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五年,是我县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由初步小康迈向全面小康的最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已经提出,到2015年我县工业总产值将要达到500 亿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凝心聚力,全面调动和充分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起聚精会神搞建设、万众一心促发展的强烈氛围。
一、我县工业发展概况
(一)我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目前,我县工业制造类企业达600 多家,其中年产值500 万元以上占四分之一。2011
年,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0 亿元,同比增长35% 。新增亿元企业4 家,全县累计30家亿元企业。2011年,我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 亿元,工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就达56.3%。
(二)我县工业持续发展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一是“两区一带”尤其是“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为柳江走进北部湾经济区、面向东盟广阔市场,参与多区域开放合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二是柳江县和柳州市同城同江,县市工业联系密切。“ 十二五”期间,柳州将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广西汽车城、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国内区域性交通运输枢纽和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为柳江县“十二五”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强劲的动力。
(三)土地制约我县工业的发展。一是存量土地固化。目前,我县的工业用地都是企业所有,工业用地的流动性不强,存量土地不能够顺利的向高产出、高效用、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制约了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能力、产业升级能力,影响了土地产业价值的提升,弱化了土地创造财富的能力。二是用地指标短缺。我县的工业园区和柳江新城用地指标没有得到落实,新引进和新开工建设项目同比下降明显。如新兴工业园四方塘片区用地指标已上缴报批费用,因无用地指标,无法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引进项目落地。河表工业园区650 亩已签订征地协议,但没有用地指标无法平整。湘桂铁路扩能涉及的第二、三工业开发区企业111家,搬迁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用地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工业用地缺口将达到8000亩,将严重制约我县经济发展。
二、建设标准厂房的意义
标准厂房是指在规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建设,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等特点,主要为中小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和外来工业投资项目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发展平台。
(一)标准化厂房是全民创业的孵化基地。中小投资者在创业之初,企业小,经济实力有限,靠大量投入的确是一件难办的事。若能租用厂房,只需要增加生产设备就能扩大生产能力,对企业来说既省钱,又省时,并能少花很多精力(如项目报批、办理用地手续、有关部门审批等等)。
(二)标准化厂房是外来投资的承接平台。外来投资,包括外资或是中心大城市“退二进三”撤出的工厂,经常看中的只是当地相对便宜的劳动力资源 相对便宜的劳动力资源,也许最初并没有长期在当地经营的计划。因此,他们不愿意投资建厂房,更想租用标准化厂房,只要机器一安装,就可以很快地投入生产。因此不少投资者到一个地方,先询问的就是标准化厂房的情况。有了一大批标准化厂房,就有了招商引资的载体,有了低成本、快回报的投资优势,就能快速吸引投资,有效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就能催生大项目、培植大税源、致富老百姓。
(三)建设标准化厂房可以集约用地。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我县因为土地等资源紧缺,导致莱尼线束、鱼峰橡塑等部分企业外迁,税收流失,发展步伐受到阻碍。建设标准化厂房是集约用地的好办法,在土地紧缺的状况日益突出的今天,工业用地必须站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高度,通过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坚定不移地走节约用地之路,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建设标准厂房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我县工业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大企业顶天立地,而且需要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建设一批租用条件符合、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的标准厂房,仅可以大幅度缩短项目建设周期,而且能有效降低企业在土地、厂房和配套设施等方面一次性投入成本,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一是能解决中小企业经营场地困难问题。现有中小企业因生产发展需要,急需厂房扩大生产,但在现有条件下单个项目实施新建厂房不够规模。通过标准厂房建设,可以缓解小企业经营场地问题,同时促进小企业的互相协作,并促使企业的飞跃发展。二是可以改善环境质量,缓解邻里关系,提高园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中小企业大多厂居混杂,噪声、污水、垃圾等对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导致邻里关系紧张,社会治安压力加重,规划一个标准厂房,可以集中处理环境污染,减少邻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五)建设标准厂房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市场实际效益分析,标准厂房出租价格在10-15元每平方米,这不仅给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带来收入不菲的租金外,还可以增加当地的劳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增产值,新增税收,从而也以拉动GDP 的增长,所以无论是政府、集体、还是个人均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兴建标准厂房措施
(一)尽快编制标准厂房建设及其开发使用的总体规划。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集约高效、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等基本原则,统筹我县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的落实。避免无序开发、高能耗项目引进、二次“圈地”暴利、牺牲环境等问题的再度发生。还可以规定今后凡现有厂区容积率未达到要求的企业,一律不再新供土地;对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原则上只供房不供地等等。
(二)多举并施增加标准厂房建设用地及其开发使用的空间。一要继续根据标准厂房建设总体规划,积极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争取标准厂房和厂区道路建设土地指标,建议先争取100 到200 亩的土地进行试建。二要继续在每年的用地指标中,增加一定数量的指标用于标准厂房建设。三要依法清理“闲置土地”,转为标准厂房建设用地,有效盘活批而未用的存量土地。四要积极推行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严格限制建造单层厂房(特殊行业除外),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三)整合投资融资资源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步伐。通过多元化投资和多方式融资来解决标准厂房建设的资金问题,如引导有条件的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参与标准厂房项目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在综合、灵活地应用政府代建模式、外商代建模式、科技港模式、民资代建模式、主题产业模式、厂内厂模式、创业中心模式、政府规划—投资—建设模式。通过租赁、收购、兼并等形式,盘活闲置厂房。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及“腾笼换鸟”方式,提高投资强度和空间利用率。
上一篇: 委员声音——关于加快建设洛满工业集中区的建议 || 下一篇:委员声音——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促进和谐柳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