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峰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杰出的领导人。他长期担任过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职务,在江苏这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他把一生奉献给了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国难当头 投笔从戎
1915年1月28日,周一峰出生在上海一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原名周民风,祖籍广西鹿寨县,壮族人,是同盟会会员、国民政府少将参议周公谋长子。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时期,外辱内患,民不聊生。动荡的社会深深影响了他幼小的心灵,培育了他探求真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1935年夏,周一峰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他积极投身“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遭国民党当局逮捕;“一二八”淞沪战争中被炸成重伤。面对磨难,他没有退缩,追求革命的信念历久弥坚。
1938年2月,周一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他受江苏省委派遣,奔赴江北敌后地区,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此时,日本侵略军已陆续侵占了南通、如皋等重要城镇,控制了交通线;国民党地方政府及其各类武装退避乡镇,各占一方,侵扰鱼肉百姓。为争取国民党部队和地方上的进步力量共同抗日,周一峰只身一人,奉命打入如皋县保安一旅。由于他处事机敏、勤奋干练,不久即被提任团政训室主任。周一峰利用自己的公开身份,广交朋友、关心士兵疾苦,秘密发展党员,扩大进步力量。1940年8月,新四军主力到达江北。他带领一批地下党员从国民党军队中撤出,编入新四军,兼任新四军驻马塘办事处主任。
1940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在曹甸一带,顽军主力要与新四军决战。为了策应曹甸战斗,陈毅命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三纵主力由苏中四分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掘港开赴海安待命。趁我军掘港兵力空虚,驻石港的国民党顽固派徐承德部企图夜袭掘港。千钧一发之际,周一峰获悉了敌人情报。他孤身一人从马塘星夜奔赴报告。陈毅、陶勇接获情报迅即部署,全歼徐承德部,为我军打开了新局面。1941年1月,周一峰受命组建中共南通县委,担任县委书记。他与县长梁灵光一道,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建设民主政权,壮大党的力量。从1941年初到1942年短短一年时间,南通县基层党支部便由17个发展到97个,党员人数也由205人发展到1300多人。
1943年至1944年间,是苏中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日伪军倾巢出动,采取梳篦拉网战术,实行“清乡”,妄图围歼我苏中四分区抗日武装力量。新四军主力和党政机关大部都跳到“清乡”区外。周一峰作为南通县委书记兼警卫团政委,仅带一个连留在“清乡”区内坚持原地斗争。他领导开展反伪化和锄奸斗争;组织群众改造地形、突破封锁;争取上层人士和各界群众互助共济、团结对敌;粉碎敌人“武装编查”保甲阴谋。在他领导下,全县军民坚定了反“清乡”斗争信心,挫败了敌人多次轮番“清乡”,反“清乡”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当年,延安《解放日报》曾专题报道,称赞南通警卫团创造了我在“清乡”斗争区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解放战争初期,周一峰曾调任华野主力七纵六十三团、五十九团政委,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战役。1946年底,新四军主力北撤,通如海启地区沦为敌后。在极端险恶的形势下,他再次受命于危难之际,从主力部队回到地方,与洪泽、梁灵光等一起恢复组建华中九分区,重建分区主力和地方武装。1947年5月,为了配合华野主力反攻,他率部挥师打掉了灵甸据点,全歼增援之敌。陈毅、粟裕对此高度评价,传令嘉奖。随后,九分区部队又乘胜发起了岔(河)石(港)和启东“六八”等战役,歼敌1.6万多人。这一时期,周一峰殚精竭虑、出生入死。他白天打仗,晚上转移。每到一地,部队刚住下,他就忙着分析敌情或是找当地干部群众了解情况,部署地方工作。在周一峰等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九分区胜利完成了坚持原地斗争,巩固扩大根据地的任务。
筚路蓝缕 砥砺前行
解放后,周一峰满腔热忱地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49年4月,周一峰担任中共松江地委副书记。松江地区属新解放区。当时,怎样迅速地在新解放区打开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经过深思熟虑,周一峰等同志提出通过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方法,把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在他的精心组织下,1949年9月30日,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上代表们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形成工作方案和公约规章。各界人士对共产党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做法心悦诚服,松江地区的工作局面迅速打开。周一峰等同志创造的这一“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领导、指导”的工作方法在当时影响很大。10月13日,毛泽东同志向中共中央各分局发电,要求各地“仿照办理”,并称赞松江县做了“一件大事”。之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向全国推荐、介绍了松江经验。
1949年秋至1955年,周一峰先后担任中共苏州市委书记、中共苏州地委书记、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江苏省财经委、计委主任等职。1956年,周一峰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
从江苏省恢复省治之初,周一峰一直主抓经济工作。他主持编制并实施我省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夜以继日地操劳;他十分重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注重处理好积累和消费、速度和效益、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始终坚持把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放在首位;他精心组织重大工程建设,省内大批重点项目,如20世纪50年代上马的南京钢铁厂、炼油厂、南京长江大桥和遍布全省的水利电灌站,都留下了他辛劳的足迹。
