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柳江文史

角音吹月天含怒,剑气冲云鬼带愁

——抗战时期柳江军民奋起抗击日寇侧记

  • 2015-09-07  创业柳江  欧阳健

内容导航:

【按】1944年,日军为扭转太平洋战场失利的劣势,企图打通自北向南的中国大陆交通线,于当年4月开始发动了豫湘桂战役。11月中旬桂柳会战国军溃败,柳江县(柳州)一夜之间沦陷。日军铁蹄蹂躏柳江大半年时间,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其暴行激起了柳江人民抗日怒潮。不管是服役于外的部队精英,还是当地的平民自卫队,他们许多精彩的“抗战古仔”,70年来众口相传。

    1.抗战宣传志

 抗战标语:同仇敌忾掀怒涛

史料记载,“七七事变”后,柳江(柳州)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城乡军民声讨日寇侵华的滔天罪行。尤其是在日寇入侵后,抗日救亡工宣队在大街小巷、乡村道路两旁贴满抗战必胜、驱逐倭寇的标语口号,激发了广大民众奋起抗战和必胜信念。抗战标语,是抗战的历史见证物。由于数十年的风雨剥蚀等原因,今天还能见到的标语遗迹,在全市已相当稀少,因而具有文物价值。所幸在柳江县境还能见到几处。辑录如下。

 

【标语图】 紧靠柳邕路三都镇白见村路段的槎山屯间民房别看其貌不扬,墙上的标语泄露它不寻常的来历

该民房是砖瓦二层结构,上下各三间。主人韦作朴介绍说,房屋是爷爷在柳邕路(柳州至大塘路段)一开工就来路边建造的,与柳邕路同时建成,也可以说是柳邕路兴建的历史见证物。离地面约3.2米见方粉刷四个大字“抗戰必勝”,几乎占了整面墙的宽度(15米),每字大小约80X80com。字为行草体,白底红边。因左侧一间后来重新粉刷过,故“”字不大明显。“抗戰必勝”的下方,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该条标语下方,“驱逐倭寇”四字也隐约可辨。

【画外音】 从书写风格和颜料成色不难看出,三条标语书写于不同可见当时的抗战宣传十分活跃。

桂柳会战之后,日军在柳邕路两旁的乡镇留守,柳邕路成了日军来往广西各地的主要通道。柳江县因此成为日寇侵略的重灾区之一。而抗日工宣队也注意利用主干道旁的显要位置,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促成大家同仇敌忾,各地打击鬼子行动风起云涌,重灾区成为柳州民众抗战的“主阵线”。这些标语,见证了日寇当初不可一世入侵到狼狈溃逃撤出的过程,“抗戰必勝”成为现实。

 

【标语图】在三都镇边山屯,在靠近屯里主要通道的一面民房墙上,“實行空室清野,饿死敵人!”的红字,至今仍比较醒目。村里老人讲,这也是“乱日本”时候写的。

画外音边山屯及其附近大河、觉山等几个古老村屯,曾富甲一方,也是柳邕路三都段附近较大的村屯。为此没少受鬼子侵扰,他们抽冷子就来搜刮粮食,或抓壮丁,抢花姑娘,行为极为嚣张。当地百姓切齿痛恨,早早将粮食和牲口转移到偏僻弄场山洞里。边山屯今年81岁的韦日初老人至今还记得1945年端午节那天,驻扎在镇上“皇楼”的日本鬼子又跑来村里,以为能找到粽子什么吃的,结果什么也没捞到。

“其中有一个血的教训。”当地人韦文海回忆,板江屯有个叫韦X兰村民,起初还认为“哪个皇帝都得要百姓”,况且老躲着也不是办法,用我们自己的友善,或许可以换来日本兵“慈悲”一点。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回到村里,邀请两个巡视的日本兵“到家里坐坐”,把原来藏起来的米和菜取出煮给日兵吃。哪晓得饱餐一顿后的日兵却无故将他连刺几刀,鲜血直流。幸亏他死命挣脱并趁着天黑往后山跑,才得以死里逃生。“对鬼子不能抱有幻想!”韦X兰终于醒悟,其遭遇也教育了附近村民。后来韦积极参加抗日青挺队打击日寇。

2.抗战队伍志

奋起自卫:弯弓百战射恶枭

柳江沦陷之后,民风彪悍的柳江民众不甘蹂躏,纷纷拿起武器,奋起抗敌。他们组成自卫队、青年抗日挺进大队或自发集结的民众武装,此外还有县府自卫大队和县警队。他们或以村、以乡,或联合作战,或单枪匹马袭击日寇。其作战方式多为游击。支援、配合国军打正规战。有追击、阻击、伏击、偷袭、攻击、反击战、解救战等,先后发生大小战事120 余次。

自卫队。据《柳江县志》记载,当时县内自卫队人枪数较明确的有:小山乡100多人枪;小山乡官塘村、卜洞村40—50人枪;成团乡板江、盘龙、北弓等村100多人枪;大荣乡80—90人枪;百朋弓村、桐村、布村60—70人枪;百朋乡果芒弄内100多人枪;里雍乡200多人枪;三都乡100多人枪;里高乡板六村50—60人枪。另外,六道、穿山、洛满、流山、福塘、新圩等地,也组织有自卫队。

