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中文史

细柳巷谭氏春秋

  • 2014-10-22    

内容导航:

细柳巷谭氏春秋

                          刘明文著

                           

                        商贾世家

   

    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叶柳州解放初期,寓居在考棚街(今中山西路中段)细柳巷的“安宅”、“玄圃”两座大院的谭家,是柳州的名门望族。商贾世家。

    谭氏家族远祖原是陕西省西安人氏,后来迁入河南、广东等地发展。世代务农经商,由小康而巨富,成为商贾世家。广西柳州谭家祖先谭钟鸣于18世纪末,从广东肇庆府髙要县谭村迁居广西庆远府思恩县(今河池市环江县)。谭钟鸣及其儿子谭广德、谭广才,以经营食盐和贩运木材为业。因经营有方,家财万贯,富甲一方。

    树大分枒,儿大分家。谭钟鸣去世后,谭广德定居思恩。谭广才迁居宜山县(今宜州)发展。1840年至1860年的两次英帝国主义发动的鸦片战争期间,又发生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宜山地区发生战乱,广才家产在战乱中遭受损失,被迫携儿带女迁居柳州府马平县(今柳州市),在斜阳路细柳巷安家落户。

                                

                       龙城发迹

   

    在柳州的一百多年中,谭广才家人丁兴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人才辈出。广才有儿子四个:谭鸿遇、谭鸿羿、谭鸿元、谭鸿彰。谭鸿遇经纶满腹,为柳州名儒。谭鸿元壮年从军,官至营级。

    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谭鸿彰(又名谭焕安),是四兄弟中的佼佼者,从少年时代起,就跟随父兄学习经商理财,由于他以诚实著称,经营有方 ,终成柳州巨富。他在柳州城乡广置田产。在今柳州市中山西路细柳巷,建有占地千多平方米的“安宅”、“玄圃”两座大院。谭家在这里繁衍子孙,安居乐业一个半世纪。

    谭鸿彰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家富不忘囯忧,谭氏不乏精忠报国之士。谭征策(谭展文)、谭征祺(谭志岳)、谭征献(谭有宋、谭昌)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进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活动,他们与刘古香、柯汉资、宋新洲、王植槐、王干廷等柳州人,成为柳州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谭均任是柳州市最早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和共产党员之一。谭霸、谭健、谭立、谭尧等,都参加过抗日战争,驰骋于五战区和四战区战场,打击日本侵略军。

    柳州解放后,谭氏子孙在社会改革中,顺应历史潮流,迁出细柳巷,定居各地。如今谭家子孙,分布天南地北、海内外。谭尧、谭岳驾驶舰船航行于太平洋;谭必成担任武汉实验歌剧院舞美设计大师;谭鸣汉、谭顺成兄弟俩在柳州医药界,小有名气;谭嘉祥曾任广西武鸣华侨农场场长;高级工程师谭成在上世纪50年代是广西体操队选手,获得全国体操比赛的奖牌,从事科技工作后,获得湖南、广东科技进步二等奖,还获得一些发明专利;谭微中是国内知名画家;谭舜华是柳州市劳动模范;谭阳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高考分数线排名第二的高考状元,百岁诗翁的儿子谭全为传播柳州的奇石文化,劳碌奔波数年,在北京、广州创下业绩......各行各业皆有出类拔萃的人才,都为人类社会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马平鸿儒

    

    谭氏家族不仅经商有术,而且也是人才辈出的府第。刘禹锡的《陋室铭》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当年细柳巷谭家“不俗书屋”的写照。

    谭广才的大儿子谭鸿遇,名字虽与“鸿儒”同谐音,却是名副其实,博学多才的一代鸿儒。鸿遇又名仪安,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农历724日,殁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初五,享年69岁。

