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委员之声

委员论坛:关于加快柳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 2010-01-15    城中区政协提案组

内容导航:

一、我市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柳州是一座有2100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柳州即有大龙潭、都乐岩等品牌自然风景区,又有柳江人遗址、白莲洞、柳宗元遗迹柳侯祠等历史文化遗迹。改革开放以来,柳州文化产业在探索中发展,在艰难中起步,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创造了像《白莲》、《八桂大歌》这些获得文化大奖的知名品牌剧目,但由于市场运作受各种条件制约,这些品牌尚未上升到产业品牌地位,未能延伸到产业效益。

作为西部不发达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柳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及政策性扶持不够,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较慢,文化企业规模小,实力不雄厚,现有产业集团与国内外知名的传媒企业相比,整体实力及经营水平亦差距悬殊,缺少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地区整合资源的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文化系统直属经营单位6个,到2006年底,总资产1.8亿元,年总收入为2000多万元;文化系统市级专业表演团体4个,含《八桂大歌》在内2006年全年演出总收入400多万元;文化事业单位8个,包括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白莲洞等场所;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活跃。全市2006年在编文化经营单位1666家,注册资金2.1亿元。卡拉OK娱乐场所918家,音像制品经营户76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463家,并出现了全国连锁经营业态的苏荷钱柜等大型娱乐场所。上述场所共1666家,从业人员测算为约2.6万人,95%为个体私营投资。这显示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在文化娱乐产业方面的投资比重较大。就整体来看,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偏低,经济总量不大,尚未形成地方主导性产业。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国有文化产业经营艰难,发展上举步为艰。

一是经营机构多,但集约化程度低,效益差。如全市的演出经纪,演出场所,旅游经纪,景区管理分属文化、旅游、园林等部门管理,各单位经营单一,运作成本高,缺乏协作,产生不了规模效益。

二是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机制不明确。政府与文化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尚未理清,政府直接管理文化,经营者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如我市的都乐、柳侯、鱼峰、江滨等公园在机制上属事业单位,在运作上属市场经济,公园的资产主体属国家。公园的发展规划和经营受政府的直接支配,而作为法人主体经营者却要面对市场应付经营。多年来,几大公园的经营始终没有走向市场化,至今则大多已成为免费开放的公园。

三是文化产业的总体规划与全国发展形势不相称。我市在历年的规划中,并未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重要位置;文化产业作为三产的重要部分,也没有作出长期的战略规划。调研中,我们在《柳州市统计年鉴》中甚至查不到文化产业的统计体系数据。可见柳州对文化产业的陌生,更谈不上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到重要战略位置上。

2、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健全的融资政策。

柳州市文化产业单位,特别是从事旅游业、传媒业、演出经纪等行业的部门,没有原始的不动产,若要扩张发展,无法从银行抵押贷款投资。作为文化产业,自身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准入上为多种经济并举。私营、民营文化产业在初始阶段上,往往更需融资上的支持。因此,缺乏资金是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又一瓶颈问题。

3、文化产业经营从业者素质偏低,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

我市目前真正参与市场经营的文化产业,据抽样调查,私营、民营的比重达76%以上。大多数经营者是从其他行业进入本行业经营的,有的是无目的进入本行业,有的是随机进入,入行前的准备不充分,有的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文化修养高的文化人却也有不善于或无能力实现文化的产业运作。因此,缺乏专业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是我市文化产业做不大、做不强的又一问题。

4、个体民营的文化产业规模不大,呈无序自然发展状态。

2006年底,我市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市场各类行业个体私营业主达1666家,从业人员测算为2.6万人。在互联网吧投资方面,我市的网吧行业单体数量多,规模性经营少,没有形成集约化的垄断性经营。在娱乐方面,虽然出现苏荷钱柜等连锁外来品牌以及自创品牌的皇家凯歌夜总会,但三家娱乐场所加在一起年销售也没有超过亿元,我市文化产业没有一家是形成集约化经营的产业。

另外,则是个体文化产业呈无秩序经营状态。首先,在布局上表现为分散零乱,不易造就市场化。其次,在经营上各自为阵,恶性竞争,缺乏统一的市场维护。我市目前文化产业行业尚未成立行业协会,在文化产业市场运作中,各私营业主在营销策略上各自经营,无序竞争,对市场缺乏维护,从而导致市场很难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积极扶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1、根据我市特点,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尽快组建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成立国有控股的文化产业集团公司。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需靠龙头企业来带动,需要有一个跨行业、有经济实力的公司来承担文化市场运作的经济任务。因此,政府应牵头组建一个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文化产业集团公司。这一公司应具有市场独立运作机制,业务包括出版、文化娱乐、演出经纪、旅游、传媒等范围。争取在几年内成为年营业额超亿元的企业,做大做强我市文化产业,以此增强柳州人对文化产业投资的信心,带动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2、在文化产业行业中培养、扶持发展13家连锁企业,扶持连锁企业在13年内实现销售过亿元。并鼓励企业向外发展。如:可以在我市的娱乐行业、音像行业、书报行业、旅游业等行业中扶持培养规范性的连锁企业13家。特别要大力鼓励民营和私营业主对文化产业连锁经营进行投资,鼓励扶持他们开办连锁企业。对民办连锁企业,有关部门应放宽连锁企业注册的政策,降低准入的门槛。

