位于距宝塔屯约50米的宝塔山顶。 

  宝塔山,一座秀丽的不很高的土山。昨天,刚下过雨,道路极其泥泞难走,我们攀着树枝,扯着野草,一步一步登上宝塔山顶。 

  宝塔遗址只剩下一座塔基。 

  掏出准备好的软尺,我们对宝塔遗址进行了丈量。 

  塔基呈等边六角形,边长146公分,夹角约120度。基石为十分明显的人工开凿的料石,呈梯形,高35公分,内边长60公分,外边长88公分。  

  

  宝塔遗址进行丈量 

  左起:江口文化站站长陶礼波  宝塔屯队长覃富林 

  (刘江平/摄) 

  我们又仔细观察了砖缝,石灰沙浆砌砖。 

  在遗址,我们发现了散落的砖头,砖头呈淡青色,长26.5公分,宽12公分,高6公分。 

  这应该是建塔的青砖。 

 

  

  丈量宝塔遗址青砖(刘江平/摄) 

  我们还发现了散落的黄色琉璃瓦。 

  这应该是塔顶的琉璃瓦。 

  

  宝塔遗址的黄色琉璃瓦(刘江平/摄)  

  拨开遮目的树枝,向南眺望,真美呀! 

  宝塔山正对面,破额山静静地站立在柳江旁,一条石缝自上而下一破到底,恰似人的额头被破开,这,就应该是破额山得名的缘由。 

  破额山后西南面,是挂榜山,村民告诉我们,这山形好似古代科举制度悬挂的皇榜,取名挂榜山,意指“金榜题名”。 

  破额山后东南面,是拇指山,此山形极似拇指,因而得名。拇指山从导江方向看,恰似一猪头,故导江一带的人们称其为“猪头山”。 

  秀丽的破额山,高耸的拇指山(猪头山,在导江一带有“三天不见猪头山就会哭”的说法,极言猪头山之高),寓意极佳的挂榜山。三山互为犄角,非常壮阔。  

  

  拍摄地点:宝塔山下柳江河北岸,正对面为破额山,破额山右后面(西南面)挂榜山, 

  左后面(东南面)拇指山(又名猪头山)(陶礼波/摄) 

  宝塔山下,是波光粼粼静静东流的柳州人民的母亲河——柳江。 

  柳江从柳州顺流而下,到达江口,支流洛清江在江口汇入柳江(这就是江口的得名)后,再顺流而下。不远,就被浮在柳江河上的两个小洲(名清洲)分成了三股(主航道在北边,属江口管辖,两个清洲属柳江区白沙镇管辖),柳江流过清洲后,三股又汇成一股,继续向东,流经破额山下。 

  有山有水有洲,再加上红的花,白的帆,绿的水,色彩斑斓,好一幅美景! 

  

   拍摄地点:宝塔山顶。小洲即北边的青洲(刘江平/摄) 

  (二)江口宝塔修建缘起 

      对于江口宝塔建设的起缘,民间有两个传说。 

  一说是为了纪念柳宗元。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柳州还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是个还未开化的南蛮之地。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期间,十分勤勉,释奴、劝农桑、建堤坝、修水利,由于操劳过度,竟病逝于任上。柳宗元在任虽只有短短4年,却很得柳州人民爱戴,以至于柳宗元病逝于柳州后,按当时习俗,遗体运回了老家安葬,但“有德于民民祀之”,人们为他建造了衣冠冢,建立罗池庙(柳侯祠)、柑香亭。解放后,人民政府以罗池庙、柑香亭为中心,修建了柳侯公园,将正对于罗池庙的一条街起名“罗池路”。 

  凡此种种,可见柳州人民对柳宗元的爱戴。 

  人们在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所描绘的破额山正对面,现今隶属于江口乡的一座小山上,也修建了一座塔,表达人们对柳宗元之怀念,人们称之为“怀柳塔”。 

  二是缘于江口与白沙的“斗法”。江口、白沙隔江相对,历来分属不同县域。现如今,江口乡属鹿寨县,白沙镇属柳江县(现改为柳江区)。历史以来,江口、白沙都是圩镇。当年,江口人与白沙人为争夺集市的繁华,白沙人在江口的正对面修建了一座庙,江口人就找到了这座山,修建了一座塔,目的都是为了震慑对方,争夺集市的繁华。 

  这两个传说,都没有文字记载,都是民间口头流传,到底哪个更靠谱? 