    谭鸿遇少年时代饱读诗书,而且书法娴熟。曾赴省会桂林参加乡试,不幸途中发高烧以致耳朵失聪。于是放弃科举之途,回柳创办学馆授徒。

    由于他博学多才,教育有方,为柳州培养了一批人才,例如象州翰林石宏昭、马平名士梁福年、王云樵、王仲甫、莫汝封等,皆出其门,因此名噪一时,邻近州县求教入学者络绎不绝。柳州府学台深为赞许,亲题“不俗书屋”相赠为学馆牌匾。

 

蚕业之父

 

    现代广西的蚕桑缫丝业,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获得迅猛发展,已经在国内居领先地位。追根溯源,人们不会忘记柳州的蚕桑缫丝业之父谭征祺,在20世纪之初,从日本留学归来创办柳州蚕桑缫丝业的事迹。他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广西蚕桑缫丝业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谭征祺又名谭志岳,生于1879621日,殁于1910129日,享年仅31岁,但是他短暂的一生,却给柳州开创了桑蚕缫丝业和职业教育的先河。

    他少怀大志,好游侠,不事科举,是柳州最早的留日学生之一(另一人是李春晖)。在日本期间,先入日本陆军学校习武,后进入东亚蚕业学校学农业科技。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谭志岳秘密参加了同盟会。

    学成回国后,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于1910921.创办马平县蚕业讲习所(亦称马平县蚕业局,所址在北门街雷王庙),任所长兼教员。又创办马平县蚕业学校(学校旧址在今谷埠街幼儿园),自任校长,组织家乡妇女入校学习,亲自讲授种桑养蚕缫丝技术。并且在近郊羊栏村,广植桑田,以图发展。他以蚕业学校为革命据点,与刘古香、柯汉资等同盟会员开展反清活动。由于积劳成疾,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不幸英年早逝。     

                 

                        辛亥元老

   

    谭昌,又名谭有宋、谭征献。生于188011月。他天资聪颖,熟读史书,常以“拔山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为偶像。他在自己的相片下题诗“我亦拔山盖世雄”。从小立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大志。1904年,就读于桂林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后热衷家乡的教育事业,积极筹办柳州府属八县:马平、柳城、罗城、融县(今融安、融水)、怀远(今三江)、雒容(今鹿寨)、象州、来宾等八县合立学校。为后来成立的柳州八县合立中学,打下基础。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6月14日,俄、英、德、日、美、法、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年20岁的谭昌闻此噩耗,义愤填膺。他目睹清朝政府极端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首都的民族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决心用枪杆子救国。

    1906年他东渡日本,考入日本东滨陆军学校习武。读书期间,恰逢八国联军侵占北京6周年国耻日,他奋笔疾书《八国联军进北京》诗一首:“敌军百万困京垓,侠客遨游奠祸胎,击楫枕戈为上策,和戎割地太无才,楚囚对泣悲何用,马革裹尸死最佳,豪杰神州原自有,彼苍何日厌兵灾”。谭昌怒斥清政府割地赔款求和之举,提出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为上策,表示愿意“马革裹尸”以报国仇。于是他在东京参加同盟会,积极参加反清活动。     

    1909年学成回国,易名谭昌奔赴南宁,先与同乡、同盟会员宋新洲(宋洪)在南宁讲武堂任教,后投入清政府新军标统龙觐光新兵营当队长,暗中与在南宁活动的留日同学、同盟会员但懋辛、熊克武、刘月卿等进行串联,共同密谋举义。                                       

   191110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和桂林起义的消息相继传来广西,南宁同盟会的一些人打算和清政府广西提督陆荣廷协商起义独立,但是谭昌、宋新洲、王干廷等革命分子看穿陆荣廷的军阀嘴脸,坚决反对与虎谋皮,主张新军与南宁民众联合起义独立。