这些自发组成的自卫队,一般是据守村庄,曾进行过大小50多次战斗。当时柳江全县及与来宾、迁江、象县交界的跨县地区共组成自卫队7个支队,每支队辖三至五个乡自卫队。他们常在湘桂铁路、柳邕、柳覃公路沿线伏击日军。

青挺队青年抗日挺进大队。据史料记载,民国33年10月,在中共柳州地下党领导人、《柳州日报》特支负责人罗培元的劝导下,进步青年熊柳生、石宝熙、韦金台、韦君毅等决定回家乡柳江县农村组织队伍抗日。柳江县沦陷后不几天,石宝熙、熊柳生即在成团乡小学成立柳江青年抗日联合会,发展会员50多人,出版抗日油印小报《解放报》。接着,韦君毅在洛满乡、梧裕茂 (他是在柳州中共地下党员

龙城中学张镇遭的劝导下回乡组织队伍的)在流山乡也各组织了一支队伍(韦部有12条枪,梧部有18条枪) 。三方会商后,立即联合组成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以石宝熙为队长、韦君毅、熊柳生为政治部正、副主任,韦金台、梧裕茂分管后勤和对外联络工作。民国34年元月25日,他们60多人,30多条枪,在流山乡拉创弄首次伏击日本侵略军,毙伤敌人20多名,声誉大震。以后队伍扩大到150多人枪,就改编为柳江青年抗日挺进大队(以后简称“青挺队”) ,下辖三个中队、两个直属分队。以后“青挺队”不断寻找战机打击日军,先后作战20多次,毙日军60多人。

3.抗战地理志

“鬼子地名”:侵略耻辱永难消

在日寇横行柳江的七个月时间里,不时遭到国军、自卫队及抗日青挺队的打击,村头、山坳、山谷和弄场,到处是歼敌的战场,也是日寇的坟场。不少地名因此而变更了新的名称,这些“新地名”,既是柳江军民抗击日寇的见证,也是侵略者留下永难消失的耻辱烙印。

2007年12月,韦实通老人(当年自卫队成员)重游鬼子坳,感慨万千。

【改名】百子坳——>鬼子坳。距里高镇东面约5公里处,有一处险要关隘,是柳邕路的必经之地。据清乾隆版《马平县志》记载:这里叫“百子隘”。当地百姓俗称百子坳,相传观音老母在这里生下百子而得此美名。1945年6月在这里伏击日兵后,新地名“鬼子坳”不胫而走。回顾由“百子”到“鬼子”的改名历史,有网友笑称“好好的白菜给猪拱了”。不过,如此一改,有“灭鬼子,方保百子”之深刻寓意。

【背景】1945年6月,日军在抗战的反攻阶段中节节败退,入侵广西的日军第3师团第6联队约千人集结在忻城大塘,准备向柳州撤退。获知此消息后,当地自卫队和群众配合国军,在百子坳伏击日军,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

6月16日傍晚,当敌人走到里高的百子坳一带时,立即陷入当地民军自卫队和国民政府军第46525团官兵的重重包围之中。此处悬崖陡峭,壁立道旁,两端是“之”字形陡坡,地势险要。敌人陷入重围后,有如关门打狗,枪炮轰鸣,杀声震天,日军东奔西突,终难逃脱。战斗持续了两昼夜,到18日晚上10时许,日军趁天黑改从附近的勒桃弄坳口逃窜,才冲出了包围圈。这次战斗日军伤亡惨重,至少有数十名日军毙命(一说200多),60多匹马被打死。“遍地的死人死马,到处是血,腥味几个月都还可以闻到。”自卫队幸存者韦实通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国军也有29人牺牲。抗战胜利后不久,人们便在坳口处建亭一座,纪念阵亡将士,将百子坳改名为“鬼子坳”,并题有词曰百子坳前清血债,蓬莱岛上吊孤魂。

 

见单坳(马翻沟)图示。(截自卫星云图)

【改名】肯单坳——>马翻沟。在土博镇梅里村下大仁屯与五合村岜邦屯之间有个山坳,名叫见单坳。是过去人们从土博街前往忻城县大塘的必经之路。因1945年6月日寇的行兵“事故”,见单坳遂改名“马翻沟”。

【背景】据当地村民回忆,1945年农历5月中旬,有一大批的日本鬼子从土博街出发,经见单坳赶往忻城县大塘,“三天两夜不间断”。第二天,当日寇行兵到岜邦村头,遭到当地自卫队的伏击,日军死一兵一马。见鬼子援兵不断,自卫队见机撤退。到了第三天,又有一队的鬼子爬上见单坳,其中有两个鬼子骑着马,估计是鬼子军官。当他们经过一处大青石的险峻路面时,前面那匹马脚下马掌一滑,“刷啦”一声人仰马翻,跌落到路下数十米深沟;驮在马背上的发报电波设备也砸在石头上,零件散落一地。紧随其后第二匹马大概受到惊吓,也“哧溜”滑落下去!走在前后的鬼子兵见此情景,吓得面如土色。大概是听到深谷下面没有声息,又不敢贸然下去查看,鬼子于是继续赶路。

    躲藏在附近岩洞里的村民得知消息后,然后纷纷跑去割下马肉回来尝尝——毕竟逃难的日子太苦,许久都不见荤了!从此“马翻沟”就叫开来了。话说“马翻”之后,这批日寇来到大塘一带,遭受国军飞机接连轰炸,伤亡惨重。几天之后只得谋划向柳州退却,却又遭遇鬼子坳之败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