  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一行回到江口街。在江口乡宣委廖黎宇和文化站站长陶礼波的引导下,我们一行考察了江口古码头。 

  我曾多次来过江口古码头。那时,没装有心事,只是随便走走,没什么特殊感觉。现在,刚考察完宝塔遗址,来到古码头,感觉就大不一样。 

  宽阔的柳江就在眼前,向左转头,看向柳江下游。远远的,一座山站立于柳江边,那不是破额山吗?陶礼波告诉我,是的,那就是破额山。陶礼波指指点点,又告诉我,破额山对面,那突出到江中的白色的那个角,那是个小山,就是我们刚才登临的宝塔山,距离我们江口街这里,有十来里水路。(见题图) 

  我突然有所感悟!这就是人们在宝塔山建塔的原因,那是观看破额山的最近距离,是最佳观景点。 

  宝塔山距白沙镇较远,有十来里之遥,看来,对决风水之说,不一定靠谱, 

  为纪念柳宗元而建塔的说法来得更靠谱些。 

  从建塔的功能来说,我国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与佛教有关,一类是风景塔,建在江边的风景塔一般都兼有压邪镇水的功能。 

  柳宗元的事迹,历来得到人们的传颂,《旧唐书》为其作了传。在《旧唐书•列传卷第一百一十》中记载,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同为因王叔文案被贬的刘禹锡被贬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柳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今广东清远连州市)。”可见其义。 

  《旧唐书•列传卷第一百一十》中又记载“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子周六、周七,才三四岁。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可见其受人爱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江口塔修建的初衷,肯定不是与佛教有关,也不是与白沙斗法,而主要是为了怀念柳宗元,兼而有压邪镇水、保佑黎民百姓和过往船只平安的心愿。 

  (三)江口宝塔建于何时 

  从文献资料中,笔者目前查不到江口宝塔建于何时。但从种种情况来分析,宝塔极有可能是建于清代。 

  第一、从宝塔遗址发现的砖瓦来看。 

  砖的颜色是淡青色,体积比现在的红砖大,比民国时期的青砖小,符合清砖的特点。瓦是黄色的琉璃瓦,也符合清代建塔的特点。 

  第二、从现存的江口古迹来看。 

  1、江口有五座古码头。至今,在古码头,仍树立着一块清道光17年(公元1837年)建码头时,人们捐款的功德碑。这五座古码头,见证着江口曾经的繁华。  

  

  清道光17年捐款建江口古码头功德碑(覃富军/摄) 

  在江口古码头旁,赫然耸立着一座高三层,建筑面积达287平米的仿欧式风格外形的建筑。据鹿寨文物部门掌握的情况,这是建于民国初年的江口统带(清末新兵制,统辖一标()的长官称统带,亦称标统。见《清史稿·职官志六》)吴保和的房子。想来,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没有江口那个时代的繁华,统带吴保和是不会花巨资在江口建那么漂亮的房子的。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江口曾经的繁华。  

   统带吴保和仿欧式风格外形的建筑(陶礼波/摄) 

  第三、从柳州蟠龙山的塔来看。柳州蟠龙山的塔,建于清道光光绪年间,也就是说,清代道光光绪年间,在柳州这一带建塔是盛行的,从柳州顺水路而下,经过第一个埠头里雍镇(里雍现存有古码头,有碑为证)后,江口是第二个埠头。这时期在江口建塔,是很有可能的。 

  综上所述,江口宝塔应该是建于清代。 

  (四)江口宝塔毁于何时,为何毁 

  询问宝塔屯老者,他们不知该塔建于何时,也不知毁于何时。 

  《鹿寨县地名志》(1983年版)记载:“该塔在公元1927年已毁,但仍有旧迹。”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西与广东两省交恶,爆发战争,广东军事力量较为强大,派出飞机轰炸柳州。柳州方面为避免被轰炸,遂将作为标志性的蟠龙山塔炸毁。江口距柳州很近,作为指示目标性很明显的建筑,这时一并炸毁,是完全可能的。 