    1911117日,陆荣廷授意龙觐光的新兵营宣布独立,龙觐光在官兵集队训话时说;“今天宣布独立,不过是敷衍时会,我全体官兵仍然遵守清朝军令,否则军法从事。”一语道破陆荣廷假独立的天机,立即遭到谭昌等革命分子的反对,带领被激怒了的官兵游行示威,高呼反清独立、拥护共和、打倒陆荣廷龙觐光的口号。龙见势不妙,急忙逃跑。翌日,陆荣廷和龙觐光带领卫队到新兵营逮捕“图谋造反”的谭昌,谭昌当面怒斥陆荣廷的假独立阴谋。谭昌被捕入狱后,新兵营被整肃缴械和遣散。接着,陆荣廷搜捕南宁全城的革命党人。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119日,柳州同盟会起义宣布独立,贵县的革命党人也举起反对陆荣廷假独立的旗帜。从而全广西掀起驱逐陆荣廷的高潮。众叛亲离的陆荣廷迫于形势伪装革命拥护民国。15日,陆荣廷释放谭昌并且官复原职,恢复新兵营建制。

    当年北方各省军阀割地称雄,不服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领导。孙中山决定起兵北伐。1912年1月11日孙中山任北伐军总指挥,黄兴为北伐军陆军参谋长,并组成六路北伐军。归顺民国的广西第八师奉命出师北伐,到南京后改编为中央直辖陆军第八师,担负卫戍南京的任务。谭昌先任营长,后任团长。 

    19123月,孙中山受到北洋军阀和同盟会右派势力的威胁,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落入北洋军阀袁世凯手里,陆荣廷马上投入袁世凯的怀抱。1912年4月,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后,利用同盟会的内部分化,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并凭借武力公然向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刀,窃国大盗袁世凯的面目暴露无遗,使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议会政治、和平建设、实业救国的幻想中惊醒。         

    1912年8月,孙中山将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宋教仁。孙中山和黄兴在上海共谋讨袁。孙中山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称为“二次革命”。于是派人串联第八师的 革命分子,军内党人推举谭昌为第八师代表,秘密赴上海参加讨袁会议。7月,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谭昌带领第八师起兵响应。在师主官缺阵的情况下,谭昌带领部队,身先士卒,浴血奋战20天,予敌重创。由于国民党人实力不足,又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被北洋军阀镇压。孙中山被通缉,流亡海外,谭昌也逃往香港避难。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为了尽快皇袍加身,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以取得外国列强的支持。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各地群众纷纷集会抗议。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谭昌流亡香港期间,为了躲避袁世凯在港的鹰犬捕杀,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艰苦异常。他在港、澳开设茶社为掩护,联络各省革命志士,派遣党人潜入汕头、汕尾等地,密谋起事。谭昌在港接受孙中山任命为讨袁军第三路总指挥。后因广东局势变化,活动未获开展。,当时广西新旧军阀蜂起,为争夺地盘和利益而连年混战,以致国之不国,民不聊生。期间,新桂系崛起,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集团打败旧桂系军阀陆荣廷,统一了广西。                  

    1925年,身心疲惫的谭昌回到柳州。他虽然寓居细柳巷休养,但是不忘国忧。19251228日,国民党马平县第四区分部在斗母宫举行成立大会。他应邀到会发表演说。思想敏捷,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他,慷慨激昂地历数封建专制政权的腐朽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揭露军阀政客陆荣廷、谭浩明以及投机分子的丑恶嘴脸,痛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和祸国殃民的官僚及专横的武人。他大声疾呼护法。号召革命党人提高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抱定三民主义,下最大之决心,具雄厚之毅力,挺身而出,努力奋斗------与列强并驾齐驱,抗礼携手而行,同享世界之自由平等幸福。”

    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柳州清党委员会于913日深夜,全城戒严,搜捕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大批军警包围细柳巷谭家,企图逮捕谭昌的侄儿柳州地下党支部代理书记谭均任,幸得在清党委员会工作的外甥陈略提前“走漏消息”,幸免于难。当晚到黄村对岸桃花村隐蔽,但是军警们把谭昌及其儿子谭健、侄儿谭履平抓到警署盘问。              

    经此事变,谭昌对国民党深感失望,从此息影政坛,直到抗日军兴,他才出山,一度担任河池县代理县长和平乐县县长。晚年,因为他长期征战,鞍马劳顿,积劳成疾,沉疴不起,不幸殁于1940314日,终年60岁。                       

