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师范班于1974年7月毕业。这一届毕业生本着“哪里来,哪里去”的分配原则,他们回到了各自公社的学校。在文化大革命中,学校是重灾区,绝大多数老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再加上1966年以来,各地的师范学校都停止了招生,因此,这一届的“师范生”给各公社的学校注入了新的血液。1974年只招了一个体育班(初中生),没有招收师范班;1975年招收了2个师范班95人,为师(4)班、师(5)班;1976年招收1个师范班36人,为师(6)班,这个班也就成了五七中专的最后一个师范班。
鹿寨县五七中专第一届师范班毕业照片
二、鹿寨县师范学校
1977年7月,“五七”中专的最后一届体校生毕业。8月份,撤销县“五七”中专,恢复鹿寨中学,并以师(6)班为基础,正式成立鹿寨县师范学校。鹿寨县的师范教育从此发展了起来。师范学校的第一任校长为叶国权。因为就当时而言,鹿寨中学的校园是蛮大的,于是就把东边一块36亩大的土地划给了师范学校。这一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又重新恢复。鹿寨县师范学校也取消了推荐入学的招生制度。1978年初,学校从1977年12月参加全国高考上了中专线(刚恢复高考的头几年,只有两条分数线,一条是大专以上的分数线,一条是中专的分数线),却因政审或其他原因未被录取的考生中招生(只限于招收鹿寨县的考生),学制为两年。77级和78级从高考考生中分别录取了一个班。
77级的学生是在1978年2月入学的,班主任是游华显。当时师范学校只建好了一栋教室,所以,师范学生除了上课到自己的教室外,吃饭和住宿依然跟鹿寨中学的学生混杂在一起。
1978年初,鹿寨县师范学校的教学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因此,77级的学生入学后还是没有课本的。数理化等一些课程,教学上几乎还是沿用“五七中专”师范班的做法,教一些初中高中的内容,并让学生自己去找课本来学习。其他的一些课程,就是教师自己准备讲义。自己准备讲义的教师非常辛苦,又要备课,又要上课,又要自己刻印讲义。当时班里有一个叫李平(后为鹿寨中学校长)的学生,文化大革命前是柳州高中学生,下乡插队后又做过民办教师,功底非常好,数理化的课几乎可以不用听。他看到刻讲义的老师如此辛苦,就主动帮助老师刻讲义。忙的时候甚至在上课的时也在刻讲义,上课的老师知道他的情况,也不干预,师生关系非常融合。也正是因为这一届有许多基础如此好的学生,他们的毕业实习,大部分同学是到英山中学实习的。毕业分配时,也有蛮多同学是分配在中学的。
鹿寨县师范学校的毕业证书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1978年秋,鹿寨县师范学校又建起了一栋办公室,两栋学生宿舍,五栋教师宿舍和一个学生食堂。9月份,师范学校的师生从鹿寨中学搬了过来,基本完成了与鹿寨中学的“兄弟分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校,同时,也成为了鹿寨县的一所重点学校。为了加强这所重点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局将谢仲、唐书铭、刘庆宏、枚子君等鹿寨教育界有名望的教师调入了师范学校。
1979年至1981年,学校虽然依然从参加高考的考生中招生,但招生对象有了改变,即只招收参加高考的鹿寨县的中小学教师,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解决这些教师的转正的问题,二是为了有效地提高鹿寨县教师的素质。
1979年,全国掀起了办电视广播大学和函授教育的热潮,鹿寨师范学校除了招收脱产进修班外,广西民族学院又在鹿寨师范学校开办了一个大专函授班。共招收了30多名学员,学习资料由广西民族学院提供,由地区统一考试,广西民族学院聘请唐书铭老师为辅导教师。每个学期集中辅导两次。经过四年学习,最后只有18个同学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获得了大专学历。
三、鹿寨县教师进修学校
1984年,自治区教育厅对县级的师范学校进行了整顿,实行统一考试,统一招生,学校更名为“鹿寨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一任校长为刘智能。招收的对象是鹿寨县各小学的公办、民办和代课教师。
1985年,开始招收中师函授班,在雒容、四排两个乡镇设有函授点,学校每个星期天派老师下去上课。每到寒暑假,这些学生就回到师范学校进行为期十天半个月的复习考试。开始几年,试题是由授课老师自己出,1988年后,函授学生也实行了自治区统一考试。
1987年,学校的第一栋教学大楼建成使用。这一年,高考招生制度有了一些改变,将中等师范学校的招生放到了中考招生去了。参加中考的初中生有了两个选择,即考高中或师范学校。因为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是有工作分配的,初中毕业的许多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都纷纷选择报考师范学校。此时,柳州地区教育局有意向把校址在雒容的柳州地区师范学校迁到鹿寨来,于是,便先将87级的两个班放到鹿寨师范学校,称为普师(1)班、(2)班。接下来的几年,柳州地区师范学校每年都将一个班放到鹿寨师范学校。这些普师班的学生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且有不少优秀的学生。紧接着,县教育局又将一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到了师范学校,充实教师队伍,如韦子君、潘树旺、刁茂权、廖梓刚等等。一时间,鹿寨县师范学校办得红红火火、风风光光,在柳州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
由于普师班和进修班的学生不断增加,学校与鹿寨中学是连在一起的,在管理方面就出了蛮多的问题。小偷跑到学校里偷东西的情况不断发生。而普师班的学生大多数的家庭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他们联名上书教育局,要求把围墙砌起来。1989年冬,师范学校就沿着鹿寨中学的田径场筑起了一道围墙,将两个学校隔断,彻底地完成了“兄弟分家”。
1992年,原来设想将在雒容的柳州地区师范学校迁到鹿寨来的柳州地区教育局,因为扩校征地费用的问题,与鹿寨县领导班子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放弃了将学校从雒容搬到鹿寨的想法,把学校迁到了柳州市郊区,因此,不再将普师班放到鹿寨师范学校了。这一年,鹿寨师范学校只招了一个教师脱产进修班和一个函授班。在校学生开始逐渐减少。
1993年,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鹿寨县的小学教师逐渐饱和,学校停止招收脱产学习的学生,只招一些函授班了。如此一来,学校老师教学任务就轻了,便开始办起了初中,招了一个初中班。
1994年,最后一届普师班(普6班)和最后一届脱产学习的教师进修班毕业,学校从此衰落。
1996年,教育局将雒容中学的一个高中班迁到师范学校,设想在此办鹿寨县第二高中,最后认为校园太小,放弃了这个想法。1997年,又将这个班迁到了第二初中,在那里办起了鹿寨县第二中学。此时,师范学校只有少数的函授学生,便自主招收初中班和高中班。师范学校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2002年,鹿寨县成立职业教育中心,鹿寨县教师进修学校并入了职教中心,在此校址办起了“鹿寨县实验初中”,鹿寨县师范学校从此划上了句号。
鹿寨县教师进修学校最后一届学生毕业照片
上一篇: 那一场前无古人的高考 || 下一篇:“知 青 林 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