他身在高位,却始终情系百姓。三年困难时期,他到苏北视察,看到当地群众,山芋吃完了,靠山芋叶加点玉米面烧汤糊口。玉米吃完了,用玉米芯磨成粉,连水带渣吃。他吃了几顿这样的饭菜,看着这些面带菜色,全身浮肿,走路打晃的人群,禁不住流下眼泪,他太心疼了。回到家中,老岳母见女婿风尘仆仆,身心疲惫,下厨炒了几个略带荤腥的菜,吃着吃着,农村老百姓生活艰难的情形在眼前浮现,他放下碗再也吃不下去。当时机关食堂为了照顾省级领导的身体,提供少量的市场紧缺的副食品,名“照顾菜”,他说服老岳母不再去买“照顾菜”。周一峰对家人要求极其严格,从不让家人坐自己工作的小汽车,岳母病了都不能坐。他从不肯利用职权照顾家人和子女,更不许子女以他的名义办任何事。
1963年,刚刚经受过三年困难时期,中央要求加强农业第一线。省委决定派省委常委、副省长周一峰任中共南通地委书记,接替患病的原地委书记。他二话没说,立即赴任。南通是江苏的粮棉大区,对全省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周一峰上任伊始,就带着一个秘书、两条被子、两副碗筷,骑着自行车深入到生产队调查研究,在田间地头、农舍人家召开座谈会。他没有官架子,吃的农家饭,住的农民屋。所到之处,干部群众无所顾忌地向他反映真实情况,提意见,谈建议。到1966年,三年里他有两年蹲点在基层,一蹲就是几十天,甚至几个月。他掌握了大量社情民意,制定出切合当地实际的政策和发展路径。在他带领下,南通地区经济迅速恢复,连续四年夺得农业大丰收。皮棉率先实现亩产超百斤,粮食由调进转为调出,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2.40%,银行年末存款上升201.82%。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一峰遭受迫害、身陷囹圄,蒙冤十年。但他对党的信念毫不动摇,始终坚持原则,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尽其所能保护其他同志,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立场和高尚品格。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文革”结束后,周一峰恢复了工作。1978年初,他担任南京石油化工总厂代理书记。他每天白天看工厂、下车间,晚上找干部、工人谈心,劳累到深夜,就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搭个铺睡觉。他对燕子矶一带的“三条龙”污染(黄龙,硝酸烟雾;白龙,石灰水;黑龙,煤烟)一直忧心忡忡,“石油工业要发展,但如果不治理环境污染,子孙后代是要骂我们的。”他采取多种环境治理方案,为南京石化总厂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周一峰回到省里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他协助省长主持省政府日常工作期间,省内一些重大工程如大运河整治拓宽、连云港港口建设、扬子乙烯和仪征大化纤建设等,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1982年,周一峰兼任了京杭大运河扬州到徐州段400余公里河道整治拓宽工程总指挥。他已年逾花甲,仍全身心地扑在工程上。他统筹协调各市县,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亲自上工地和民工们一起劳动。工程验收时被国家交通部誉为工期短、效益好、投资省的典范。扩建后的大运河气势宏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内河工程,可以行驶1500吨的船队,大大提高了运输通航能力。
1983年至1984年,周一峰年事渐高,仍受党中央委派,赴广西、安徽工作。当时广西十年动乱中遗留的问题很多,矛盾错综复杂。周一峰作为中央广西工作组组长,正确执行中央对广西的有关方针政策,团结广大干部,拨乱反正,稳妥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广西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他的工作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他任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驻安徽联络组组长期间,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反映实情、顾全大局,圆满地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任务。
1985年以后,周一峰退出了第一线领导岗位,任华东经济协作组组长。此时,他已是七十古稀的年纪,仍然十分关心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他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结构调整、乡镇工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大声疾呼克服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多次专题向中央、省委和华东各省提出充满真知灼见的书面建议。为了扩展江苏经济发展的空间,他冒着严寒酷暑,踏勘了近2000里江苏海岸线,提出了发展滩涂和海洋经济的工作思路。在重病垂危时,他还坚持仔细研读了江苏省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书面意见。
周一峰一生坚守党性、淡泊名利、谦逊宽厚、荣辱不惊,挚友们有时戏称他“周呆子”,他也欣然接受。
说他“呆”,是他内心从无私欲,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革命事业为重。在他的一生中,无论组织安排什么职务,从不考虑个人得失。无论是地方工作还是军事斗争,无论是领导全局还是重大项目建设,他都能攻坚克难,举重若轻,出色当行。
说他“呆”,也因为他敢于坚持原则。在江苏、在广西、在安徽,他都曾实事求是、犯颜直陈;同时,他以诚等待人,宽厚坦荡,慎独奉公,为了稳定大局、维护团结,他宁愿推功揽过、委曲求全。
说他“呆”,还因为他一直忙碌到生命的尽头。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工作,全然不顾及身体,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1991年4月30日凌晨,周一峰同志因病治疗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6岁。
高山仰止,风范长存。周一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为党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殚精竭虑、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严于律己、襟怀坦荡的高尚情操,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忆前县委书记史文同志 || 下一篇:飞机火焰划亮瑶山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