               

           潮起潮落       

    

    老同盟会员、国民党元老谭志岳的长子谭均任,生于190073日。是谭氏家族的第二代革命者。他是柳州历史上最早的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

    谭均任在柳郡中学堂(即柳州高中)毕业后,1925年春,考入国共合作时期的梧州国民党宣传员养成所,在集体加入国民党的同时,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共青团。1926年春,共青团组织派他去广州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受训。柳州同学李汉儒(又名李席珍)在农讲所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谭均任在李汉儒介绍下,参加了共产党。

    谭均任晚年对孙子谭微中回忆当年往事:一是在农讲所看见毛主席的情景,二是愧疚终生的事,因为他没有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走到底。他说:“一天,李汉儒带我去见毛所长。说毛所长约见我们,想了解广西农村的情况。当年毛主席住在离农讲所不远的东皋大道小巷内一栋两层楼房里。我们兴致勃勃地登上楼梯时,就听到毛主席的湖南口音:'搞么事的,这么久李汉儒还不来。李汉儒,李汉儒,闻其声不见其人哟!’我俩听了急忙拍门求见。‘哎呦,说曹操,曹操到!’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文件,起身招呼我俩。他身材魁梧,牙齿细密,穿一件蓝布长衫。说话和蔼可亲.....

    谭均任在农讲所接受政治、军事训练约一百天,7月结业。1926年秋,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农民部委任李席珍和谭均任为马平县(今柳州市)农民运动特派员。

    回到家乡后,他们在柳州地下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积极投入工农革命运动。不幸的是,李汉儒身染重病辞世。谭均任就任国民党马平县党部执委、农民部部长。1927年初,兼任国民党柳庆区党务整理处农民部常务干事。

    谭均任和张胆、熊秀民、刘策奇等地下党员一道,以国民党官员的身份为掩护,在城郊乡村,成立了11个农民协会(含筹备会),发展会员两千多人。农民部在北关外村雷王庙和六祖庵雅儒村小学,开办两所农民夜校,训练农民运动积极分子。谭均任是两校的教务长和教员。县党部和柳庆区党务整理处在斗母宫,举办农民运动训练班,在粤东会馆办柳庆区国民党员特别训练班。谭均任都参与教学。

    19273月,马平县警察署无理征收菜农入城卖菜牌照捐税,激起近郊菜农的义愤,谭均任亲自组织和领导雅儒、黄村、北关外、窑埠、水南、白沙等乡村的农民协会起来斗争。千余农民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进城示威游行。包围警察署,高呼打倒贪官污吏、反对横征暴敛等革命口号。接着实行罢市,不进城卖菜给官府衙门的人员吃,不进城挑运厕所大粪。罢市一周的结果是:官府人员无菜吃,叫苦不迭,全城粪便无人清理,以致臭气熏天。而且罢市斗争得到全城群众的同情和支持。警察署被迫取消此项捐税。 

    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破坏国共合作,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5月,党员训练班教官、地下党员唐崇敏被捕。6月,地下党柳州支部书记陈岳秀被捕,被押回原籍岑溪处理。谭均任临危受命,代理党支部书记和共青团支部书记,继续领导斗争。913日深夜,国民党清党委员会派出大批军警,包围细柳巷和雷王庙等地,搜捕地下党员、共青团员和工农运动积极分子。30多人被捕(其中有女党员关育梧、共青团员邓毅、覃禧章、陈秉森、舒文、卢种德等人)。由于谭均任事先得到情报,仓促离家渡江到河西桃花村农民何木佑家隐蔽,幸免于难。大搜捕破坏了地下党及共青团的组织,各群众团体被改组整肃。