  (五)宝塔有几层 

  村民告诉我,根据一辈一辈口口相传,江口宝塔有六层,青砖,黄色琉璃瓦,六角形。 

  我们知道,我国的塔是由印度传过来的,印度塔是双数的,但传入我国后,我国建塔都不采用双数,而采用单数。为什么?这是受到我国“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在我国“阴阳五行”学说中,双数为阴,单数为阳。所以,在中国,一般的塔建设上就采取了单数。 

  根据我国建塔的这个规矩,笔者认为,江口塔应该是五层。那么,为什么村民口口相传下来的却是六层呢?实际上,一般的塔下面还会建有一座塔基,村民将塔基也看作一层,所以说是六层,就不奇怪了。 

  (六)宝塔村来历 

      宝塔村是怎么建村的,据《鹿寨县地名志》(1983年版)记载:“宝塔村,半山区,152人,多属壮族。耕地271亩,主种水稻,兼种甘蔗。原属南蛇村,公元1953年有人迁至宝塔山麓建村,故名。该塔在公元1927年已毁,但仍有旧迹。” 

  从村民口中了解到的宝塔村建村经过,与《鹿寨县地名志》记载基本相同。是因为南蛇村人口发展,有人就迁到宝塔山麓居住,久而久之,形成了宝塔村。 

  你别看现在南蛇村、宝塔村的年轻人都不讲壮话了,但老一辈人讲的都是壮话。也就是说,南蛇村人很早就在这里居住,是地道的土著居民,而非外来迁徙人口。他们是受惠于柳宗元恩德的。 

  二、《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管见 

  围绕着江口宝塔的争论、探究,源于柳宗元的一首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对这首诗,古往今来,赞叹不绝,甚而有为“终唐之世”压卷之作之叹。清代著名诗人,乾隆年间进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感叹: 

  “余谓:李益之‘回乐峰前,’柳宗元之‘破额山前’,刘禹锡之‘山围故国’,杜牧之‘烟笼寒水’,郑谷之‘扬子江头’,气象稍殊,亦堪接武。” 

  然而,这首诗却留下来很多谜团与争议。笔者不才,斗胆做一解读,求教于方家。 

  (一)对诗题的理解 

  “侍御”:在唐代指侍御史,官名。“曹侍御”,姓曹的侍御史。 

  曹侍御是谁?历史没有记载,不过,曹侍御是柳宗元的朋友,在经过象县时,曾写过一首诗赠给柳宗元,柳宗元作此诗酬答,这是无疑的。 

  曹侍御赠柳宗元的诗没有留下来,柳宗元的酬答诗却留了下来。 

  酬:酬答。诗人之间用诗酬答,这在文人中是常事,在唐代达到了高峰。 

  所谓“酬答诗”,即用诗歌相互酬唱、赠答,也称为唱和,因此,这类诗也叫“赠答诗”、“唱和诗”。 

  赠,先作诗送给别人,即称为“唱”;答,是就来诗旨意进行回答,即称为“和”。 

  赠诗,在诗题上,一般会标出“赠”、“送”“呈”“寄”等字样,而不会标作“唱”。 

  答诗,在诗题上,一般会标“答”“酬”“和”字。为表示敬重,还称“奉答”或“奉和”, 

  在写作关系上,有“一来一往”,才能称之为“唱和诗”,“唱诗”与“和诗”,不管是不是“步原韵”,但必须有“和意”,即思想内容上的相关。 

  柳宗元是酬答诗的高手。最典型的是他与刘禹锡的三组唱和诗: 

  贞元九年(公元739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登进士第,十年后,又奉旨同调进京。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刘、柳同因参与王叔文为首的革新而遭贬谪,柳宗元被贬为湖南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二月(公元815年),二人历尽千辛万苦,刚返回京师,高兴还来不及,三月,二人又被贬更加遥远的连州(今广东清远连州市)和柳州(今广西柳州市),二人十分惆怅,南行同到衡阳,在此分别,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三组唱和诗。 

  第一组: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唱)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和)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这一组唱和诗,表达了再次遭贬谪的悲痛心情 

  第二组: 

  重别梦得 

  (柳宗元唱)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重答柳柳州 

  (刘禹锡和)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这一组唱和诗,回忆了当年的朝中生活,渴望老暮之年,能同归田园生活。 

