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鹿寨文史

回龙寺

  • 2014-10-30    朱芳信 朱明惠

内容导航:

回龙寺坐落在鹿寨镇凤凰街东面(旧址为今鹿寨第一小学),背靠日夜奔流的洛清江,前临热闹的大圩厂。整个回龙寺占地6亩,连寺门前的广场一共近10亩。这回龙寺是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庙宇,其建筑规模颇为宏大,大小殿堂、大厅、厢屋、房舍共40多间,大小庭院8处。是当时广西最壮丽、最豪华、最具古典风格,也是香火最鼎盛的庙宇之一。

回龙寺依山修建,是全镇的最高点,当地人称这里为“庵子高”。远远望去,寺院里的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整个山岭上。寺院建筑主次分明,从山门到最高顶点“天楼”,是整个群体的中轴线。两边的房屋、庭院基本对称。沿山坡地势一共辟为三级:第一级是走过清幽池塘旁的小路(因卫生原因,该池塘后被填平),再穿过一排浓荫苍翠的菩提树,一座高大的山门便矗立在眼前。第二级是登上20多级台阶走进大门后,有一个四面都有通道的四合院。大院的东边有一株直径3尺多、高约20余丈、树干笔直的龙鳞古松。对面是座高8尺宽6尺的砖坛,坛上是株弯腰曲体散发着阵阵幽香的檀香古树。两棵古木一阳一阴,龙鳞松象一位顶天立地的伟男,古檀香树似一位阿娜多姿的少女。第三级再走上几级台阶,穿过一座带圆拱门的大殿,前面又是一个庭院,庭院背后就是大雄宝殿。天楼旁一边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七层宝塔,西边是一棵近20丈高的牛尾树。寺庙里有稀奇珍贵的花木,曲折通幽的迥廊,雕梁画栋的殿堂,翘角飞檐,风铃叮当,香烟缭绕,愈发给人以静谧深遂的感觉。

回龙寺实际上是座“神仙大院”,从东到西依次是:回龙寺、观音庵、关帝庙、文庙、药王庙、火神庙、花婆庙。

回龙寺始建于明末清初,最先则由江西来的苦行僧在此结草为庐修行。和尚们不辞劳苦,八方化缘,地方民众人心向善,捐钱捐物尽力奉献,年复一年,逐渐形成整个庙宇群落。雍正十二年筹集巨资,重新修建寺庙、庵堂和庵堂前的大佛殿。大佛殿的顶梁大柱有两排,每排4根,每根直径约1.5尺(后院还有顶梁石磴)。大殿正梁上书“翰林院特授永福县正堂  吴王坦  敬立”。吴知县还在寺前留下“重修庵庙记”石碑一块,碑文云:“永福县之西南有鹿寨镇,地接柳府之雒容县。永福固省会之屏障,而是镇则永福之门户也。向为谷米所自出,故商贾凑集,户口繁多。……”此碑“并勒诸好善者名于碑阴”。此外,还有乾隆丙午科举人、云南六劝县知县、鹿寨籍人沈作梅撰文并立石碑一块曰:“鹿市隙地,广袤数亩为迥龙庵……”

经过这次重修,整个寺院气势更是宏伟。屋脊上飞禽走兽栩栩如生,飞檐上龙飞凤舞,祥云朵朵。这些古典建筑,便是湖南师傅建造。一进高大的山门,两旁是15尺高的四大金刚塑像。这看门的魔家四将高大威武,挥舞兵器面容狰狞。塑这些神像的匠人,则是从江西特聘来的高手。据说,这4尊神像是当年全广西塑得最传神的。工匠们日夜操劳,费尽心机,有一位终因心力交瘁,死在回乡的路上。

殿堂内的观音菩萨,慈眉善目,普渡众生;神坛上大肚罗汉,笑容可掬;走廊上的十八罗汉,姿态不同,神情各异。听老人们讲,街上有个姓黎的小姑娘,天天跑到庙里看匠人们塑神像。有位师傅见她活泼漂亮嘴巴甜,干脆把她那天真模样也塑了出来,成了众侍女中的一位。坊间有一句俗话:菩萨是人塑的——神是人,人也是神!

(信息来源:鹿寨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上一篇: 草把龙 || 下一篇:鹿寨县境内的主要江河山脉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