    在电闪雷鸣的革命风暴中,有的人像矫健的海燕迎着风暴飞翔,有的人却魂飞魄散,折戟沉沙。

    国民党军警在广西各地搜查、通缉“共党要犯”谭均任。谭均任在亲属的掩护下,于10月下旬,逃离柳州,到思恩县叔父、老同盟会员谭展文家隐蔽。1928625日,柳州国民党官员王公吾到思恩视察党务,发现谭均任在此隐蔽。于是命令思恩当局逮捕谭均任,并且押解回柳州下狱。谭在狱中与共青团员陈秉森、覃禧章等难友相见。得知熊秀民、张胆、刘策奇、王振奇等地下党员先后在柳州、南宁被国民党杀害。谭均任听了忧心如焚,迷蒙彷徨。

    19299月,两广发生政变。俞作柏、李明瑞、杨腾辉、张云逸等革命派回桂主政,释放政治犯。谭均任获释回家。抗战军兴,他一度在国民党第五路军总部任副官、科长等职.........

    .大江东去,潮起潮落。.柳州解放后,他在中山西路街道委员会工作和参加生产劳动。年过花甲后,赋闲在家养病。1971718日病逝,终年71岁。

             

              百岁诗翁

    

    谭健是国民党元老谭昌的儿子,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816日。殁于2005125日,享寿101岁。

    诗言志,画传情。他最早的诗作是《吊黄花岗烈士墓》。1918年,他在广州读书时,随学校祭扫黄花岗72烈士墓,写下了“青天白日黄花岗,烈士舍身留异香,此日同胞齐下拜,夜台心思最凄凉”的诗句。表达了他崇敬革命烈士的感情。他爱祖国、爱人民,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特别对家乡山水独有情锺。经常触景生情,走到哪里便作诗到那里。老寿星在耄耋之年,将他数十年积累的几百首诗作,精选出50多首,编成《卒岁集》稿本,由孙辈用钢板刻印成册,送给诗友和子女作纪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报纸披露张学良当夜与赵四小姐纵情风流。年轻气盛的谭健闻知,怒不可遏,用诗歌讽刺少帅“懒睬兽军陷沈阳”的行径。    

    1945815日日本战败投降,他目睹疮痍满目的柳州,作诗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日寇倾中国,滔天大罪多,烧杀穷僻壤,奸掳到山阿,尸集成高岭,血流满大河,冤仇深似海,痛恨怎消磨。”

    日本投降后,全国人民需要和平,但是国民党却在中原发动内战,诗人揭露和鞭挞发动内战者的丑恶面目:“日寇投降后,邪奸恶遍兹,中原蹲魍魉,四海布枭鹈,富裕为鱼肉,贫穷作茧丝,生灵荼毒尽,浩劫已何时”。

    19681224日,柳江大桥建成。他有感而作的《喜赋柳江大桥新城》,充满了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临江一望两茫茫,水远桥高去路长,顺水东流经粤海,凭桥北上过衡阳,桥衝要道交通畅,傍午军兴不断行,从此南疆多保障,顿教柳市更风光”。                                 

    197610月“四人帮”倒台,谭老欣喜若狂,用诗词声讨“四人帮”的罪行:“乌鸦学凤凰,丑鬼比王嫱,白骨妖精女,望尘武媚娘,无才专国政,恃宠乱朝堂,未醒黄粱梦,已经蹈灭亡”。他热情歌颂新时代的到来:“四人帮倒百花妍,齐放百花香气飘,薄海腾欢人庆寿,鱼龙鼓舞雀为桥,新亲旧友浑忘掉,墨客骚人未遍邀,从此无须千日酒,随时清酌乐陶陶”。                                                                                                                                                                                                                                                     

    飒爽英姿的女民兵在广场练兵,谭健见了诗兴大发,立即口吟:“放下针线背起枪,从军学战上战场,当今妇                                     女真雄壮,真是干城锐武装。”  

    1994年,九十高龄的谭健为自己躬逢盛世感到无比幸福,情不自禁的吟诵道:“喜见河山面貌新,如今个个不愁贫,衰残老弱皆安位,壮健康强总立身,闲日闲餐茶饭菜,过年过节酒肉禽,浮生寄迹聊乘化,哪管何时作古人”。诗中充满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感激。