  第三组: 

  三赠刘员外 

  (柳宗元唱)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答刘子厚 

  (刘禹锡和)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这一组诗,再次唱和悲痛的心情。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题即点明,这是柳宗元给朋友曹侍御过象县时寄诗的酬答。  

  “象县”是哪里?很多注释都说:“唐代属岭南道,即今广西象州。”大体上来说,这个注释是正确的。但我们要明确的是,唐代的“象县”与现在的“象州县”所辖区域是不尽相同的。 

  (二)破额山之争议 

  诗篇第一句:“破额山前碧玉流”,字面很好理解,破额山前,江水流淌,清澈如玉。 

  但就是这一句,颇有争议。——破额山在哪里? 

  破额山,因山似破额形状而得名。全国名叫破额山的不知凡几。 

  为什么对破额山会产生争议呢,均因王士祯而引起。王士祯在《渔洋诗话》中说:“黄梅五祖道场在东山,广济四祖道场曰西山,二山相去仅四十里。西山即破额山,柳宗元诗‘破额山前碧玉流’是也。” 

  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自称渔洋山人,清代初期大文学家。《渔洋诗话》是王士祯的名著,被收入《四库全书》中,被后世所推崇。王士祯名气太大,因此,柳诗中“破额山”即湖北黄梅县西山(又名双峰山,四祖山)的这个观点流传甚远。 

  后世学者们对王士祯的这个观点提出了新的看法。张国祥主编的《全唐诗》(天津古籍出版社)“破额山,山名,在象县。”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唐诗选注》(北京出版社出版)也说,“破额山,在象县柳江岸边”。沈祖棻的《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也说:“破额山当是象县附近柳江旁边的一座山,今已无从指实其地。(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北有破额山,于此无涉。因为黄梅远在永州之北,而象县则在其南。象县与黄梅的破额山,地理上相距过远,似不容关合在一起。)” 

  笔者管见:根据这首诗的意境,所写山形、水貌及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时,因心情欠佳,常寄情山水的情形,柳诗中的破额山,就是位于柳江河边,江口宝塔山对面的破额山,这是肯定的,是毋庸置疑的。柳宗元没有到过湖北黄梅县,也许,他根本就不知道黄梅县也有一个破额山。柳诗中的破额山是湖北黄梅县的破额山,只是王士祯的意会罢了。(由此也告诫我们,做学问一定要严谨,稍有差池,也会出错,不管你名气有多大。)  

  (三)谁遥驻木兰舟 

  诗的第二句是“骚人遥驻木兰舟”。 

  “木兰舟”,自然是指诗人所乘之舟。古人常用“木兰”来指代美好的事物。 

  “骚人”是指诗人、文人,这也是无疑的。但具体到这首诗来说,骚人是指“曹侍御”还是指柳宗元?我查阅到的资料,都说这里的“骚人”是指曹侍御。 

  从诗的字面来说,应该是指曹侍御,从酬答诗的形式上来说,前二句往往是写赠诗的情况,也就是说,想象着曹侍御荡一叶小舟,来到破额山下,被破额山的美景惊呆了。于是,驻舟观景。我们都知道,但凡大景观,必要远望,才能尽收眼底,方能感受“大”之雄浑。破额山临柳江南岸而立,高仞百尺,如驻舟破额山下,亦或驻舟柳江中流,只能仰头观看,难见破额山之雄浑。为观破额山全景,诗人遂驻舟泊岸,登上破额山对面的小山包(即现今柳江北岸的江口宝塔山)向南眺望,整个破额山之雄奇崔巍,尽收眼底。 

  破额山段之柳江,恰是柳江最宽阔处之一,江面宽达数百米,因而诗人用了“遥驻”二字。 

  但是,“骚人”是不是也指柳宗元自己呢?在古代,“骚人”有时也指“失意的文人”。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左迁”是贬职的意思。在这里,“迁客骚人”连用,很明显,是指“失意的文人”。 

  我们试着还原当年的情形: 

