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
1958年9月9日,广西第一颗“大卫星”升空——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城管大队一块1.3亩的中稻田,收割1.075亩(特留0.055亩未收,供人参观),实收干谷140217.4斤,折合亩产130434斤10两4钱(当时1市斤为16两)。
9月12日,广西日报头版整版发表了环江县水稻创“全国最高记录”的消息。同版还发表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委给环江县、柳州地区的贺信和该报社论《思想上的又一次解放》。社论引用两首民歌作开头:“稻禾密密象森林,稻杆中腰绕白云;若到国际摆展览,英美一见吓掉魂。”“稻谷高过五层楼,谷穗谷粒球打球;一颗谷粒破做两,谷壳拿来当船游。”社论说:“当人们还在为那一个赛过一个的水稻高产卫星,为那亩产四万斤、五万斤、六万斤的神话般的数字惊疑不置的时候,环江传来了中稻试验田亩产十三万斤的消息……这真是前所未闻的奇迹。这一奇迹的出现,破除了许多新的迷信,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进一步的大解放。”
9月18日,人民日报第7版以“并禾密植挖掘土地潜力”为主标题,以“广西四川云南中稻创亩产6万~13万斤”为副标题,发表了环江县亩产十三万斤的消息。
10月18日,广西第二颗“大卫星”升空——鹿寨县委给柳州地委、自治区党委专电报告:“英雄的鹿寨人民,在18日以一天的时间,炼出生铁207443.4吨,烧结铁288140.435吨。”
10月20日,广西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消息:“鹿寨创日产二十万吨铁的奇迹”,并发表社论:《敢想敢做出奇迹——祝鹿寨二十万吨生铁大卫星上天》。社论说:“鹿寨县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做”,“他们不但在全县大建大窑,大量利用原有的大砖窑、大石灰窑和碉堡来炼铁,而且还创造性地把房屋、炮楼、水利渠道和山沟都用作‘炼铁炉’大规模炼铁,并已获得成功。在十月十八日一天之内完成了上述壮举。”同版,报纸还发表了区党委、区人委“给鹿寨人民的贺电”。
人民日报10月20日,为鹿寨县放出日产生铁20多万吨的“特大卫星”发表社论:《群众运动威力无穷——再祝广西大捷》。
当时,这两颗“特大卫星”震惊全国!
环江县亩稻谷13万斤,可能吗?不可能。
把13万斤稻谷铺在666平方米(1亩)的土地上,是个什么结果呢?按每立方米稻谷600公斤计,6.5万公斤稻谷为110立方米,铺在1亩土地上,稻谷厚度为0.166米高。一亩田能收这样多稻谷吗?
鹿寨县日产生铁20万吨,可能吗?不可能。
铁矿石的熔点为1534℃,沸点为2750℃。
没有炼铁炉、没有耐火砖、没有焦炭等设施和燃料,单靠木炭和木材,1000℃左右的温度能炼出铁来吗?
当年使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目瞪口呆的广西两颗“特大卫星”是怎样出笼的呢?
它是当时国内“大跃进”的产物,是一系列极左冒进的政治、经济环境催生的“畸形儿”。
本文侧重说说鹿寨县“钢铁卫星”升空的前前后后。
2
1958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提出“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办钢铁工业”的号召,并提出1958年全国要产钢1070万吨,比1957年的535万吨翻一番。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8月26日成立钢铁生产办公室,并要求各地、市、县一律设立同样性质的钢铁生产办公室。区党委要求各级领导要加强领导、雷厉风行,全力使钢铁元帅坐稳帅座。紧跟着,柳州地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坚决争取全区第一、全国第一,为争取实现粮食亩产5000斤专区、为完成20万吨铁、10万吨钢而奋斗。鹿寨县委立即响应,发出《关于紧急动员起来,全民大办钢铁工业》的指示,决定全县1958年产钢1万吨以上,产铁5万吨以上。9月28日,成立“鹿寨钢铁生产指挥部”,由县委第一书记史文任指挥长,书记王德仁、邓文光为副指挥长。9月9日,柳州地委提出:要钢铁、粮食元帅升帐,要成群卫星上天。10月8日,区党委领导指示成立“中共鹿寨县钢铁生产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柳州行署专员覃宝龙任第一书记,马振东、钟国松、史文任副书记,抽调鹿寨20万劳力,又从柳江、大苗山、石龙、融安等县抽调2.7万劳力,在鹿寨掀起了“书记挂帅、全民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