    他的山水诗不落俗套,自成一体。一天,他和老友登上马鞍山饮酒品景抒情:“驾骏周游天下穷,更登天马破长空。山巅拔去荆棘梗,涧底吹来薜荔风,喜见黄花开石上,狂斟白酒醉巗中,挥杯走笔蛇龙动,处女诗成兴正浓。”

    乐观、宽容、随和,淡泊名利,是他的人生哲理和长寿秘诀:“一生豪爽鲜人间,恬淡忘情学古风,卓窂想超文字外,穷愁羞露语言中,财轻义重宾客满,酒淡家贫壶屡空,熟读诗书缘养性,岂邀时用累吾躬。”

    少年时代,他跟随父亲谭昌走南闯北,年仅10岁的他,就在南京目睹父亲带领陆军第八师参加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遭到袁世凯部队残酷镇压的情景。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他跟随父

亲逃往香港,父亲在香港与革命党人密谋东山再起。这些经历给谭健烙上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印记。

    1926年至1927年,柳州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工农革命运动猛烈开展。当年,谭健任马平县立第四初级小学(雅儒路小学前身)校长,他的堂兄谭均任是农民运动特派员、国民党马平县党部农民部部长。谭均任在六祖庵第四初级小学开办农民夜校,谭健积极协助办学。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谭均任的广州农讲所同学、战友陈鼓涛,被国民党通缉,从东兰逃来柳州避难。谭健听从堂兄的安排,给陈鼓涛(化名陈单塔)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和协助农民夜校办学。柳州发生“九一三”清党事件后,谭健掩护堂兄和陈鼓涛逃离柳州。陈回到故乡后参加右江百色起义,担任中共向都县(今天等县)县委书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1932229日,陈鼓涛在一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光荣牺牲。谭健时在广州,从《国华报》看到“匪首陈鼓涛被击毙”的消息,悲痛不已,夜不能寐,起床写诗《哭陈单塔》祭祀亡灵:“风雨舟中初识君,哭君一去便成仁;孤灯独写当年事,教我笔停泪不停。”
    抗日战争爆发后,谭健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军转战湘、鄂、皖一带,并且参加了桂南大会战。历任军需、科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他不参加内战。在家做生意和赋闲。柳州解放后,他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身份,积极参加街道委员会的工作和社会改革运动,协助柳州市政协撰写有关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南宁起义等历史资料,送给广西省政协和广西博物馆。                                                                                        

   “谭健,名如其人,乃健谈之人也!”这是已故的市政协文史资料组陈显扬老者,对谭健的诠释。谭健一生好客交友,性格温和幽默,其家也是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家庭。他阅历丰富,博闻广记,与友对坐,一杯清茶,天南地北,轶闻奇事,滔滔不绝,无所不谈。  

                       

           谭门女杰

    

    谭氏家族的半边天是女性,她们为家族的发展作出努力,她们中的一些人也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

    “姑母托孤”的故事为谭氏子孙所熟知。据《谭氏族谱》记载:杨谭氏乃谭广才之女,嫁给宜山望族杨姓为妻。因为年代久远,后人忘记她的书名和生卒年月,就称她为杨太姑母。

     1851年,宜山地区发生战乱,地方豪强勾结土匪,明火执仗洗劫杨家,致使杨家家破人亡。杨太姑母为夫家报仇雪冤,奋不顾身,千里迢迢,奔赴北京告状。结果,胜诉,众匪伏法。地方百姓称杨谭氏为烈女。由于杨家没有后人,她就回到娘家生活。这时的谭家也惨遭匪乱,她的父母先后逝世,留下四个未成年的孩子,无人抚养。特别是她的弟弟谭焕安年龄最小。于是,她代替故去的父母抚养这几个兄弟,直至养大成人。亲自扶持谭焕安迁居柳州成家立业。故族谱说:“我谭氏柳州一脉之能昌繁,悉赖太姑母之所赐也,特此谨志,以示不忘。”谭昌赞叹太姑母“代父代师皆慈母,功不可没。”

