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鹿寨文史

飞跃中学

  • 2014-09-25    唐 宋

内容导航:

1970年,因为要以鹿寨中学为校址,创办“鹿寨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县革命委员会将鹿寨镇第三小学撤销,学生分流到思义小学(现鹿寨小学)和交通小学(现鹿寨镇第二小学);让鹿寨中学高中部的学生提前毕业,将初中部的学生进行分流,各公社来的学生回各公社的中学就读;剩下鹿寨镇的学生,就与思义小学附中、交通小学附中的学生合在一起,到鹿寨镇第三小学,办起了“飞跃中学”。

当时毛泽东有这样一条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小学改成了5年制,初中和高中分别改成了两年制。这样,飞跃中学就只有两个年级。那时候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因此,年级不叫年级,叫“连”,班级就叫“排”。二年级叫“一连”,一年级叫“二连”,每个“连”分别有4个排。整个学校只有十几个教职员工,没有领导班子,只有一个负责老师,叫李媛华;还有一个从鹿寨化肥厂派来管理学校的,由3人组成的“工人阶级宣传队”。

教育界刚历经了一场浩劫,教师几乎都成了“牛鬼蛇神”,是学生任意批斗和羞辱的对象。此时尚还处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在这所新建的学校里,该不该教书,怎样教书,教师们心里都没有底。好在当时的活动多,上不上课并不十分重要。

那时的报刊和广播里充斥着这样的口号:“以粮为纲”“以钢为纲”。春插、“双抢”,学生就往田里跑,平时就到处拣铁、拾粪。挑着畚箕来上学的时间比背着书包上学的时间还要多。拾粪是总有收获的,因为那时的牛比较多,今天拉的屎被拾了,明天牛还会再拉。捡铁就常常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了。因为铁是不可能经常有人拿它往外丢的。因此,学生经常是挑着空畚箕出去,又担着空畚箕回来。闹得一些家长不高兴了,跑来质问老师,学生是来上学的还是来劳动的?

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刚刚打了一仗,关系十分紧张。美帝国主义又存在着“亡我之心”,战争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这样的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一时间,各单位掀起了挖防空洞的热潮。飞跃中学自然也不能例外。在这个面积只有10多亩的学校里,竟然挖起了两个防空洞。在学校东面的空地上有一个洞口。原计划这个洞的走向是往西去,与处在几百米远的县幼儿园的地道连通。刚开始挖时,同学们很是担心,在地下哪里分得清东西南北,挖岔了怎么办?物理老师郑瑞昌拿来了一个仪器,说是定位仪,有这个仪器定位,绝对错不了。但挖了一段时间,觉得在露天挖不大方便——当时正值春季,雨水很多,不好作业;并且,雨下大了,雨水直往洞里流也很是麻烦,暂时就搁置了。于是将西面的一个教室腾出来,在教室里挖防空洞。当时学生对挖防空洞的热情非常高,争着报名参加。获批准者兴高采烈,眉飞色舞;不获批准者神情黯然,垂头丧气。因此,挖防空洞有的是人,24小时轮班,进度非常快。正当大家憧憬挖出的地道会像电影《地道战》里的地道似的,四通八达,意料之外的事情出现了。南方终究不同于北方,地下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加之飞跃中学又靠近洛清江,挖了10左右,就有水渗出来了。由于刚开始地道的面积不大,渗出的水还可以舀出去;但随着地道不断地横向发展,面积越来越大,渗出的水越来越多,只好用抽水机来抽水。因为没有什么控制渗水的措施,抽水机一停,洞里就到处是水,湿淋淋的。横向已经挖了几十米,地道里拉起了照明灯。由于线路拉得不是很规范,一次发生了漏电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着实把师生吓坏了。面对洞内如此情况,学校只好停止了挖地洞的荒唐做法。

自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过去的电影几乎全部成了毒草,不允许再放映了。江青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推行样板戏。有能力组织宣传队的单位,又掀起了排练样板戏的热潮。飞跃中学的面积非常小,除了两个乒乓球台外没有任何球场。学生下了课,几乎就没有什么活动,因此,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在空地上排练样板戏就成了一道景观。当时宣传队里的学生,骄傲得像大明星似的,很受同学们的羡慕。但由于没有剧本,更没有什么道具,学校宣传队始终没有排练出一台像样的样板戏进行演出。

文化大革命中,地方和军队打倒了一大批老干部。为了安置这些老干部,各地都办起了“五七干校”。广州的一支空军部队,在距离县城5公里左右的石榴河农场办起了“空军五七干校”。那些从广州空军某部队来的干部,很多是拖家带口的,孩子没地方念书,就都送到了飞跃中学。距离县城3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叫“英山柴油机厂”劳改场,警察的孩子也都在飞跃中学念书。飞跃中学的内宿生,只有这两个单位的孩子,很自然地分成了两派,部队的孩子一派,警察的孩子一派。这些孩子都是目睹着文化大革命的打砸抢长大的,加之广播里播放的几乎都是语录歌:“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歌词充满了暴力与血腥,且吼得慷慨激昂,甚至歇斯底里。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这些孩子的斗争精神非常强,经常会因一些小事打架斗殴,把学校弄得乌烟瘴气。飞跃中学的老师,许多都是不久前还在语录歌的歌声中跪在地上任学生批斗才站起来的,见到这种情况,哪里敢管?当时教师地位之低,教育环境之恶劣,由此可见一斑。

飞跃中学是一所过渡性的学校,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只有三个月左右。19705月份,就跟城南的一所民办中学——东方红农中合并了,改为“鹿寨镇五七中学”。学校迁到了城南的东方红农中(现在的鹿寨县实验小学)去了。

(信息来源:鹿寨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