  柳宗元被贬柳州,心中的苦闷无法排解,经常寄情山水,也经常到农村劝农桑。江口一带,顺柳江而下,不甚遥远,柳宗元到过这里,是非常有可能的。 

  由曹侍御的“遥驻木兰舟”,联想到自己也到过这里,因此,“骚人”也有柳宗元自己的影子在里面,也是可以想见的。 

  (四)春风无限潇湘意 

  第三句,“春风无限潇湘意”。 

  诗人登上宝塔山,向南眺望,宽阔的柳江河面,恰恰浮出两个小洲(清洲),柳江被分为三股迤逦而下。 

  永州,为潇湘二水汇流之处,此处之景,恰与永州有相似之处。 

  长江支流湘水,发源于广西,流入湖南,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柳州与永州,由于水的相连,自然而然,诗人会想到远在永州的友人曹侍御。 

  永州,是柳宗元第一次被贬的地方,柳宗元在那里留下了很多足迹,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如《捕蛇者说》,也结识了一批文人好友,曹侍御就是诗人放逐永州时的朋友。 

  由眼前之景,想到十分熟悉的潇湘汇流的永州,由景想到人,想到老友曹侍御。曹侍御当时只是“过象县”而已,而非任职柳州。现如今,你应该是回到永州了吧。于是诗人信笔写下“春风无限潇湘意”,表达了对老友的深深怀念,回扣了诗题。 

  (五)欲采蘋花不自由 

  第四句:“欲采蘋花不自由”。 

  “蘋花”,一种开白花的植物。 

  古人往往寄情花草,往往用“谐音”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灞桥折柳”,“留”、“柳”同音,因而,折柳相送,常在诗中出现,表达留住客人的意愿。 

  诗中,“蘋”、“平”相通。诗人因景而想到自己的身世、抱负,自谓有济世之才,而今却一贬永州,再贬柳州,虽是职位有所提升,但,柳州与永州相比,当时荒凉有加,是个尚未开化的南蛮荒凉之地,从柳宗元的其他诗中可窥见一斑。 

  陪同柳宗元到柳州上任的亲人有从弟宗一,第二年,由于柳州的落后荒凉,从弟宗一不得不离他而去。另一从弟,也在第二年客死于柳州。 

  自己离京城越来越远,何时才能重返京城,恢复自由?自己难得平安呀,不是自由身啊!因而发出了“欲采蘋花不自由”的感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首诗作于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通过酬答诗的形式,既表达了与老友的无限情思,又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叹,确实是一首难得之作。 

  三、宝塔景区之展望 

  既然有无可争辩的遗址,就应该赶快将塔重建起来,仍将塔命名为“怀柳塔”或“柳子塔”。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张名片,大做发展旅游的文章。 

  从江口书记邓芳军口中得知,江口既有柳州重点项目电镀工业园,还正在打造“鱼文化”;更加鼓舞人心的是,将由柳州会展中心开始,建一条二级公路直通导江,2018年底将通到江口,从会展中心到江口仅17公里,也就二十来分钟的车程。以后,跨越洛清江的江口大桥也会很快动工,届时,从柳州到宝塔山,将一路畅通,顺利到达。 

  破额山、宝塔山位于柳州著名景点“百里柳江”的线路上,从柳州泛舟而下,一路欣赏沿河两岸风光,到宝塔山下,弃舟登岸,欣赏破额山全景。这是到达宝塔山的另一条通途。 

  两条道路,一陆路一水路,任君选择。 

  时下,正逢太平盛世,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双休日,又有了“清明小长假”、“5.1小长假”、“国庆小长假”。正所谓“有钱又有闲”,柳州人民正在寻找新的游玩度假景点,现在重建“怀柳塔”,在宝塔山开辟“刘子园”,真是恰逢其时。 

  我们抓紧时间,赶快重建“怀柳塔”,在宝塔山开辟“刘子园”,建立柳宗元碑林,将柳宗元事迹及在柳期间所写诗文雕刻其上,在清洲上种植蘋花,开发蘋花各种旅游产品,同时,进一步开发、打造江口“鱼文化”,保护开发江口古镇,重点建设古码头,将以上这些景点连成一片,有山、有水、有洲、有吃、有玩,又可进行祖国悠久 

  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亦美乎,不亦乐乎! 

    上一篇: 拉沟公敢探秘 || 下一篇:常安巡检司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