    刘炎,乃辛亥革命元老谭志岳的妻子。谭志岳从日本留学毕业回到柳州,一边创办桑蚕缫丝业,一边秘密进行反清活动。可惜他英年早逝,留下孤儿数人。刘炎学习杨太姑母托孤的精神,含辛茹苦把儿女养大成人。为了继承丈夫创办桑蚕业的遗志,她带领家人到市郊羊栏村垦荒种桑养蚕缫丝织布,达3年之久。    

    谭彦,谭宗裴的幼女,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深造,获得博尔州立大学硕士学位。现在定居美国纽约。她潜心研究中西饮食文化,在养生美食领域颇有建树,创作出版了多部家庭烹调书籍。2004年秋,他从美国回到柳州探亲扫墓。                                            

    谭舜华,柳州市劳动模范,百岁诗翁谭健的女儿。原国营柳州造纸厂厂长。在改革开放初期,她敢为人先,大胆改革,为企业上档次、为国家创造财富作出贡献,是上世纪90年代柳州市优秀企业家。

    谭明,原武汉实验歌剧院舞美大师谭必成的女儿。毕业于武汉美术学院,她和哥哥谭阳,同是当代画家。兄妹绘画作品多次联袂在日本、韩国展览,获得国际友人好评。

                   

后起之秀

                    

    左面这幅钢笔写生画《玄圃大院》的作者谭微中,是百岁诗翁谭健的侄孙。他凭着记忆,将已经消失了几十年的细柳巷玄圃大院的原貌,栩栩如生地画了出来。

    年富力强的谭微中是广西实力派画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工艺美术师、壶城画院名誉院长、鸣汉画会副会长、马来西亚菲力画廊特聘画师。20093月,中国书法国画研究会授予谭微中“人民书画家”荣誉称号。

    他在柳高毕业后,曾就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学西洋画,后转学中国画。深受吴冠中、杨延文等美术大师的影响,一直努力寻找中西文化互补的融合点,经过深入生活、艰苦探索。反复实践,终于取得成果。他的作品构图饱满,彩墨淋漓,充满生活情趣,有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极具现代感,倍受世人青睐。他的彩墨画、水彩画、版画、钢笔画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并且获奖,至今,他的作品在省内外各级报刊上发表的已经超过千多幅。在上海、广州、南宁、桂林等地拍卖作品,取得较好业绩。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等地举行的画展中,多幅作品被观展者购藏。

    19931月,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谭微中钢笔抒情风景画集》。柳州日报美术编辑、画家吕肇基对该画集赞叹不已:“谭微中的画,构图新颖,疏密安排得当,有节奏,有韵律,雅而不俗,处处表现出作者的卓识和巧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他尤其善用那一根飘逸的墨线,在白纸上编织出无数艺术的美梦,表达出优美的情趣。”

    他是个不吃“皇粮”,自食其力的画家。流泉飞瀑,夕阳归牧,小桥流水,幽幽深谷,是他经常描画的题材。他的画恍如一首诗歌令人读后余味无穷,足以撩拨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本文主要根据《谭氏家谱》及谭全、谭大成、谭微中提供的资料;参考地方党史、地方志有关文献写成。完稿于2010年7月日20,全书9767字。南国今报2010年7月29日发表,有删节)

 

    作者简介:刘明文,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离休干部,广西南丹人,生于1930年。柳州龙城中学高中肄业。1947年参加柳州地下党外围组织奔流社,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过共青团市委秘书、柳州日报记者、雅儒小学教师、博物馆史料编辑、文化局秘书、档案局局长、党史研究室主任、柳州市中共党史研究会会长、柳州历史学会副会长。著有《龙城革命的摇篮》(柳高校史)、《摇篮曲》(龙中校史)、《城中九十年》、《柳州地下斗争纪事》等书。

    上一篇: 铜鼓与铜鼓歌 || 下一篇:民用燃料的演变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