3、创办具有柳州特色的大型、综合性人文刊物《柳州》。柳州作为一个拥有2100年历史的古城,至今没有一部较全面的高档次的文化刊物。桂林有《漓江》、南宁有《今日广西》,而柳州除了在80年代末出有《柳苑》外,现在在此领域是空白。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扶持、推动组办一个文化刊物。刊物名称建议定为《柳州》。柳州现有众多少数民族,三江、融水等地的民族风情、自然风光都有很深的人文底韵,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们应借《柳州》刊物向外界大力宣传柳州,在介绍柳州自然风情、民族文化、工业产品、人文历史的同时,也使《柳州》这一刊物发展壮大,在广西出版界占有一席之地。

4、组建柳州文化产业的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自律促进发展。我市目前没有一家文化产业的协会。像南宁、梧州、玉林等地,成立有网吧协会音像管理协会等各种形式的协会,通过协会协调本行业的经营方式、竞争策略,避免无序竞争,并对政府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同时,还可以通过协会吸引外来资本进入我市文化产业市场。因此,应尽快在我市成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内部的自律管理,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5、加大对文化产业设施的投资力度,对文化、旅游、体育、娱乐、工业展览等设施应进行重点规划。在市中心或商业繁华地段,规划建设具有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如对原已开发有的工业生产线展览旅游线路,应作为城市工业文化品牌来加以大力扶持,并作为对外旅游景点进行重点推介,这不仅是发展柳州旅游的需要,也是开展城市工业文化活动,搞活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产业品牌延伸的需要。同时,在各辖县、新开发的社区及开发区内,应指令性地要求配置文化产业用地及设施,鼓励文化产业进入。

6、建设、培育一个文化中心区、四条文化街,振兴柳州文化娱乐市场。我市现有在册各种娱乐场所1000多家,未注册登记的娱乐场所测算有200多家。其中演艺、歌舞卡拉OK娱乐场所245家,全部场所相对分散在全市各地经营。这还不包括相关的茶吧、酒吧等单位。通过对整个娱乐市场进行保守的测算:进入市场的资金有4.55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在34万人左右,年销售约16亿元人民币。如果对这些投资进行有效的引导,培育成重点的文化市场,将对我市的文化产业及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个文化中心区,是指建设以五角星一带为中心,辐射整个解放南路步行街范围的文化娱乐休闲中心。根据柳州市传统的生活习惯及文化娱乐产业设置特点,将业已形成的一个以五角星为中心的娱乐活动中心区域扩大并加强,使他定格成为柳州市最繁华、档次最高、人流最大、效益最好的文化生活娱乐休闲区。据统计,在该区域范围内,现有歌舞、迪吧、卡拉OK等娱乐场所20多家,影视厅5家,茶吧6家,餐饮10多家,大型综合百货商厦4家,各种品牌专卖店100多家,并驻有麦当劳、肯德鸡等名牌店。在该区的娱乐场所中,苏荷迪吧、钱柜迪吧是全市最高档的酒吧;嘉年华OK厅、兰桂坊演艺厅是全市最好的OK娱乐厅,是柳州人热衷于夜生活的好地方,每晚12时后,依然车水马龙,已初步具备文化娱乐休闲中心的区域性条件。

政府的工作主要是:①在城市建设规划上,有意识地将该区域的房地产规划建设成为适合娱乐、文化、商业、餐饮为主体的经营活动的场所。特别是在步行街的范围内,增加文化娱乐休闲场馆的连片引进,增强文化娱乐业的消费水平;②对进入该区域的文化娱乐经营者放宽准入政策,加快行政许可的审批;③在税务、贷款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种资金进入该区域投资文化产业;④城管部门应规范并鼓励、扶持该区域内的各业主制作好店面形象及招牌霓虹灯,使之成为柳州的文化娱乐休闲不夜城;⑤加大该区域文化产业广告宣传推介力度,使市民及外地游客都认可并参与培育、爱护这个文化娱乐产业中心区,将它变成我市的文化娱乐亮点。

