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鹿寨文史

鹿寨县域历史上的土特产名典

  • 2016-12-29    葵传清

内容导航:

鹿寨县域在历史上曾经盛产一些享誉国内外的土特产,有的还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可惜由于这些土特产品种植、制作十分讲究,以至失传,现今很少或不再见到。

榴江草菇

    解放前,现今的寨沙镇曾是榴江县治所,所辖区域内种植草菇较多,年产逾万斤。榴江草菇具有肉嫩、味甜、清香、脆口等特点。民国期间,多家广东商人在县城设厂,就地收购草菇,制作“草菇罐头”,年产数万斤,运销粤港、美国等地。在美国的中国餐馆里,列有以“榴江草菇”为“招牌菜”的菜谱,食客用餐作为首选,十分抢手。

榴江县坊间有一句歇后语:“外运草菇——过不了关。”说的是民国时期,苛捐杂税繁多,尤对“榴江草菇”外运实行重税。为了逃税,外运的商人们往往“里三层外三层”将草菇包装得严严实实的,外层则以当地一般农副产品蔽盖,目的是为防被检查出来课以重税。可是采取这种伪装手段,只能蔽盖其形,无法蔽盖其味。榴江草菇香味四溢,二三十米远都能嗅到,所以常被税务关卡查获,以至有“外运草菇——过不了关”的民间歇后语。它比喻想蒙混过关者,如同外运榴江草菇一样“难于上青天”!此歇后语也佐证了榴江草菇的特点——香!其味实在是香!

“榴江草菇”何以具有这么上乘的品质?这与当地稻草质量有关。榴江县域一些水田为沙质壤土,种植水稻都是施放有机的农家肥,收割后的稻草,青黄坚硬,很适合于培植草菇;再就是制作方法,稻谷收获后,将新鲜稻草捆好堆于田里,用泥浆将下层凃盖严密,每三天淋水一次,七至十天播放菌种,长成后适时收摘,凉晒时将菌切开,刀口面向下,这样可保持香味。现在水稻生产,都施放化肥,稻草易于霉变,很难培植上乘的草菇了。

上龙橙

产于导江乡上龙屯,故名。此果大而圆,每个重120克左右,底部有一圆圈,俗称“金钱底”,色泽鲜艳,皮簿肉嫩,香味浓郁,脆口甜蜜,有“滴汁成珠”之美誉。上龙橙种植历史悠久,相传清乾隆年间就有种植,由于品质极佳,地方官员曾以此果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1959年举办的南方水果评选会议,鹿寨县政府曾以上龙橙参评,名列前茅。据传,中央首长招待各国政要,上龙橙也被列为水果招待之佳品。

上龙橙种植于上龙屯周围,面积约56亩,土质为红沙壤。当时,果树周围种植黄竹,圈围而形成了特有的小气候,极利其生长。上龙橙盛产(即所谓“大年”)的第二年,则施以足够的农家肥和麸肥。上世纪50年代,此果产量都保持在6吨左右。为扩大种植面积,60年代,农业部门曾将此果树进行嫁接移栽,但所产橙果都不如原地产的果品优质。农业部门认为,上龙橙特佳的品质,与土壤有关,遂放弃嫁接。此后因贯彻“以粮为纲”,上龙橙这一特产不再受重视,以至逐渐衰败。

“麝香”

麝是珍稀动物,其形类似獐子,毛灰色,雄性下腹有一囊,大小如乒乓球状,分泌物干燥后则为“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芳香原料。捕获麝后即取其囊,否则分泌物很快消失。

麝生活在我县平山镇屯秋一带山。解放初期,当地农民均有捕获,每年捕获数量有十数只、数十只不等,由药材部门收购。由于过度捕捉,加之生态环境恶化,1970年代后己不见麝的踪影。

“紫檀木”

紫檀木属珍稀树种之一,拉沟乡大坪村石山地均有生长。

紫檀木木质光滑,坚硬结实,颜色红里透黑,甚为美观。其用途多作为高级家具、音响、雕刻。用紫檀木制作的二胡音筒,音响清晰脆明,演奏稳重。此木特别适合用于复杂细致的雕刻工艺。

紫檀木属自然生长树种,生长缓慢,一般30年才能成材,树高67米,直径40公分左右。1970年代,拉沟人民公社企业曾有收购,每年一般收购45吨,出售给南宁市美术工艺厂。

由于过度砍伐,成材的紫檀树越来越少,一些未成材的树己被砍伐,出售者便以重量计价。为保护这一珍贵树种的生长,改革开放后,政府下文禁止砍伐紫檀木,现在仅存的紫檀树,均未成材。

    上一篇: 中渡古镇的香桥美酒 || 下一篇:“扯滩”乐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