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鹿寨文史

寨沙“过街溜”

  • 2016-12-29    黎 耘/文

内容导航:

    如果你夜宿鹿寨县寨沙镇,因喝了浓酽清香的当地特产和尚岗茶,抑或是饮了当地产的甘香醇厚的糯米酒而微醺,以致久久不能入眠;如果你真有机缘……此时,你正在倚窗眺望,看千家灯火渐次熄灭,白日的喧闹已随夜风飘远,淡淡的月光使远山近树、矮舍高楼沉浸在迷蒙幽静的氛围之中。忽然,有天籁之声隐隐传来。其音飘飘渺渺,悠悠扬扬。侧耳聆听,那是民间清音《柳南曲》、《柳娘青》,继而,是民歌新调《绣荷包》《茉莉花》……在淡淡的月色中,人影幢幢,穿街过巷,徐徐而行。一路上,弹拨吹拉着扬琴、三弦、琵琶、二胡、笙、箫之类的乐器,间以酒杯、碟子、木鱼撞击出节奏。此情此境,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闲关莺语花底滑,出咽流泉水下滩……”恍若置身于“春江花朝秋月夜”,“如听仙乐耳暂明”。哦哦,简直是令人觉得已置身于天上宫阙,仙乐萦绕,飘然若仙!

这就是寨沙镇流传已久的民族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形式——“过街溜”。

寨沙镇昔称榴江县,秦属桂林郡地,是鹿寨县客家人居住最集中的地域。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这里仍是桂中农副产品重要的集散地。过街溜这一民族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形式,一说起源于清朝时期粤东的一种客家文化,一说是清代乾隆年间由闽浙赣粤民间艺人传入。初时,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民间重大的传统节日及庙会,当夜阑人静之时,由民间艺人沿每条街巷“溜”来。所用乐器,以丝竹弹拨为主,不用锣鼓镲钹等重器,是民族民间的“轻音乐”。所奏曲目,多为民间小调,故而舒缓、轻盈、悠扬、悦耳,令人心旷神怡;若是演奏悲情曲调,如《孟姜女哭长城》、《叹五更》,则凄凄惋惋,如泣如诉,令人为之动容。寨沙镇民间艺人从1952年起,自发组织传承“过街溜”的民乐曲艺社,“文革”期间,被当作“复古的封资修货色”批判、破除,致使这一民族民间文化娱乐形式一度失传。

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后,寨沙镇文化站重新组建站属民乐曲艺社、镇老年协会文艺队,在县文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过街溜”下大力发掘,使这一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得以弘扬,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已不再囿于原先“过街溜”的一些古老曲目,《小城故事》、《十五的月亮》、《你是谁》、《荷塘月色》、《最炫民族风》等许许多多的流行歌曲,都成了演奏的曲目,给这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注入了更鲜活的时代感。这项群众活动,也不再限于重大节日之夜才“溜”,遇到“官办”的一些重大喜庆活动,或有的群众家中操办嫁娶、乔迁等大喜事,也请民间艺人们潇洒地“溜”一回。

如今,寨沙“过街溜”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传承人。2014年,这一民族民间传统的文化艺术,已被评定为柳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街溜”这朵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奇葩,一定会绽放得更加鲜艳!

    上一篇: 甜蜜的回忆 || 下一篇:壮欢与对唱式的勒脚歌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