在此期间,广西各地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捷报”频传——
8月29日广西日报报道:环江县组成万人钢铁野战军上前线,并配发《向环江钢铁野战军致敬》的社论。10月17日,又在头版头条以“环江产铁又创新纪录”的大字标题,报道环江县干部群众“干劲越鼓越足,卫星越放越大”,于10月15日一天出铁63321.5吨,放出了广西钢铁生产巨型卫星的消息。
这颗卫星惊动了北京。
1958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祝广西大捷》社论,祝贺10月15日环江县产铁63000多吨;10月14日忻城县采煤670000吨。
在当时各地虚报乱报,竟放卫星的浪潮鼓动下,鹿寨县的领导胆子也壮起来了。10月18日,“鹿寨县钢铁生产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才十天,就给柳州地委、自治区党委专电报告:“英雄的鹿寨人民,在18日以一天的时间,炼出生铁207243.4吨,烧结铁288140.435吨。这一天的产量等于解放前广西三百年的产量”。
于是,环江县放出“生铁卫星”仅过了两天,就被鹿寨县这个更大的“钢铁卫星”刺目的光辉吞没了——
10月20日,广西日报以“渠道山沟作炼炉,英雄气概贯古今”为眉题,以“鹿寨创日产二十万吨铁的奇迹”为大字标题,报道鹿寨放出日产生铁20万吨特大卫星的消息,并信誓旦旦地说:“这一天的产量,经过柳州地委书记处书记覃宝龙、鹿寨县第一书记史文、书记王德仁、副书记邓文光,以及区党委、地委检查团的成员、大部分县委委员、各厂各公社党委书记和参加炼铁的技术员、群众等组成的十八个检查鉴定验收小组,逐一检查验收之后统计出来的。事后,又经过县委钢铁办公室的详细查对,证明完全属实。”
为此,《人民日报》在20日又发表了《群众运动威力无穷——再祝广西大捷》的社论。社论说:“广西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生铁的总产量才一万七千多吨,今年国家给广西分配的生铁生产任务是二十万吨。从五年一万七千吨到一年二十万吨,产量要猛增几十倍。但谁又能想得到,鹿寨县只干了一天,就超额完成了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年的生铁生产任务。”
那末,这20万吨铁是怎样炼出来的呢?据广西日报10月20日、21日的报道,主要是由于:
一、领导挂帅,男女老少上前钱
指导这次钢铁大会战的地委书记处书记覃宝龙、县委第一书记史文、书记王德仁、副书记邓文光以及县属各公社书记亲自上前线,指挥23万多人的会战大军,奋战六天六夜的结果。
二、推行了“六改”措施
1、改小窑小炉为大炉,并大建大窑。全县共利用岗楼481个、破房1329间、石灰窑428个、碉堡59座、水利渠道9条、大山沟12处,修建了8376个大土窑。最大一座土窑由山沟筑成,窑身两面是山崖,另两面用燃料堆积而成,下面留出铁口和出渣口,窑宽3丈,长2丈多,高2丈。10月18日就炼出8000多吨好铁,1300多吨烧结铁。
2、改单纯依靠木炭作燃料为多方寻找煤、木柴、焦炭为燃料。
3、改远地取材为就地取材。幽兰、雒容、龙城等公社就地开矿场、煤场。
4、改小开采小挖掘为大揭盖、大爆破。
5、改前方和基地冶炼为后方、面上同时上马,做到遍地冒烟。
6、改单纯依靠汽车和人力运输为多样化运输。群众砍倒山上的大树,将盛满矿石的泥箕放在树枝上,用绳子牵着树干往下拉,使矿石和木材直接跌入窑中,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三、涌现了许多日产万吨、千吨的公社、钢铁厂
全县日产万吨生铁的公社4个,它们是雒容、江口、寨沙、太阳。日产万吨生铁的钢铁厂5个,它们是:中渡、英山、黄腊、屯秋、太阳。日产千吨生铁以上的公社3个,它们是:长征、拉沟、红旗。
鹿寨县日产生铁20万吨的消息见报后,同样引起了全国轰动,湖北、广东、四川、江西等省组织参观团到鹿寨县参观学习。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到鹿寨拍纪录片。
时过境迁,环江县“亩产稻谷13万斤”,鹿寨县“日产生铁20万吨”,已成为人们的笑谈。然而,笑过之后,却让人深深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