四条文化街,是指建设一条文化酒吧街,一条古玩、字画、奇石、花卉街,河南河北各一条娱乐休闲街。四条文化街是围绕一个中心区来布局和规划的,它反映了现有消费习惯和我市的城市特点。

一条文化酒吧街:城中区曙光路中路一段,靠北侧一面街道临街门面及内巷门面,现已自发集中有各种特色的酒吧、咖啡厅18家,并且还不断有新的酒吧进入。这里的酒吧、咖啡厅各有特色,而且文化气息浓厚,文化品位很高,形成了一道酒吧夜生活风景线。这为打造柳州市文化酒吧一条街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务之急是尽快开发建设好曙光路,特别是曙光中路南侧,结合柳州旧城古迹遗址改造,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努力建成柳州文化酒吧一条街。

一条古玩、字画、奇石、花卉街:我市现有的古玩、字画、奇石、花卉市场现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市场及规模效应。建议将柳州市已改造好的鱼峰山、马鞍山公园区域规划并发展成以经营古玩、字画、奇石、花卉为一体的商业街,使之成为柳州市商业、休闲、旅游的重点街道。过去该地段曾经自发形成过奇石花卉经营市场,并形成了较好的效益。但因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及总体策划上的周密布置,使奇石、花卉一条街未能办成。我们只要充分利用鱼、马公园改造后的优势,由此沿屏山大道向东延伸,将其努力打造成一个集文化、商业、旅游为一体的商业街是完全可行的。

河南河北各一条娱乐休闲一条街:是指在河南和河北各建设一条文化娱乐街道。在河南以半山开始沿驾鹤路至天马派出所止,建成河南文化娱乐街。该路段濒临江滨公园,俯视柳江河,是开发休闲娱乐业的好路段。在河北离市中心不到10分钟的跃进路,它是柳州的北出大通道,也是柳州的北面窗口。因生活习惯和交通便利,现已形成文化娱乐一条街的雏形。从京都宾馆路段开始至胜利立交桥,有左岸咖啡、白金汉宫、半岛、喜的迪吧等咖啡厅、娱乐场所56家,如果加大扶持力度,建成柳州文化娱乐一条街是极有可能的。

7、培育建设一个文化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培育一个文化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首先,对选址要做充分的论证,切忌本位主义。考虑其长远打算,市场的规模应在300亩以上。其次,引进现代物业管理机制,对专业性批发市场实行市场管理机制。第三,政府在政策上、搬迁上、融资方面应予以充分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力争把这一文化产品专业市场办成广西最大的专业性市场。

8、在开发区内设文化产业园区。对进入阳河开发区、高新开发区和官塘新区的文化产业园的文化产业如软件开发、动漫产品开发等行业,实行有效的扶持和优惠政策。鼓励各种资本进入阳河、高新、官塘开发区投资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园区内建设的文化产业,可适当免除各种土地用地的转让、使用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9、鼓励发展动漫产业,使其发展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2007619,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授予我市柳东新区阳河工业新区的市蓝海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动漫游戏研发基地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训基地两块牌匾,使我市成为将两大基地集于一身的国内第一城。柳州有南北融会的民族文化根基,又有蓝海这样已研发出一些有市场的动漫游戏产品的企业,今后对于开创有民族特色的动漫品牌具有一定的优势。

动漫产品不仅本身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具有的市场空间则更大。我国目前每年儿童食品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350亿元左右,玩具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00亿元左右,儿童服装每年的销售额达900亿元以上,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每年的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以上。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这一新兴产业的带动,以此类推,我国动漫产业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发展动漫产业可谓前景无限广阔。

10、建立一个柳州市工业博物馆。

柳州自上个世纪初已经是广西的工业重镇,如今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有工业企业25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11家,4家进入全国500强,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柳机就生产制造出了我国的飞机;六、七十年代,生产的柳江牌汽车、拖拉机及纺织、日化产品在全国也很有名气;八十年代,曾经创出双马牌风扇、都乐冰箱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家电品牌。至今,柳工机械、五菱微汽、两面针牙膏、OVM预应力锚具亦是国内一流工业品牌。同时,百里柳江上的三十余座姿态各异的桥梁,也堪称为我国的桥梁博物馆。柳州的工业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过去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性的措施做得不到位,至今一些柳州历史工业已很难再觅其踪迹。建设柳州工业博物馆,是柳州工业历史的生动见证,如果我们今天不注意抢救性地保护好自己的工业历史文化痕迹,那么我们留给后人的工业文化就将是割断的空洞的。因此,建议市政府能利用国企改革中弃用的一些旧厂房厂址,用来建成柳州市工业博物馆,为工业柳州保存下看得见的城市历史文明。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